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如何课程化

 叶老师YP 2017-06-20

熊佑平,深圳市百仕达小学校长,深圳市联合会阅读指导专家组专家,2015年深圳十大领读者。所在学校百仕达小学获得“阅读改变中国”2016年度书香校园。百仕达小学是一座以阅读立校的书香校园,经过几年的探索,构建了韵文阅读、选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图书馆阅读、专题阅读和写作课程在内的儿童文学阅读课程,并且建立了读书活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各位校长、各位朋友下午好!在阅读改变中国的访谈会上,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你们不在这个学校,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这个学校的阅读继续做下去?比较巧合的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思索,就是在进行阅读课程化的时候。

几乎在十年前,在和台湾交流的时候,我们就在开始做阅读。走近台湾,看到阅读就是一种朝圣般的感觉,什么都想学。时间慢慢过去,跟他们慢慢的接触过程中,我也慢慢发现在台湾的校园里面,阅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看上去的那么美。接触多了,做阅读的家长义工跟我们说,到学校去给孩子们做导读,老师是不喜欢的,因为占用了他们的时间。图书馆老师也觉得挺难的,整个学校的阅读就靠我们。

在台湾有这样一句话:赶进度是教育最大的恶。跟台湾的学**中开始慢慢的思索。回到我们身边,比如后海小学也是很早做阅读的学校,后来校长退休了,新换了一任校长,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就转型为另外一种样子。每一个校长都想努力打造特色的学校,但是当我们离开学校呢?很多学校的阅读做得好,取决于那个校长的理解和支持。那么我们都有一个担心,我们走了,这所学校的阅读是否还会走下去?2012年的时候,我产生了这个深深的危机感,想尝试做一些事情,就希望阅读可以一直走下去。那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阅读课程化,成为常规的一部分。如果阅读课程化可以朝着这样一个方向走,孩子们喜欢学,老师愿意教,那么就慢慢从阅读活动转向课程。所以今天给各位校长分享百仕达小学走过的路。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我们不再说。2012年,我称之为我们阅读的2.0版本,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对学校原有的图书馆进行改建。这是一个契机,让学校的师生参与其中。我们邀请了台湾诚品书店的设计师进行帮忙设计。台湾设计师非常严谨,把设计当做一个艺术品,并且因与西方交流比较多,对阅读的理解比较深。设计师征集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图书馆应该是什么样子,设计师把所有的方案带走进行研究。图书馆从计划改建到完成,用了一年的时间,图书馆以爱丽丝为主要元素进行建造。所有的图书采用开放式的。图书馆建立起来之后,我们跟深圳少儿图书馆合作,使用他们的资源。而图书馆背后的运营团队,是家长义工,他们成立了一个团队,包括导读组之类的。图书馆的图书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进行挑选。在最开始做的时候,图书的书目可参考的不多,图书的审定由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完成。


对于儿童来说,阅读环境的打造特别重要。所以我们也强调阅读环境的打造,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教室也是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是由班主任,家长委员会一起共同完成的。班级的书橱里面一般400多册。在班级书橱的建设过程中,是家长全程参与的。

这一部分主要是一些阅读环境,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建设和班级书橱的建设。另外我们的家长把孩子们送到我们这些私立学校,期望是很高的,孩子的时间也是很紧的。那么我们怎么做?就是利用零星的时间来读书。那么当时怎么做?每天上课之前,大量的故事妈妈进教室。晨读,日有所诵。午饭后,自选图书,采用默读形式,时间大约30分钟。放学之后,也是把学生组织起来读书。睡觉前也是阅读。在做课程之前,就是把零星的时间抓起来做阅读。


接下来就是活动,在其他事情之外,花费最多的时间就是阅读活动。阅读活动包括:与作家面对面;二手图书交换市场;外教故事沙龙;诗歌美文朗诵;绘本剧表演;名著新编;好书推荐分享;编印学生文集;体验书的奇妙旅程;图书馆开馆嘉年华;深圳少图“图书馆之夜”;社区阅读推广活动。

那么我们前面讲的基本的元素,在做阅读的时候都会去做的:环境、时间、活动。但是做得深的时候,产生的困惑就是:

1.家长的困惑:阅读很多,但成绩不见得好;

2.学生困惑:兴趣和负担;

