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明人体结构Part5

 一个久火 2017-06-21

差点想写『又到周五……』回过神来才发现是周日了。

对了……我那天查看了下这个公众号里的各类原创文章已经有一个相当的量了,这时,在这个神奇的国度,不可避免地可能会出现一些盗版甚至用来牟利的事件发生,这方面我不想看到。大家如果有发现类似情况,不妨后台跟我吱一声,拜托各位。(因为目前已经谢绝好几家希望对之前我创作的内容进行商业化的建议了。)

好,继续之前的内容:


在上一章中,我个人对人体进行了三个层级的概括分面,概括朝向面的层级的意义,之前已啰嗦过很多遍啦~

我先把每个级别的正背面都放上来:

正:

背:

先前我也说过,每个人概括的结果未必都是一样的,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自己能够理解就好,因此,100%记忆上面两张图中全部的『面』,意义不大。

但画对体块的底线,是我在上一间中所谈到的『峰(线)『谷(线)的把握,尤其是峰谷的层级变化

如果在没有解决低层级大的峰谷的情况下,就去关注高层级小的峰谷,必然会导致对整体的忽略,也肯定只能表达出琐碎的造型了

那么,今天篇幅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照着人体照片,我们分别来看一看在不同的层级中,都有哪些峰谷线需要留意。

简明人体结构之

《概括分面、截面、逐步细化与绘画表现Part1-3》

峰谷线的层级


下面使用到的人体,皆采集于『anatomy360』,都是由真人扫描形成的,因此相对准确,由于人体的多样性,我尽可能放入不同体型的人体,用以互相对比观察。

注意:以下峰谷线定义,均为体型较为匀称的人体,胖子的话,很多体积上的峰谷线会被脂肪层给模糊掉,这一部分将放在以后讲到脂肪分布时再附加说明(看到了减肥的重要性了吗?学人体结构,胖子都要被额外对待T_T),同样,女性的乳房的差异也暂时先排除在外,这也是脂肪或乳腺的差异。


预警,这章篇幅很长!

我们由低层级的概括开始:

试着在各位模特的身上标出峰谷线(凭视觉)(下图中,红色部分为重要的峰线,蓝色部分为重要的谷线)

正面

背面

侧面

试着对应每组中的上图,理解每组中的下图中,峰谷线的定义,上述这些峰谷线,是最底限必须记住的。

接下来,来简单释义在最低层级中峰谷代表的意义


头部:

头部在这个层级重要的峰谷线有:

A:额结节的连线:这条线标志了人头部顶面和正面的区分。

B:颞线、颧骨到颏结节(就是下巴)的连线:标志了头部正面与侧面的区分界,它下方的这条蓝线,是头部与脖子的分界。


C:胸锁乳突肌的峰线。它下方的这条蓝线,是脖子与躯干的分界(一定要注意它的弧度和截面朝向)


简单说,重点是:它是斜面的,并不于地面平行。

D:枕骨的峰线。它下面这条蓝线,代表了后脑与脖子的分界。

并不难吧,头部在低层级里,只需要记这几个基本要素,当然,由于人种或胖瘦的不同,这些峰谷线并不会都非常明显,只是你在绘画时,需要带上这个『意识』——因为它们关系到了基本的体积。


躯干:

躯干部分,包括了胸腔与骨盆(注意:不包括肩胛骨与锁骨,我更愿意把它们跟上肢考虑在一起)。躯干的变化虽复杂,比如背部的多层肌肉、比如前锯肌复杂的形状……但好消息是,在低层概括中,没必要关注那么多

侧面相对好讲,因此从侧面入手:

胸腔与骨盆的大体走向,是上图这样的,如图1,它们的『盒子朝向』其实是由脊柱导致的。

然后:

图1,是几何体块的概括。图2,是胸腔与骨盆的实际形态。

在这两点上初学者很容易搞混——记住:当你在概括体块时,是根据『视觉归纳』,而不代表这个体块就是具体的生理结构(比如骨盆)的『盒子包裹』

而在低概括层级里,都是体块,而不是具体的生理结构。

那么,你可以看到在图3中,腹部的那个峰点,是体块概括的峰点,而不是骨盆的峰点,接着看下图,从正面来:

正面并不复杂:

A:你可以看到,在男女的图中,我在胸腔前的这条峰线并不在相同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值得一说的:

首先我们得先无视乳房——那是附加的东西,要考虑它的话,下垂外括各种变形,就没法概括了。

然后,我们可以先看女人体,整个胸腔的峰线,其实是在这里:

