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点也出现了转移。当孩子成长走出幼儿期,进入学龄前期时,大多数的父母已经不再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操太多心了,育儿的重心自然而然转移到了孩子的教育上。 中国式传统教育往往非常多的侧重于怎么让孩子“记住”,比如背诵唐诗宋词,记住数字、颜色、形状等等。不是说“记住”不重要,但我们已经脱离以往的“八股文”时代了,“记住”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果只是一味让孩子死记硬背,很容易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也容易让孩子在深入学习的时候产生畏难情绪,无法坚持。 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对孩子逻辑和科学思维的培养。除了基础知识的“记住”,怎么样把各种系统丰富的信息教授给孩子?怎么样让孩子在父母引导教授的基础上能自己主动思考联想,举一反三?不同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一个在不同年龄段都很好用的方法,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顾名思义,也就是引导思维的图形。是20世纪80年英国一位心理学家(Tony Buzan)首先提出和使用的。 思维导图在美国学校教学中被广泛采用,被认为是“解锁”大脑思维潜能,高效信息输入以及输出的方式。 在思维导图中,各种大脑皮层技巧都可以被应用,包括文字、图形、数字、逻辑、韵律、颜色、以及空间意识等。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学习中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维加强操作。 对于视觉空间记忆能力更敏感的孩子来说,这个方法会让他们学习起来更快更好;而对于视觉空间理解和记忆能力不太好的孩子,从简单的思维导图开始,在不鼓噪和无压力的情况下反复使用思维导图,除了放飞联想想象,也有助于空间思维加工能力的提供。 “安利”了这么多,思维导图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呢? 简单一点可以是这样: 复杂一点可以是这样: 可以看起来像一颗树,也可以看起来像一条小河,甚至可以看起来像朵花。 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片,颜色形状更是可以搭配使用。 所以,其形式会是各种各样的,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大家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到,其实我们在指导孩子整理图中信息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和孩子的思维是处于发散的状态,我们会在穷尽各种可能内容的时候把已经知道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整理,而父母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习更多的可能。所以整理思维导图,既是总结温习,也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我个人一般喜欢在两个时候用思维导图,一个是记笔记的时候,尤其是一边听一边记的时候,写字速度跟不上讲者的速度,这个时候用思维导图记关键点和逻辑方向就特别好用。另外一个是我回答家长咨询的时候,我会把孩子的问题放在中间,然后根据我所了解的背景信息,发散思考各种可能性,以及各种方法实施后的各种可能结果。 对于学龄前儿童和幼儿,简单形象有趣的思维导图会非常有吸引力,比如下面这两个: 对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来说,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更多在于以可以理解的形式(图片)来增加兴趣,鼓励参与和思维,并在同时教会他们生活常识和规律。 除了教学龄前儿童生活常识和规律,也同样可以帮助学龄儿童进行知识系统学习和总结。 比如,你可以用这样的思维导图和孩子一起总结宇宙行星及其特点: 也可以用这样的思维导图和孩子一起归纳总结一本看过书籍的内容: 说了这么多,那么思维导图如何制作呢? 首先,你需要这些材料。 1. 一大张没有线和格子的纸(颜色随意),因为线和格子会让图看起来很杂乱,也容易限制孩子的思考模式;你也可以在家里的墙上贴一张如下图一样的“黑板贴”。 2. 各种颜色的笔(粉笔)。 然后就带上你和孩子的知识、理解、想象一起开工啦! 制作过程中有一些小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哦。 一、没有限制,自由发散 最好从纸的正中间开始,向四周发散。因为从正中间开始会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自由向各个方向发散。如果你从纸的最左侧开始,那么容易暗示孩子朝一个方向想,而忽略了反方向的可能性。而且即使孩子有反方向的思维了,左侧的空间又不够孩子自由表达出他的想法。 二、色彩和线条更有趣 1. 对于儿童来说,图片或者画画的形式会更好,至少处于最中间的概念要是图画的。因为图画会传递比某个词汇更丰富的信息,处于中间的图画对于孩子也更有吸引力。 2.尽可能使用不同的颜色,因为不同的颜色会让大脑更加兴奋,也让孩子的思维导图看起来更有趣和生动。 3. 可以把各种线条画得弯曲生动,因为完全都是直线,会看起来很无聊。 三、主次逻辑突出,但不要太多级别 1. 将你的中心概念和次级、三级概念之间相连,因为我们的大脑通过各种联系会将知识存储得更有逻辑性,记忆也会更持久。 2. 每一条主线用一个关键词,因为一个关键词会让条理更清晰,思维空间更灵便。每条主线的关键词也建议用图画的形式,如果还有三级、四级等分支,考虑到空间是否充足,可以用词语。一般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导图都是2级或者三级,而且考虑到孩子识字有限,建议都用图画或者形状。 3. 我在做思维导图的时候还有一个习惯是喜欢画侧重点,比如会把比较重要的那支用粗一点的笔以及独特的颜色标识。 最后我用一个手画的思维导图总结一下本文后半部分内容: 这个图完全可以做得很有趣,比如把文字全部画成简图,线条和整体图形也可以更别致,我不擅长电脑做图,简笔图也能“把狗画得像老鼠”(小包子的评价),就只好用文字示意一下,抛砖引玉了(其实字也蛮丑……)。 幸好我还有一招:我给孩子开始用思维导图,因为画得丑嘛,有时候我会下载网上的各种图片,剪好,一起装在一个小袋子里,要用的时候在里面找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画得好,或者娃愿意画,就不用学我了…… 最后,推荐一本书,有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