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君主为什么是天皇而不是皇帝?天皇和皇帝有什么区别?

 思明居士 2017-06-21
日本君主称天皇,这一称号本身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皇帝制度。事实上这个称号不是日本所固有的。学界目前一般认为日本的天皇称号出现在公元700年前后,这一时期日本和中国唐朝交往频繁,日本的政治制度深受唐朝的影响。而有意思的是这一时期中国的行用已久的皇帝称号也发生了一些特别的变化。唐高宗在676年自称天皇,册封武则天为天后。683年高宗死后,群臣为高宗上谥号为“天皇大帝”。由此天皇这一称号给当时的日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借用过来指称日本自己的君主。
事实上,日本在借用天皇这个词作为自己君主的称号之前,君主名号在日本自己本民族的政治文化中的是有相应的称呼的。一个国家的君主采用什么样的称号,体现的是这个国家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意识。古代东亚地区的国家大部分情况下,为了避免刺激中国都不会公开使用皇帝的称号,像朝鲜就一直接受国王的称号。但日本从一开始就具有相当强烈的与中国竞争的政治意识,不愿意在君主称号上低人一等。隋代日本给隋朝的国书里面就自称“日出处天子”,日本是把自己国家的君主视为古代世界“天下”的最高首领的身份,以天子自居,不愿意在中国皇帝面前表现出低人一等的感觉。但这样的做法明显在刺激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权威,引起双方的冲突。
为调和这种矛盾,日本君主后来给中国皇帝的通信中自称“阿每·多利思比孤”。阿每(ame)在日语中是天的意思,多利思比孤(tarisihiko)在日语中是对男子的尊称。这个称呼实际上就是日语“天子”的汉字音译。日本后世的古籍里面说日本民间对天皇的称呼是“须卖良美已止”(sumera-mikoto),在意思上指的也是“天子”。这是后来的日本学者把这个词解释为天皇。
在中国古典政治文化知识系统中,和天子相对应的就是皇帝。事实上,日本在公元769年以前是“天皇”和“皇帝”并用的,后来才稳定的使用天皇这一称号。
日本君主最后选用天皇这一称号大概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天皇就是皇帝,天皇是唐代皇帝发明的另外一种新的称呼,选用这一称号,既可以表明日本君主和中国君主的对等身份,同时又可以避免在文字上直接刺激中国。二是天皇这一称号更符合和日本固有的君主神圣崇拜的特质,和中国皇帝作为世俗君主不同,日本的君主从古代以来一直被赋予神格特质,自称是神话传说中天照大神的后代。使用天皇这一称号更能够体现日本君主的身份中的神格特点。所以日本的天皇和中国的皇帝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阅读全文
1评论
分享

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日本君主的名号“天皇”一词自然来自中国典籍。那么为什么日本君主选择天皇的称号,而不选择皇帝呢?

“皇帝”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来自三皇五帝呗,秦始皇自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称之为皇帝,以后历代君主皆称皇帝。其实这个解释还没有涉及到“皇帝”的本义。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字典,读书人必用的工具书,这里面对“皇”字是这样解释的:皇,大也,从自从王。意思是开始王天下者,即是皇。那么帝又是什么意思呢?帝其实是花瓣的中心,花蒂的象形。蒂与帝本义其实是一样的,是中心的意思。也就说皇帝的本义是,大中心。又大又是中心,就是皇帝。

中国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意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只有“皇”和“帝”才能配得上秦始皇的功业。皇帝之意,从本质上来讲还是着眼于君主在人间的功业。

中国古代其实也有君主自称“天皇”的。中国古代只有三个皇帝的称“天皇”的,唐高宗李治谥号是“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其在位之时也称天皇,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朱泚的年号曾用天皇,朱泚在唐德宗时期曾反叛唐朝,自立为皇帝,国号秦,改元天皇。五代之时,南汉高祖刘岩谥号“天皇大帝”,但在位不称天皇。所以严格来讲,只有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有“天皇”的称号。

(唐高宗乾陵↓↓↓)

中国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不用天皇?

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因为天皇具有神格性,所以人间的君主很少用天皇二字。儒家经典中的天皇就是昊天上帝,《礼》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晋书·天文志》曰:“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道教中的天皇就是玉皇上帝,玉皇上帝,又称玉皇大天尊,简称玉皇、玉帝,俗称天公,是道教中的天界的实际领导者,也是地位最高的神之一。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天公作美”,这个天公就是玉皇上帝。正因为天皇是神,所以人间的君主一般不敢用这个称号。在祭天礼仪中,皇帝祭祀的就是昊天上帝,也就是儒家经典中的“天皇大帝”。

(天坛↓↓↓)

中国人祭天,天是具有神格性质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人物形象。并不是抬头仰望天空,那个自然存在的天空。