但是,在男人体中,尤其是较为强状的男性,胸肌的厚度通常是相当大的,因此,当你观察强壮的男性,他的胸腔峰线,往往都在胸肌上。

这条A峰线,是胸腔向上和向前的分界

B:这条谷线,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构,因为,如果你把胸腔看成是一个蛋形,形状到那里本来就是应该往上边和侧边转过去的,像这样:

如上图红色箭头所指,如果去掉胳膊的三角肌,只看胸腔,这个体块应该是这么转过去的,而这条谷线,其实是三角肌与胸腔的接缝罢了。

C:腹股沟的谷线,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是人都有,它是躯干与大腿在正面的分界

D:这条峰线,位于肚脐下方的腹肌上,它是腹部由朝向前,到朝向下的一个分界,比较重要

接着看背面:

注意,如果你没有把肩胛骨排除,这里的复杂程度简直会超出你的想象!

A:如上一句所说,去掉肩胛骨来观察,你就能发现,这条线非常容易找到,因为它就是跟着脊柱来的。看看骨架的样子:

看到了吗?即便背部还盖了厚厚的肌肉,但这条峰线与脊柱的峰点相差无几,这条峰线,界定了背部向上和向下的概括面(虽然不一定会很明显,但当你画顶光的背部时,一定要画出这个转折)

B:这里的这条谷线结构就比较特别了。是一个楔形的嵌套结构,引伯里曼的图例:

是不是顿时就明白了?这条谷线,界定了背部向下和臀部朝上的这两个面的区分

C:这条谷线,是臀大肌的边界,同时,也可以看作大腿与臀部的分界。

(我不得已找了一张健美达人的图片,是为了使你们看得更清楚,但平时找模特观摩时,尽量不要找健美达人的,因为他们是在同一时间内展示尽可能多的肌肉,而正常人的运动绝对不是这么僵化的,要找模特,就找常规匀称的,这也有利于你们不会往纯肌肉化上去偏,那不是正确的方向。

我们画画和做设计,要表达的是故事,或者角色背后的故事在角色身上的体现,而不是毫无生命意义的肌肉。)

D:这条峰线,是臀大肌的峰线,虽然我说过,在低层概括时,基本都是体块而不是具体生理结构的概括,但这个是例外的噢~因为你可以把这条峰线,看成是躯干背部与人体侧面(或大腿一侧的侧面)的分界

E:这条峰线没啥好说的,臀大肌从这里开始,往内收了,代表了臀部向下转折的分界

如上,在低层级的概括中,你只需要知道这些,完全不用过于复杂的知识,你就可以先画起来。


下肢:

腿部在这个层级的识记点,也并不多,在识记峰谷线之前,先要了解一下大小腿的走向问题(这个是底线,一定要记,否则你画人体就『挺』不起来了。)

上图A、B中,对照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腿部的正面和背面的走向趋势,是这么连续包抄着的几条曲线,这个趋势是最重要的。

图C中,你可以想象从大转子(黑白图所示的股骨位置)垂直向地面拉一条线,围绕着这条线,两边趋势线的包抄,是侧面腿部总体的走向。

解剖学上,这种『Z』字型的趋势线,在人体上比比皆是(包括脊柱),据说是这样的结构最有利于减缓体重的压力……不管是或不是,我们都要记住这样的结构特征。

然后我们转入体块,来识记峰谷线:

A:这一组峰谷线有时并不会太过明显,在这一层级中,你只需要记得这里有一些隆起即可。

B:这一组则是小腿重要的峰谷线,它显示了小腿外侧与内侧的峰点的高低,一定要记住这个里低外高的趋势,同时,它在解剖上表达的是腓肠肌的隆起(肌肉运动是更高层级的事儿了,先不扯,免得增加学习成本。)

C:这也是重点,先看最后一个男性腿部,我们可能明显地看到,大腿基本上就是斜放着的一个拉长的蛋形(如果模特像图片中这么强壮,你甚至都能看出蛋形朝下的概括面)

重点之一,是你要识记这个蛋形的转折线,注意:记转折线的时候,尽量结合之前所说的『腿部趋势』来记。

重点之二,则是1和2箭头共同指向的这条分界线。这个相当重要,这条由缝匠肌引导的分界线,界定了大腿『向外(或外侧)』和『向内(或内侧)』的区分。同时,1区域较为圆润饱满,2区域较为平坦。(胖子和女性这条分界线会由于大腿内侧脂肪的堆积而显得不明显)

