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演讲部分的第四篇,关于现实思维的现实思考。这篇演讲其实跟第三讲一起,都是1996年7月那次演讲的内容,由于查理对可口可乐案例的推理太精彩,所以专门将这部分单独出来做为第四讲:关于现实思维的现实思考。
查理通过阐述一个虚构的人物Glotz如何在在1884年用两百万美金(当时的市值)在2034年之前打造一个价值两万亿美金的商业帝国完美而又简单地解释了可口可乐公司成功的秘密。这个现实演示篇幅很小,我看了之后却如获至宝,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原来,还可以这样想问题!毫不夸张地说,最近已经用这个方法解决了好几个之前想不明白的问题,还在持续运用中。所以我觉得,形象化的演示很重要,很深入人心。
简单介绍一下查理的演示过程 First, we're never going to create something worth 2$ trillion by to selling some generic beverage.Therefore we must make your name, 'coca cola', into a strong, legally protected trademark. 第一,我们无法通过销售没有品牌的饮料来打造一个两万亿美元市值的企业。所以我们要将你取的名字“可口可乐”变成一个强大的受法律保护的品牌商标。
Second, we can get $2 trillion only by succeeding in Atlanta, then succeeding in the r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n rapidly succeeding with our new beverage all over the world.This will require developing a product having universal appeal because it harness es powerful and elemental forces. 第二,我们必须在亚特兰大创业,接着在美国其他地区取得成功,接着迅速占领国际饮料市场。这就需要我们生产一种广受欢迎的产品,它必须拥有一些强有力的基本要素。
那么这些基本要素我们该上哪儿去找呢?查理告诉我们应该到大学的必修课里去找。下面是运用数学运算知识来确定我们的目标到底意味这什么,这就是逆向推导思维的第一步,先把结果呈现出来,分析达成这样的结果所需要组成要素。上次看得到的知识发布会,有一个词也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思维方式,就是终局思维。
推出2034暖的市场份额: 1、总消费人口:80亿 2、总消费体量:每人每天8个8盎司 3、同类饮料一共的市场占量:25% 4、公司如果有一半份额会有多少份额:2.92万亿8盎司的饮料 5、每瓶饮料盈利4分,总盈利:1170亿美元 这就足够了,如果能保持良好的增长率,那么企业的价值就轻轻松松能够达到两万亿美元。
然后问题来了:A big question, of course, is whether four cents per serving is a reasonable profit target for 2034. 2034年每瓶饮料赚取4美分是否合理? And the answer is yes if we can create a beverage with strong universal appeal.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生产出一种广受欢迎的饮料。 而且加上通货膨胀、经济条件普遍变好、技术进步降低成本的因素,每瓶四美分完全可能实现。
好了,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发明一种有广泛影响力的饮料。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创造出一个新的饮料市场,使得这个市场可以占全世界饮料市场的25%。 第二,我们要成为这个新市场的绝对巨头,站到一半的市场份额。
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有着Lollapalooza Effect的,定义一下Lollapalooza Effect: Plainly only a powerful combination of many factors is likely to cause the Lollapalooza consequences we desire. Lollapalooza效应是由许多强大的因素组合导致出现许多结果的组合。
虽然这个个看上去复杂,但要解决起来也是很简单的。让我们先从no-brainer显而易见的问题开始。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强大的商标,我们必须拥有这个商标的所有权,哪怕失去一半都不行。比如我们不能让市场上出现一种“白比可乐”,就算有,我们也要是这个品牌的所有者。
然后我们从心理学的层面考虑,本质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有条件反射。可乐的商标名称和商标形象将会扮演刺激角色,人们购买和喝下我们的饮料就是我们想要的反应。如何创造和保持这种条件反射呢? 1、by operant conditioning操作性的条件反射,这个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1) Maximize rewards by our beverage's ingestion.将饮用我们的饮料对消费者的回报最大化。 1>Food value in calories or other imputs. 2>Flavor, texture, and aroma acting as stimuli to consumption and neural preprogramming of man through Darwinian natural selection. 3>Stimulis, as by sugar or caffeine. 4>Cooling effect when man is too hot or warming effect reward in all the categories.(这里留给的大家自己翻译) 2)Minimize possibilities that desire reflexes, once created by us, will be extinguished through operant conditioning by proprietors of competing products. 将因竞争对手的行动而导致条件反射消除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样就需要我们的产品快速传播至全世界,这样别的竞争者进入时就很难改变人们的习惯。
2、by classical conditioning, often called Povlovian conditioning.通过经典的条件反射,通常被称为巴普洛夫反应。 通过联想就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意愿,就像巴普洛夫的那条狗听到铃声就流口水一样,我们要用一切可靠方法使得消费者一看到我们的商标就联想到那些美好的事物,比如男人们渴望喝到那个他们不能拥有的女人手中的饮料。这就需要花费很多钱,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但是会非常值得,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就会处于强大的劣势。
3、social proofs社会认同效应 这样我们的产品跟其他的产品不同的是,卖得越多就卖得越好,因为人们想要这样的社会认同。 解决了以上的问题,下面就考虑到实际的运作问题。从委托制造商到分销渠道,秘方保密措施和同类竞争应对,细到以几折的价格卖给分销商查理都做出来准确的判断。
最后还要像雅各比科学家那样反过来想,得出几点。 1、饮料不能让人觉得腻,所以斥巨资都要研发出不腻的口味。 2、不能失去我们的强大的商标 3、避免妒忌。所以我们必须产品质量过硬。 4、避免改变我们原有的口味。因为这样做会在消费者中引发剥夺性超级反应而对品牌产生敌对情绪而使竞争对手有机可乘。
就这样,查理芒格用反向推理再现了一个可口可乐帝国的成长轨迹。查理的推理甚至比真实的可口可乐公司更优秀,因为真正的可口可乐公司犯了几个最后这几点失误,然而,即使是这样,真正的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跟查理的推理有太多的相似的地方。
查理的这个答案简单又有说服力,这得益于服查理的跨学科思维,因为查理的学习没有学科边界,所以他在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于某一学科的知识,这样他就可以比较客观且准确地作出判断。而美国的高等学府的教授们都无法得出这样简单又正确的答案,所以查理觉得现在教育状况是堪忧的。就拿查理一直很看重的心理学来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对心理学不屑一顾对他们所进行的实验中的心理学因素视若无睹,而心理学专业的人自视甚高却不能学习正确的心理学知识并正确运用。
我们常说的,要打造多维竞争力。拥有多维竞争力的人往往能看到更多,有更新颖有效的创意也就不足为奇了。你看蚂蚁二维平面上团团转时是不是有种邪恶的快感呢。所以不论学校教育如何,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是一辈子的事,要自己琢磨用功,不要因为周围人不做这件事,你就不做。因为判断一件事该不该做的理由有且永远只有这件事是否正确。
我不是鼓励大家要对别人进行降维打击,超越别人时不应该嘲笑别人,我们学习跨学科知识取得多维认知是为了让自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创造奇迹。
今天的读书笔记就到这里了,你看完学到了什么?关键词: 逆向思维、跨学科思维、Lollapalooza效应、巴普洛夫条件反射
我是Sera,不热爱写文章的歌手不是优秀的英语老师!目前混迹于007作家圈,并组建Write or Out英文写作小组。咨询请骚扰(微信18824182939) 看我写不如你实际行动 持续迭代用小而美的进步得大胜 期待您加入WO诺亚方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