日本的君主为什么用这个带有神格性质的号呢?因为天皇即是人间的领袖,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在神道教中,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因而具有神性,天皇在日本被认为不是普通人,有别于日本的普通国民,日本宪法也未赋予天皇的公民权,天皇也没有姓氏,天皇的姓就是天皇氏。

但是二战以后,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完全放弃了历史上其被赋予的“神性”。

(昭和天皇↓↓↓)

在《人间宣言》发表以前,天皇在历史上一直具有神性。日本君主在唐朝以前都是称“王”或“君”,随着各个小邦之间不断形成联盟和大邦,日本君主开始称“大王”或“大君”,认为自己统一全日本以后就称“治天下大王”。

公元7世纪之时,圣德太子公布十七条宪法,始有“天皇”的称号。日本君主正式称“天皇”。但是在晚清之前,中国皇帝是不承认日本君主的这一称号的。

(现在的日本皇室成员,佳子公主,被认为是日本皇室颜值最高的公主↓↓↓)

同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非常清楚“天皇”这个称号的意思。中国皇帝怎么可能承认“天皇”这个称号?前文已经说了,天皇在中国文化中是“昊天上帝”、“玉皇上帝”的意思。

到了同治年间,中日之间开始以近代主权国家的名义互派使节,开展国际交流之时,中国清朝皇帝默认了日本天皇的称号。

阅读全文
47评论
分享

日本国王为什么敢称天皇?中国什么时候承认日本有天皇的

汉语中皇帝一词是秦始皇发明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有的外国的国王也称皇帝,难道这词也是学中国的?

其实不是,这是翻译的原因,比如俄国最高统治称者称“沙皇”,这个沙皇一词就是我国古代人翻译的,他的真实词语是———Tsar,这个词是“恺撒”的意思,但是我们并没有给他翻译成凯撒。又比如埃塞俄比亚的统治者也称皇帝,但埃萨俄比亚人称他们的统治者为“万王之王”,翻译成汉语就是皇帝了。

但是,有一个国家不是翻译的原因,准确的说不是我国人翻译的原因,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日本的统治者称为天皇,这名字听起来很霸气,我国历史上只有唐高宗自称过“天皇”。那么日本天皇这词是怎么来的,面对日本人从倭王称为天皇,一向看重称号的中原统治者为什么不兴兵讨伐呢。

其实日本国王不是一开始就称天皇的,累死他们也想不到这个词,这个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日本689年颁布的《飞鸟净御原令》,细心的你可以从时间找到答案,唐高宗在位时间是649—683,其实日本的统治者在唐高宗之后称天皇,是直接抄袭了唐高宗发明的称号。此后,日本的统治者就一直称天皇了。而中国直到清朝同治年间才称呼日本统治者为天皇,之前都是不承认的,都称呼日本国王。

在天皇这词出现之前,日本人称他们的统治者是“大王”或者是“倭奴王”,别看倭奴这个词不怎么样,但是日本人用的很开心,一用就是六百多年,《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派使者向汉朝进贡,愿为大汉的臣藩,请求汉朝皇帝赐名。

光武帝第一次看到身高不足一米四的成年男子,便赐其国名为“倭奴国”,国王就封为了“倭奴国王”,同时赐给他一个小金印,金印上刻的是“汉倭奴国王印”,倭奴国前面加了个“汉”字,从这点看,名义上日本是汉朝的藩属。所以日本人现在还把这个印当做国宝,殊不知这是古代日本向中国跪下磕头求国名、求封国王的见证。

所以在唐代之前,中国人都称日本为倭奴国,而日本这个国名据说是武则天赐的。

但是话说回来,所谓天无二日,倭奴王称帝,为什么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不兴兵讨伐呢。《隋书》记载,隋炀帝时期,倭奴国派使者出使隋朝,在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无恙乎?”炀帝看了很生气,对鸿胪卿下令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隋炀帝的意思就是蛮夷无理,别理他。此时的隋炀帝心里不是不想讨伐,只是中间隔着大海,如果日本离中国再近点,估计早就成中国的一部分了。而且不讨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压根没瞧得起倭奴国。这也是后来历代皇帝不出兵日本的原因,当然忽必烈除外。

此次倭奴国得瑟了一下,因为中国对日本没有进行惩罚和制裁,后来日本就更是厚颜无耻的自称天皇了,当然,在唐朝时,日本给唐朝的国书中都是称臣的,所以倭奴王称天皇这事,中国的皇帝很长时间是不知道的。后来知道时,也从未承认过,直到清朝。

日本遣唐使路线

从日本的国名和日本国王的称呼来看,日本受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只是中国的皇帝们没想到这个无理小邦会在千年后成中国大患,否则,这个倭奴国早就成为一个传说了。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