D:膝盖的峰谷线,在这个层级中,膝盖不重要,你只要记得这一组峰谷线,组成的是一块向下的面,这就够了。如下图:

E:这一条峰线,需要讲一下,因为这里是初学者经常犯迷糊的地方,原因是,小腿的肌肉和前臂一样,由于需要牵动脚趾/手指的运动,所以这里的肌肉一束一束特别多,但我们几乎完全不需要一束一束去记,一定要概括成整块

上图中红线所示,是胫骨,胫骨分界了小腿正面向内与向外的区分——这个很明显就能看得出来。

但值得一提的是,胫骨两侧中,图示1区域相当平滑,这里没有任何肌肉,骨头外面几乎就是皮肤,而2区域则有大块肌肉覆盖而显得圆润,看下图中的截面:



因此,重点是2区域的概括,2区域的肌肉是相当复杂的:

光是看小腿内外侧的肌肉差别,你也能发现内侧相比外侧,是多么简单。

但在低层级概括中,则完全没必要复杂化,只需要像下图一样,把它理解成统一的一块整体就行:

这条峰线并不明显(即便很强壮的人也是),只需带有这个『意识』就行。


上肢:

上肢,尤其是前臂,在整个人体中都算是复杂的,而且,相对于『背部』这些也较复杂的区域,它还特别容易让人看到,因此,在高层级概括中,会是学习的重点

但在低层级中,需要识记的部分很少,除了以下提出的部分,其它部分都可以用圆柱或方块来先行理解。

上肢系统,包括了手、前臂、上臂、锁骨与肩胛骨。

在低层级概括中,我没有表达肩胛骨,但既然说到手臂也就顺带一提。

在上图中,我额外标注了肩胛骨在背部形成的峰线。

这两条峰线,是由肩胛骨突出的『肩胛冈』和『肩胛骨的内侧轮廓』构成的

带着上面这两条峰线的意识,观察下面不同体格的模特背部对于这两条峰线的体现(注意,当背部肌肉较为强壮的时候,这两条峰线是相对含蓄的,有时,隆起的附近肌肉甚至会让这条峰线显得有点凹陷,而且,背部的一些肌肉也对肩胛骨进行了包裹,因此并不会随时看起来都特别明显……又扯了太多肌肉,无视之吧。)

回到手臂,在低层级的概括中,其实我是比较倾向于把手臂直接概括成两个BOX就好了的,因为在较高层级中,手臂(尤其是上臂)的学习,相对会与肌肉关系更大——也就是需要更具体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标出了两个我认为需要在底层级概括中就需要注意的两条峰线,来看一下:

其中一条,是上图中所示的这条半弧线,这是三角肌向上的分界(注意,这条峰线在三角肌上,而不是三角肌与骨头的连接处),这个形状也指出了三角肌与锁骨和肩胛骨的连接形状。

以及另一条肌肉,对,是肌肉的峰线,这条肌肉在识记前臂肌肉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肱桡肌(或者也加上桡腕长伸肌,同一走向)』。

为什么我把这条肌肉拎到低层级单列?是因为在我学习人体结构的过程中,我发现,前臂部分,以这条肌肉为分界,再概括前臂内侧与外侧的肌肉,是相当方便的。当然在这个层级里,你只需要记住这里有这么一个结构就好了。


好,终于写完……以上部分,把低层级里我认为重要的峰谷线几乎讲了一个遍。这些低层级的峰谷线是识记底线,意思就是,如果这些你都不记住,干脆就不要学人体了,因为没有这些峰谷的支撑,体积压根就出不来……

同时,需要留意的是,在这个层级中,我使用了大量的『界定』、『分界』不同朝向的描述,这是重要的,意识到从哪里哪里,开始转向了侧面,从哪里开始,是大腿的领域了,这些意识将从头到尾协助你把人体画准,无论是临摹还是创作。

也有平台上的朋友一直在问应该怎样训练和练习,我一直也在说,我是不会谈具体的练习方法的,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我说了练习方法,就成了教学并且直接产生了责任,这完全不是我做平台的初衷,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在做『公益课』,事实上,你们应该能看得出我原创的内容与所谓的『公益课』有多大的诚意和实质上的差别。

但你不妨在做人体写生或临摹时,带入这些峰谷线的意识,这会有助于你们迅速找到明暗交界线与转折线,这对快速产生体积与建立光影是有好处的

那么就这样,下一期(暂时还是定下周日,时间充裕的话,也可能是周五)我们继续在这个基础上,来分析更高一个层级的概括,它将会越来越具体。

谢谢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