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KR,你应该懂的内容!

 真农人 2017-06-21

Q、

OKR到底是什么?

OKR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和关键成果”。

1、OKR是一套目标管理体系。通过OKR,可以将企业的使命和任务,转化为目标,并时刻关注实现的路径和方法,明确和聚焦整个团队的工作重心,从而实现“stay focus”&“make impact”。

2、OKR是一种管理方法。O = Objective ,可以理解为企业目标,也就是,我们想要什么;KR=Key Results ,可以理解为关键结果,即我们如何实现目标,如何实现O。OKR,就是为确保达成企业目标的关键结果的分解与实施,是有利于聚焦目标、配置资源、统一个人与团队目标的管理方法。3、 OKR是一个沟通工具,在OKR实施过程需要大量一对一沟通,管理者要将公司目标进行分解,并将希望员工完成的目标传递给员工,对员工提出工作期望或能力要求,员工也将自己希望做的目标告知管理者,展现个人发展规划。

Q、

OKR怎么发展起来的?

有三个关键人物和时间节点:

1954年,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在《管理的实践》中明确的提出了目标管理法(Manage By Objective,简称MBO)。

1976年,时任Intel COO的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1936.9.2~2016.3.21)提出了HOM(High output Management),并第一个实践了OKR,还确定了OKR的两个核心原则:「在精不在多」、「全体公开、透明」。

1999年,“风投之王”约翰·杜尔(John Doerr)投资了Google,同时将当时Intel盛行的OKR体系引入至Google,并沿用至今。

现在OKR体系已广泛应用于Google、Facebook,Uber,Twitter,LinkedIn等等IT、风险投资、游戏、创意等创新企业。

Q、

KPI与OKR有什么区别?

叶阿次博士认为,KPI和OKR有五个区别:

第一:服务的目的不一样

KPI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是为了得到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估结果;而谷歌公开宣称,OKR不是为了考核结果,考核是靠Peer Review(相当于360度的员工互评)完成的,OKR更多的是为了跟踪目标完成情况的一种工具。OKR评分并不作为奖金和晋升依据,而是为了保持全体员工步调一致,为了帮助他人了解项目完成进度。

第二:表现的形式不一样

KPI是员工和直接主管之间的约定,一般不超过6条,而且每一条都追求量化,形成过程也是自上而下的,KPI的内容一般也不需要公开;而OKR是你和大家的约定,是需要公开和透明的,其中O是一个有野心的目标,也不需要非常量化,KR则是需要量化的,其形成过程是自下而上的。

第三:目标的内容不一样

KPI是列出影响业绩的关键20%部分的活动,目标所列的数量强调可达到性,最后得分一般在0-150分之间;而OKR则鼓励设定挑战性的目标,甚至是有野心的目标,也不用担心我达不到。理论上,KPI可以得到比100分更高的分数,而OKR则通常最多只有1分,且通常只能得到0.5-0.8分之间。如果得了1分,说明目标过于简单。

第四:使用的前提不一样

最大的前提是当你开始使用OKR的时候,则意味着公司所有的人都是在同一个价值观下面做事情,管理已经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设定目标,更多的是自下而上提出挑战目标,重目标而不是考核。举一个例子:创新的失败率或成功率都是不对的,唯有创新本身才是值得思考的。再比如考核PV和UV都是过程,客户的忠诚度和粘度才是王道,招聘数量、招聘速度、招聘成本、招聘效率这些可能都是KPI内容之一,但OKR可能看的是招聘来的人员的优秀率和流失率

第五:评估的频率不一样

如同BSC(平衡计分卡)本质上是战略管理工具一样,OKR本质上也不是考核工具,而是为了专注于重要的事情,考虑到外在环境变化的速度,OKR要求以季度为时间单位设定;而通常KPI是以年度或半年度为目标设定的。

总结,很难说OKR就一定要取代KPI,首先两者还是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比如都是一种管理绩效的工具,都有量化的要求,都要跟踪实现情况;其次两者并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只是适用范围不同而已;另外,用什么工具和管理层的成熟度也有很大关系。

Q、

OKR适用什么团队和公司?

根据北森刘秀华研究,有两个结论:

1、探索型工作更适合用OKR

工作一般分为两类:推算型工作 VS 探索型工作

推算型工作(从1到N):根据现成的指令按照某种途径达到某种结果,如商店收银台,电子配件组装等;这类工作需要的是标准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强调的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推算型工作(从1到N)需要更好的管理,应该更适合采用KPI的方法。

探索型工作(从0到1):探索型工作与推算型相反,必须试验各种可能性,寻求更优的解决方案,典型的如广告案策划、产品研发等;这些岗位的工作不可复制,需要更好的创意,更大的创新。

OKR,你应该懂的内容!

