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 || 昼暑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老鄧子 2017-06-21


夏至

来自季羡林国学讲堂

03:03


1

夏至·简介


夏至

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

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

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

日北至,

日长之至,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2

夏至·三候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古人认为鹿角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3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以前,“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一种制度。



4

夏至·养生


精神方面

《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


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夏至时期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饮食方面


①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夏季阳气盛于外。

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


②少食肉,多食饭。

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

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③多吃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④适量吃生姜。

有俗话说:

“饭不香,吃生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

“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

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⑤适量喝绿豆汤。

夏至后,人体易出汗,需水量大。

对此,可以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

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

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5

夏至·食物


“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

《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

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6

夏至·诗词


盛夏烈日炎炎,古人喜欢在季节变化之际吟诗作赋,通过季节的交替来抒发感情或是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有关'夏至'也有许多诗意盎然、词美意更美的诗词,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

那么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夏至的诗词呢?


夏至避暑北池

【唐】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 至

【宋】 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

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

敢云孝子慈孙。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後得雨

【宋】 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季羡林国学讲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