3.老师困惑:正常的课本要交,阅读也要做,压力很大。

如果课改老师不能接受,这样的课改是没法做好的。所以在困惑过程中,老师开始觉得累。所以那些年,我们开始向第二阶段的朝圣,开始带着明确的目标和问题去的,观摩香港和台湾是怎么做的。我们在观看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台湾,11年之后去看台湾的时候,他们在研究PIRLS测试。因为连续几年,没有得到很好的成绩,在交流当中,我们获得了很多信息。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话,2012年的时候已经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和方向,那就是阅读想要深化,就要朝课程去走。阅读深化,在课程,在人。有了好的想法,没有人不行,没有支撑不行。我们是在零起点做这件事情。我们开始考虑课程和人的关系。

首先让老师和家长成为一个领读者,这不是一个理念更新的问题。如果我们觉得阅读好,那么老师和家长应该先成为爱读书的人。我们邀请了台湾、香港、大陆名家来传授阅读的理念和方法,让老师和家长对阅读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学**各地阅读教育的经验等,这些目标和措施就是要解决老师和家长的观念问题。观念跟上来了,就不会彷徨。

在我们做这个课程的时候,我关注了国际上两个项目:PIRLS和PISA两个阅读测试的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阅读是学**的基础。这跟我们中国人的认识是有偏差的,我们中国人对于阅读的认识偏在人文性方面。反过来,在欧美在理解阅读上,关注点在理解力、学**力和终身学**上。让校长们关注这个,就是我们学校和其他在做阅读的学校聚焦点不一样的地方。那么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做阅读课程的时候,要借鉴PIRLS?透过PIRLS阅读素养的定义以及其评价体系,老师可以重新建构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另外PIRLS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我们要借鉴的另外一个原因,朱自强老师认为我们的课标的阅读目标语焉不详,低估了儿童的文学阅读水平,违反了文学的整体性原则,在低、中年级关注了内容,忽略了形式,在文学体裁上语焉不详等。借鉴PIRLS解决了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校本阅读课程,构建一个以儿童为本位,以阅读素养为核心的阅读课程,聚焦理解的阅读目标,丰富多元的阅读材料,基于文本的阅读讨论。


我们校本阅读课程的构成,包括韵文诵读、选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专题阅读、图书馆阅读。与阅读课程相配套的是评价体系,首先是质量检测,期末考试的试卷借鉴PIRLS的阅读评价体系,第一部分是积累,第二部分是阅读,第三部分是**作。阅读不单单是考试过来的,还有阅读档案来记录阅读足迹,班级读书小明星颁奖盛典等。

那么阅读3.0,阅读走向何方?还有很多问题,很多困惑需要解决。

我们的课程的理论支撑:古德曼的全语言理论,pirls关于阅读素养的定义及评量体系,社会建构主义的学**理论。我们提出课程不是提出一个概念,而是我们把课程变成可操作化的东西。

成功课改的共同之处:以学**者为中心。

问答环节

邱校长:怎么样让我们的教师队伍成为有执行力的教师队伍?

熊校长:校长很重要的使命是带领团队往前走,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跟着老师一起做。那么制定课程的计划、共同学**理念、一起上课磨课、一起来探讨,而不是你们去做。我既是一个设计者,也是一个参与者。还有就是我们作为校长要先学一点,我要在理论和实践,专家和老师之间做一个桥梁,而我就是那个桥梁。

詹校长:大量阅读和课内如何进行组合的?

熊校长:就是教材怎么处理,我把教材放在选文课程部分进行处理的,由每个备课组的老师自己进行商量解决的。

校长:我有个问题:如何协调语文学科跟数学学科的关系?

熊校长:我建议你给你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推荐一本书《四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成绩》。关键是要转换观念。用心教书的老师的学生成绩会差吗?不可能的。我们不要短视。

肖校长:我的问题,一个班级,学生的程度差异各异。学校在解决这些差异的时候的策略是什么?在乡村,好生很容易引他上阅读,中差的学生怎么办?

熊校长: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的层次。第一个层面是观念的问题,我的孩子不喜欢不读怎么办?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不同的孩子兴趣点不同,喜欢的阅读材料是不一样的。第二个层面,我们不要认为是好的,儿童就认为是好的。第三个层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和测试。

背景介绍

担当者行动举办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家校长”研**营,致力于在“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学校中培养一群扎根在乡村,具有开放性的眼光和教育家的气魄和实力的乡村教育家校长。2015年8月10日-12日,担当者行动启动了首届面向未来的“教育家校长”研**营。2016年,第二届研**营我们继续邀请了20多位校长,共聚厦门,通过名师讲座、对话风暴、小组合作学**、案例分享、问题诊断、主题沙龙、观影讨论等丰富的形式,继续共建“教育家校长”成长共同体。本文为本届研**营主题分享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