因此,探索型工作(从0到1)需要灰度空间、容错能力,更适合采用OKR的方法。

2、I型员工更适合用OKR

员工一般分为两类:X型员工 VS I型员工

X型员工:行为更容易被外在动机而非内在欲望驱动。它更少关注某个行为的内在满足感,更多关注这个行为带来的外部奖励。所以这类员工更适合驱动力2.0胡萝卜+大棒的激励方式,更适合采用类似于KPI的模式。

I型员工:行为更容易被内在动机而非外在欲望驱动。它更少关注行为带来的外部奖励,而更多关注行为的内在成就感。更适合驱动力3.0 自我实现的内在动机。驱动力3.0的三大要素:自主:我做什么,我决定,倾向于自我管理;专精:投入,把某件重要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这类员工更适合OKR的方式。

OKR,你应该懂的内容!

总结,对于I型员工来说,自由、挑战、担当是主要动机,更适用OKR的方式。

Q、

OKR有么有应用实例?

以MG公司为例,作为OKR的使用案例展示出,下表为MG公司OKR的框架。

OKR,你应该懂的内容!

这个表格中,对基本信息作出释义,在框架上设置了上限为5个O和4个KR,同时引导填写各个OKR权重以及评分标准,使用这个框架性的表格可以减少出错率。

下面表为MG公司HR岗位的OKR,即MK的OKR(具体数值已隐藏)

OKR,你应该懂的内容!

可以通过权重判断,岗位核心的2个使命为“拉新”和“留存”,通过招聘精英团队,打造弹性人力体系,建设雇主品牌,完成“拉新”;通过设计激励措施、目标管理系统、及时反馈体系,以及企业文化,达成“留存”的使命。

Q、

OKR落地最关键是什么?

根据MG的经验,落地有五个关键点:

第一,OKR与公司战略目标一致。更准确地说,OKR就是公司目标。确定正确的OKR是最核心也是最困难的关键点,必须要准确判断公司发展趋势及市场环境后,输出OKR。

第二,必须可衡量,可以明确判断出完成程度的。在此基础上,O和KR有所不同,O要是要有野心有挑战性的,需要可衡量但不一定完全数据化的;KR要支撑O的完成,因为后续需要直接评分,量化程度比O更高,需要数据化的、明显可量化的。

第三,时时跟进,及时调整。通过定期复盘,结合周报、晨会等各项不断地将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反馈出来,以便及时调整行动。也就是说,

第四,目标是充分沟通后确定的,OKR的设定和复盘都需要员工与管理者1:1沟通完成。在公司希望员工承担的责任和个人的职业规划之前,做一个协调和权衡,员工承担为自己设置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的责任,并具有与管理者一起跟进进度,用这种鼓励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方法,创造一种自我驱动的氛围。

第五、必须在全员范围内公示。确保所有人对公司目标的理解是一致的,对彼此的工作内容和价值是清晰的,这样才能齐心协力往同一个目标努力,才能更好地团结协作协调资源。

Q、

OKR怎么才能应用到本土?

根据邵前锋的研究,OKR的本土化使用,有四个要点。

要点1:必须结合KPI使用,仍然要建OKR库

O仍然是要从公司目标经由层层分解到员工,经上下讨论确定(Google 60%的目标来自下层),使用时,三级的O必须要建立且有承接关系,这与KPI的三级指标库提炼一样。

同时,KR层面强调必须要量化的,既然要量化,那么就需要确定数据来源规则,大量的KR数据来源,必须预先设定好。否则,杂乱取数,没有章法条理,到月底,公司上下忙成一团,“净忙着统计数据做考评了”(某互联网公司老总语)。

要点2:抛弃强制分布

强制分布是KPI体系下的特征,即根据考核得分,依据名额进行等级排定,各部门、员工一定要排出个1234来,超出名额的要强制刷进下一等。

这对高素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是个严重打击。差不多的两个团队,或两个员工,一定要分出优劣,这种机械的做法,严重不利于激发主动创造力。

这个设计的前提,是传统组织基于成本控制和末位淘汰理念,基于人性本恶的理念。对大型传统组织(以金字塔型为代表),人工成本巨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有必要这么系统控制。但是对于高新创业型组织,却会挫伤员工积极性。

同时强制分布也加大了部门、员工间的摩擦矛盾(要么就是另一面:和稀泥,搞平衡)。员工的行为是制度造成的,不良的制度导向,自然会形成不良的员工行为和关系。

OKR摒弃了强制分布,代之以宽松但大体客观的PEER REVIEW(评估),正是顺应了今天高技术企业的特点:扁平化、鼓励创新、高素质员工、弹性管理。

要点3:OKR的激励机制

国外的OKR是不与薪酬直接挂钩,得分只作为评价参考。但是采用了公示透明的方式,执行结果以标星和头像公示,同时每个人必须提供OKR报告,以此方式,对大家形成压力和动力。人人都能看见,做得不好自然不好意思。

