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在她成为皇帝的道路上,明处、暗处的敌人不计其数。英国公徐敬业可以说是明处最大的敌人,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的孙子,因徐懋功被赐李姓,所以徐敬业也叫李敬业。唐嗣圣元年,徐敬业和骆宾王等人以反对武则天、恢复唐中宗李显的地位为借口起兵,很快聚兵十万,声势浩大。只是徐敬业的叛乱很快被平定,徐敬业、骆宾王等人身死,但是平定这次兵变的人竟是他们一心匡扶的李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左卫将军李孝逸。 徐敬业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徐敬业起兵的背景,当时武则天为把持朝政,大肆剪除异己,最倒霉的肯定是那些李唐宗室和开国功臣的后人,徐敬业正是被贬到扬州的。按照常理,李孝逸和徐敬业是属于同一利益集团的,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因为武则天称制后立即调李孝逸回京,授左卫将军,对他甚为亲遇。 李孝逸 这时候摆在李孝逸面前的有两个选择,要么帮助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要么遵照武则天的命令平定这次兵变。李孝逸选择了后者,这是极其明智的,因为徐敬业虽然是为了李唐的天下,但实际上是为了唐中宗李旦或者是他找来的那个假太子李贤,对于李孝逸来说,自己并不能获得多大利益。而武则天虽然大肆剪除李唐宗室,但对李孝逸十分礼遇,利益取舍下,李孝逸选择武则天也就说得通了。 武则天 此外,徐敬业起兵虽然打着匡扶李氏的旗号,但他的行为却令人存疑,既然为了匡复中宗,就应该听从军师魏思温的计策,直接北上洛阳去讨伐武则天。但他却选择了南下江南,拿下“有王气”的金陵等地,打算据长江天堑“以图大业”,还找了一个跟已经死去的太子李贤很像的人来冒充李贤,但满朝大臣都知道李贤在年前已经死了,而且朝廷还发了丧的。这么一来就给人以图谋不轨之感,你徐敬业起兵到底是为了李唐天下还是为了自己,李孝逸肯定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李孝逸平定徐敬业的兵变也不是什么难理解的事了。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草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