分享

麦客,黄土高原上最后的“候鸟”

 静候a 2017-06-19

    麦客,黄土高原上最后的“候鸟”

    那一座城
    2017-06-18
    最近播出的《白鹿原》中,

    有这么一个情节:

    这位大叔,

    或许是昔日很多麦客的真实写照。

    麦客,

    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古老职业,

    每年麦熟季节,

    农民专门外出走乡到户,

    替人收割麦子。

    殷谦杂文集《心灵真经》里

    这样描述他们:

    由于北方各地麦子成熟时间存在差异,

    麦客中一部分是位于晚熟区,

    由北向南,由南返北,

    等他们回到家时,

    自家的麦子也熟了。

    作为黄土高原上特有的“生态现象”,

    麦客存在多久已无从考究。

    最早的记载是乾隆年间的《宝鸡县志》:

    麦客遍及陕甘宁,

    关中是他们的最大集散地。

    麦客总是成群结队,

    有兄弟结伴、父子同行甚至夫妻相随。

    他们穿着朴素,脸庞黝黑,

    一微笑却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淳朴气息,

    尽管瘦弱却体力极好,

    见到麦地就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一把镰刀、一顶草帽、

    一个化肥袋改装的

    用来装被褥的扁平行囊,

    往往就是麦客的全部行李。

    每到一处,

    他们就直奔劳务市场,

    等着被人雇佣。

    有人过来了,

    麦克们便簇拥过去,

    与雇主谈好价格,

    被挑中的麦客就直接跟着去干活,

    剩下的人四下散开,

    继续等待着下一个雇主。

    收获的季节常常伴随着燥热的高温,

    由于长时间的劳作,

    麦客早已习惯在30多度的暴晒下

    娴熟地割麦。

    他们左手拨拢麦子,

    右手挥动镰刀,

    咔嚓、咔嚓、咔嚓,

    一大片金黄色的麦子,

    顷刻间就被割下。

    随风起伏的金黄麦浪,

    在雇主眼里是收获,

    他们还发明出一种“杀跑镰”,

    几个人的镰刀几乎是一同挥出去,

    一同收回来,动作整齐得惊人。

    麦克们拱着腰,

    汗珠从额头大滴的往下流,

    渗透到眼睛里,

    麦克们也来不及擦,

    为了赶时间,

    麦克的午饭多由雇主送到田地间,

    他们蹲在田间地头,

    迅速吃完后马上又拾起了镰刀。

    往往一天下来,

    麦克们在用过晚饭后

    倒头便能呼呼大睡。

    雇主不提供住宿,

    他们便将带来的被褥摊开在

    雇主屋檐下、房顶上、废旧的棚屋里,

    甚至露天,席地而眠。

    如此沉重的劳作,

    辛苦并不是麦克最难熬的,

    来自他人的歧视才是麦客们

    难以迈过的坎。

    据说,

    关中地区的人若嫌弃孩子吃得多,

    会骂道

    “你咋像麦客一样,比牛吃得还多”。

    对麦客也有别称:

    忙伙、猫呼噜。

    看到街边休息的麦客,

    甚至会直言他们是“流浪汉”。

    2002年日本NHK电视台

    制作过一部纪录片—《麦客》,

    片中有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马万全一行人拍到一半

    突然说不拍了,

    他们觉得在镜头前又脏又累,

    显得很没有尊严,

    摄像机最终也没有跟上他们的脚步,

    镜头里留下渐行渐远的背影,

    显得空旷又凄凉。

    而在几天后,

    老麦客们又恢复了拍摄,

    他们说,

    还希望摄制组过十年之后再过来,

    看看他们的生活有没有变好。

    说这些话的时候,

    麦客们汗涔涔的脸上

    一双双明亮的眼睛,

    似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期许。

    12年后,

    我们在《舌尖上的中国》

    又看到了马万全熟悉的身影,

    那时的他已经54岁了,

    仍然做着麦客的活计,

    从他愈发沧桑的脸上,

    我们看出了他多年前在镜头下的那个愿望,

    似乎并没有实现。

    如今,

    手工割麦显然毫无优势,

    麦客的双手不得不在机械面前败下阵来,

    留给他们的,

    只有狭窄的山坡地

    以及不成比例的微薄报酬。

    和雇主讨价还价声中,

    与其说是麦客的辛酸与无奈,

    不如说是

    与时代发展脱节的穷苦人民最后的挣扎。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旁白所说:

    摄影师侯登科曾拍摄过系列作品《麦客》,

    他说:

    “麦客是带有历史性的,

    而且它还有所谓的后现代性。”

    每个时代的特定人群,

    都有其肩负的历史使命。

    麦客,

    作为农耕文明下的一种古老的职业,

    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尽管终有一天我们将再也看不到麦客,

    但他们留给我们的那种

    “人在控制生命上,尤其是他们适应环境上”

    自强不息的精神,

    却是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侯登科摄影作品《麦客》

    210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