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速成长股的基因

 邵师 2017-06-21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投资漫谈(touzimantan),欢迎搜索+关注!

        正文如下:

        公司的股价最终是和其业绩正相关的。挖高速成长股,特别是10倍股,必须在企业在上市成长初期发现其成长价值,但在成长初期却是很难以判断的,但一旦将这类股票挖掘出来,一辈子有个两三只,就够了。

       做了几年的成长股投资,有些感想,分享给大家,高速成长股到底有些什么特征。

        企业所在的行业必须足够的大,天花板很高。这个是必须的条件,市场空间都没有,如何做大?即企业所在的行业必须是好行业,最好的行业就是能够代表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新行业。例如未来在新能源、5G、空气环境污染治理、消费升级等行业,必然会出现高速成长股。如果处于传统行业中,那企业必须要有革命性的技术,否则无论怎么都难以出现突破性的增长。利亚德之所以成为牛股,背景就是发明了LED小间距技术,并且首先投入使用,占据了先机,迅速的替代了传统的LED显示屏。还有一种要素就是企业本身所处的行业并不大,但企业依托自己的本业,以此为基础,不断的拓展,终于成了大行业中的小公司,这种也不错。但企业盲目跨界扩展,这是我不看好的。

        企业具备利用资本市场迅速做大的基因。基因如下

        企业具备较强的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企业高速发展最缺的就是资金,而上市则为企业提供了这样的便利的融资平台。但很多企业却不知如何运用,导致上市了也白上,一幅好牌打烂。企业在上市的时候会融一笔资金投入新项目,一般来说,企业这个新项目在第二年会陆续落地IPO产能,能够保证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新增需求。那么产能完全释放后怎么办?必然要继续运用资本市场融资,即采用定增,可转债,公司债等融资工具。这也是广大上市公司被散户诟病的地方,即很多公司只融资不投入项目,拿一堆钱去理财。但是,我要说的是,针对优质的上市公司,对做实事的上市公司,要想超越式发展,必须再融资,这点就需要我们睁大眼睛去认真筛选了。目前我看好的天孚通信等企业,就是面临这个问题,即IPO产能释放了,但后续产能没钱了,面临成长断档,定增现在证监会收紧,也尚不知道能否过会。例如伊之密,也是这样,没钱投入扩大规模了,因此其成长性就要打个问号了。

       企业要善于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例如并购等。企业上市后,就自然具备一定的估值溢价,通过并购等工具,可迅速做大体量,实现外延的高速成长。例如再升科技,本身体量不大,上市的时候两亿多营收,如果未上市是根本没有钱来进行收购的。短短两年多,并购了行业第四的纸研院,并购了下游悠远环境,还不断的参股各类企业,迅速打通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反观友邦吊顶,本身是吊顶行业第一名,然而上市之后仍然小富即安,还是按照传统的公司运营方式,拿着4亿多的现金不知道怎么用,放银行理财,白白浪费了低价并购竞争对手的时机,直到近一年多以来,才慢慢的学会运用资本市场工具促进企业发展,把几亿资金用了,例如参股恒大等。

       熟练使用资本市场工具是上市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备技能,不少公司上市之后小肚鸡肠,要不就是想减持变现割韭菜,要不就是小富即安,遇到这样的没有视野的企业,直接忽略。

       最后就是管理层很重要,如果做小市值成长股,见见管理层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就是把自己通过公开资料研究的东西进行验证,与管理层当面交流,也可以大概感觉得到底这个团队是一个忽悠团队呢,还是一个干实事的团队。

       企业才上市的时候,是很难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备这样的基因的。但上市一年以后,大概就可以看出个门道了,其IPO产能也慢慢释放业绩变现了,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也慢慢的可以看清楚了,如果再碰到合适的价格,就可以直接干了,伴随这家企业的成长。

        所以我喜欢到上市一年到三年之间的次新股中去挖股票就是这个道理,要飞的,就是这两年飞了,不飞的,未来再飞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最喜欢上市的时候是一家不大的企业,那么起涨的市值就不高,很有可能就碰到一只10倍股。但这个时候挖掘其成长性的确难,变量太大,创始人都不知道未来企业是否能够真正长大。这种就唯有保持高强度的研究和跟踪,深入企业的行业、产品、战略、管理层等。如果企业一旦符合以上的要素,成为高速成长大牛股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