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彪,字泊远。来自门神故里、尉迟恭的家乡——山西朔州平鲁。生于一九七五年四月。 中国廉政建设网山西讯(记者:杨新宇)“‘如果在森林里迷了路,最好的办法是回到起点’,这句来自西方的谚语道出了这样一种朴素的道理,当我们需要创新再造而追寻无道的时候,往往需要再回首溯源,厚积而薄发,在对历史的梳理中寻找和现代元素的契合点,形成传统根脉相继而又个性张扬的独特风格,惟此方有生命力。” 魏彪所走过的艺术之路,也正是在传统文化车辙中追寻个性的不懈探索和大胆尝试。魏彪,作为一位青年书法家,总是选择符合自己个性、气质与爱好的学界耆宿、印坛前辈大家的碑帖手书精心临摹,以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在传统文化车辙中融入其个人情怀和时代精神,感知到传统与个性交融的时空转换,逐渐形成自己遒劲俊逸、酣畅多变、古雅苍劲的艺术风格。 同时作为一名篆刻家,他的篆刻艺术已经步入一个崭新境界。每有客人相求,他断不所谓“立马刻就”,彰显深厚篆刻功力,总要与客人深谈细究,在思想的交融碰撞中,把客人需要表达的义理融入篆刻中,精心料理,且琢且悟,呵护有加,刻就的作品兼具艺术感和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逸妙神品,可遇不可求”的感觉。 古兽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魏彪的书篆作品被博物馆、艺术机构、宾馆及国内外个人收藏。2012年, 他的作品及艺术经历被加拿大最大华文报纸《七天》予以专题报道。同年10月,香港卫视专门拍摄了《方寸乾坤——魏彪篆刻艺术》专题片。2015年10月,《中华英才》对魏彪的艺术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2016年12月26日,魏彪这位青年艺术家做客中国工会网,在《中工明星汇》与著名主持人那威畅谈自己的书篆人生。也就是这一年,他先后被山西师范大学、渭南师范学院、延安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聘为客座或特聘教授。 大学期间,魏彪如饥似渴地临摹字帖、锻练腕力、揣摩思考,并系统地研习书法理论课程,求教于柴建国、樊习一、张昌河等三晋书法名家,他曾连续三年,被学校聘为毛笔、钢笔、粉笔三笔字课的授课教师,这一特殊的经历也让他更加体会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学无穷尽。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魏彪始终坚持把历史与当代、传统与个性交织融集于一体,创造出独特风范的艺术作品。“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一些从事书篆艺术的人把功利放在前,有悖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表现得有点浮躁,我今后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把书篆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国粹弘扬传承下去。”谈及未来的人生规划,魏彪坚毅而平淡地说。 “今美于昨天,明日复胜于今”。魏彪用几十年的坚守和付出,继往圣绝学,融万家所长,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深深倾注在书篆艺术上,抒写心志,兼收并蓄,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风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