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人们为什么会“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昵称41961047 2017-06-20

人们为什么会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或者说,为什么石榴裙会被拜倒,而同样华美的芙蓉带、莲花衣却没有如此荣耀呢?

最广为流传、最被津津乐道的当然是——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石榴裙乃美女的象征也。

的确。当年,张骞凿通丝绸之路,将石榴从波斯带回中土的时候,就有一个“石榴仙子”的动人传说。加之石榴花的妖娆之红、宛若裙裾的形状,让人们选择以石榴裙称呼女子喜爱的红裙。早在南北朝,石榴裙就已经成为美女的代称。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南朝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到了唐朝,石榴裙成为最流行的女子服装。据说(重点来了),杨贵妃(头戴石榴花、口含熟石榴)就是狂爱者之一。对杨贵妃宠爱有加的唐玄宗下令,所有人见贵妃必须行跪拜礼。据说(还是据说)“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就是酱紫啦。

真的仅是这样吗?如果真的如此简单,那可就真小瞧了古人的审美、低估了先贤的智慧了。

不言自明,石榴之所以能被用来命名“裙”,足见其被喜爱的程度之深了(请自行脑补歌曲我爱着你,深深地爱着你)。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曰“石榴本是吉祥果”。《诃利帝母真言经》记载,石榴是鬼子母神(即诃梨帝母)所持之物。在佛教文化中,“石榴一花多果,一房千实(子),故为吉祥果。一切供物果子之中,石榴为上”。当佛教传入中原,入乡随俗地,鬼子母神成为送子观音。石榴作为“多子多福”的吉祥象征就此开始。就像晋代潘尼在《安石榴赋》中写的那样“千房同蒂,十子如一。”

从南北朝开始,石榴作为祝福新人多子多福的习俗就开始了。《北史》载:北齐安德王高延宗娶李祖收之女为妃,文宣帝高洋来到李妃的娘家做客,李妃母亲呈献两个石榴。文宣帝不解其意,这时皇子的老师魏收说:“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皇帝听了非常高兴。到了唐朝(又是唐朝),结婚送石榴的习俗非常流行。就是现在,陕西等地也还保有此等习俗。

如此,好看又吉祥的石榴裙受到追捧再自然不过了。

如果真是这么简单那就真的太简单了。请注意“拜”字,其含义之一是“作为副词,表示尊重,用于动词之前”。那么“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拜”所尊重的是什么呢?

这就要提到红色的尊贵地位了,古人尚红哦。嫣红的石榴裙好看却不好染。因为石榴裙采用的是媒染法——将植物染料红蓝花,利用明矾等媒染剂制成红色。红蓝花也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物以稀为贵。《博物志》载:“张骞得种于西域。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

旋种花窠二百株,不知种了有花无。

阿谁便向春工说,急捣红蓝染玉酥。

——宋杨万里《金陵官舍後圃散二首》

所以,即使在繁华如唐朝(还是唐朝),能穿得上石榴裙(红色之高贵、染料之贵重、其本身之艳丽)的都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非富即贵,最不济也是花楼里的头牌。《红楼梦》里的香菱是有石榴裙的。香菱只是一个婢女,由此可见贾家之贵。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武则天《如意娘》

所以,当众人拜倒在杨贵妃的石榴裙下时,拜的正是皇权的尊贵。

现在,让我们回答——

人们为什么会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答曰“始于艳丽,陷于吉祥,忠于华贵。

只不过后人只注意到了最浅层的表象,谁让石榴裙的颜值太高呢?!

观复博物馆 石榴花神杯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唐韩愈 《题榴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