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肿(风湿性心脏病、心衰) 经方案例

 孤独薰依草 2017-06-20

杨某,男,64岁,郑州人,有多年风湿性心脏病病史,2年来又反复出现心衰,经住院治疗未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近因心衰发作前来诊治。

   刻诊:下肢水肿按之没指,腹胀,心悸,心烦,气喘,气急,胸闷,动则加重,舌质暗淡夹紫,苔白腻,脉沉涩;辨为水气内结,心肺阳虚,痰瘀夹杂证,治当攻逐水饮,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给予十枣汤、茯苓四逆汤、小半夏汤与失笑散合方,

大戟5g,芫花5g,甘遂5g,茯苓24g,红参6g,生附子10g,干姜10g,生半夏24g,生姜24g,五灵脂10g,蒲黄10g,炙甘草10g;6剂,

第1次煎50分钟,第2次煎3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

二诊:下肢水肿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减大戟、甘遂、芫花各为3g,以前方6剂;

四诊:气喘气急缓解,以前方6剂;

五诊:心悸心烦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

六诊:病情基本趋于稳定,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分早中晚3服。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下肢水肿按之没指辨为水气内结,再根据心悸、气喘、动则加重辨为气虚,因舌质暗淡边瘀紫辨为瘀,又因苔白腻辨为痰湿,以此辨为水气内结,心肺阳虚,痰瘀夹杂证,方以十枣汤攻逐水结;以茯苓四逆益气温阳;以小半夏汤温阳燥湿化痰;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心衰水肿 经方案例

李某,女,58岁,荥阳人,有多年风湿性心脏病病史,近因心衰水肿前来诊治。刻诊: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色白,心悸、气短,下肢水肿,手足冰凉,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沉弱。辨为寒饮郁肺,心气虚弱证,治当宣降肺气,补益心气,兼以利水,给予小青龙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加味:

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细辛10g,生半夏12g,白芍10g,五味子12g

红参10g,白术12g,茯苓10g,甘遂5g,生川乌6g,炙甘草10g12剂,

1次煎4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

二诊:心悸好转,下肢水肿减轻,小便略多,以前方12剂;

三诊:咳喘减轻、手足冰凉好转,以前方12剂;

四诊:呼吸困难基本消除,以前方12剂;

五诊:病情稳定,以前方治疗50余剂;

六诊:病情稳定,未有明显不适,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分3次服。随访1年,病情稳定,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咳喘、痰多色白辨为寒饮,再根据心悸、气短辨为心气虚,因手足冰凉、舌质淡辨为阴寒,又因下肢水肿、舌苔腻辨为水气痰湿,以此辨为寒饮郁肺,心气虚弱证。方以小青龙汤宣肺散寒,降逆化饮;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补益心气,加生川乌温阳逐寒,甘遂攻逐水饮。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

心悸心中拘紧(风湿性心脏病)颜面及下肢水肿     经方案例

       刘某,女,63岁,郑州人。有10年风湿性心脏病病史,2年前又有颜面及下肢水肿,数经中西药治疗,水肿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颜面水肿明显前来诊治。刻诊:心悸,胸闷,心中拘紧,头昏头沉,颜面及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心阳虚弱,水气肆虐证,治当益气温阳,通阳利水,给予防己茯苓汤与真武汤合方加味,

防己10g,黄芪10g,桂枝10g,茯苓18g,白芍10g,生姜10g,白术6g,附子5g,生川乌6g,红参10g,炙甘草6g6剂,

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二诊:心悸、颜面水肿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心悸止,胸闷、心中拘紧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颜面水肿基本消除,下肢水肿好转,以前方6剂。

五诊:手足不温好转,以前方6剂。

六诊:颜面及下肢水肿基本消除,以前方治疗20余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半年,病情稳定。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胸闷、舌质淡、脉沉弱辨为心阳虚,再根据颜面及下肢水肿辨为水气,因手足不温、苔薄白辨为阴寒,以此辨为心阳虚弱,水气肆虐证。方以防己茯苓汤温脾通阳,利水消肿;以真武汤温壮阳气,主水制水,加生川乌温阳逐寒,红参益气安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