这种靠自觉的方式,在国内可不可行呢?当然也可以用。但是仅靠这个是不够的。跟物质的东西还是要挂钩。就是跟薪酬、培训、升迁这些。

国内的OKR不跟工资挂钩,就会走样,原因大家应该理解。但是挂钩的方式,不必是原来KPI那样的严格。

那么OKR如何跟薪酬挂钩呢?OKR得分还是要作为主要依据,毕竟量化的东西比较客观,同时借鉴PEER REVIEW的做法,弱化强制分布(但也要兼顾企业的传统实际)。

点4:OKR的使用周期

OKR在Google据说是一个季度做一次,但是其他公司也有按月做的,所以OKR的周期,要结合各自公司的实际来。目标需要高频率关注的,自然可以是月,不能死搬硬套。

小型的互联网公司、转型期企业、业绩不善的企业等,使用OKR能较大节省绩效考核工作量,有利于员工队伍稳定。管理可以提高效率效益,但是使用不善,也会牵扯精力时间。考评不能不做,但要选合适的模式来做。

Q、如果你是leader,怎么使用OKR?

有几个建议:

1、O最好别设太多

一个季度至多设定3个左右的O,每个O下面设定的KR指标也最好别超过4个。保证每个人手上的OKR工作单的篇幅都简洁明了,没有长篇大论。

2、O需要有挑战性,KR则必须具体

OKR的精髓就是鼓励员工突破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目标就不要写了。需要跳起来才能实现的O,才是合格的O。如果制定的4个O全部都是绿色,或者都接近于1,说明你制定的OKR有问题,目标和自我要求太低,有一些黄色和绿色,或者分数在0.6至0.7比较正常。

反过来,如果分数在0.4或0.5以下,就要思考公司当初制定的O是不是太好高骛远了,或者检查为这些O制定的KR是否支撑力不足。

3、跨部门合作要写进OKR的清单里

部门的O都能支撑公司的O,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可能是必要但不充分的。特别是市场、运营和产品技术部门等跟业务直接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的OKR需要得到多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因此这些部门在制定OKR时,应该提前和可能涉及到的合作部门沟通,把双方的工作写进彼此的OKR清单里。

4、第一次使用OKR时,就把它当成沟通工具好了对于初次使用OKR的公司和部门,不必非得建立起一个完善成熟的OKR,在引入这套管理方式的初期,领英中国的招聘负责人宣洋建议可以把难度降低。第一次写OKR时,别太在意质量如何,先把它当成一个单纯的沟通工具来使用——先搭个架子,然后把各个关节的螺丝拧紧。Q、如果你是员工,贵司推行OKR,怎么适应?

有几个建议:

1、观念上从“公司要我做什么”变成“我想做什么”

OKR是那些喜欢主动工作、想要在工作中有更大发挥空间的公司人的福音,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公司人都能立刻适应这套体系。

假设你原来是个被动工作者,主动工作的意愿不是很强,那么这种“自己找事做”的工作方法可能会让你有点痛苦。对于这类公司人来说,当公司把KPI拿掉,用OKR做管理的时候,你必须尝试从单纯的执行者,过渡成某种程度的规划者。

2、若在执行中发现KR有问题,及时跟你的主管沟通

OKR是一种灵活的、可以随时调整的管理方式,因此它接受执行过程中的修订,这与KPI指标必达的性质不一样,如果你发现跟主管讨论过后才确定的OKR在执行时仍然有不切实际之处,或者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增加了新的渠道、竞争对手,你都可以马上跟你的主管沟通,调整季度开始时制定的工作清单,避免盲目执行,最后做无用功或错失市场机遇。

3、一开始别太担心自己定的OKR不够有效

OKR的目的就是发挥公司人自身的主动性,促使其思考为了达成某一个特定目标,自己可以在里面实现哪些内容,因此发挥你的想象是有必要的。

当你制定了个人OKR后,和你的上司沟通,ta会结合整个部门的OKR情况来判断你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能促成最终目标的实现,如果偏离太多,部门主管也会帮你指出并要求你做出调整。

4、多阅读其他部门、同事的OKR,获得工作灵感OKR信息是对全公司透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岗位的公司人可以了解其他同事、主管、部门的努力方向,从而调整自己的工作。所以,可以多了解那些跟自己的业务相关、平行品牌或者纯粹是自己感兴趣的部门及同事的OKR,或许可以从中借鉴创新工作的方法或寻找到跨部门合作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