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话品读(1)

 风舞三湘 2017-06-21

对联话

《对联话》全书共十四卷,分为题署、庆贺、哀挽、杂缀、谐谑五类;其中题署四卷,庆贺一卷,哀挽五卷,杂缀三卷,谐谑一卷。全书共收录历代有名的对联作者约千余人,其中著名联家有百余人之多。辑录历代对联佳作约三千多副,其中百分九十五的作品是清末至民国初期的作品,为中国楹联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吴恭亨不仅仅只是简单收录对联作品,并结合自已创作对联的经验,并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评点,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对联话》称得上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理论价值的联话著作。它的理论价值主要凸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提倡创新,反对蹈袭雷同;二是进一步强调楹联创作要“切题”;三是明确提出了写景“三原则”;四是重视联作的思想内容;五是崇尚自然,反对雕饰。

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晚年字弹赦,又字岩生。湖南慈利人,近代古文家、诗人,南社诗人。以游幕、教读为业,能诗文、工联语。早年曾因唐才常案牵连被捕,系狱经年,后逃去。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湖南特别省议会议员。又曾任慈利县进步党主任干事、《慈利县志》总纂。所著《对联话》,上承梁章钜《楹联丛话》,保存了道光年间至民国初年不少名人的联作,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生平著作除《对联话》外,另有《悔晦堂对联》,还有诗集、文集、诗话、日记等,都收入了他所著《悔晦堂丛书》。民国27年农历5月,吴恭亨病逝于常德寓所,终年81岁,葬于湖南慈利羊角山麓枣儿湾。

 1

对联话【品读】

卷一:题署一

金山之胜,在俯临扬子江,从水次送睇楼观,皆作飞动之势。山有明月亭,伊墨卿知府秉绶 署联云: 

月明如昼; 

江流有声。 

评:用成语雄桀惊人。

 

山又有皇帝行官,或署联云: 

江澄万顷净如练; 

峰峙一拳高入云。 

视伊作较逊,然不害为秀语也。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州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十九年正月十四日生,嘉庆二十年九月十一日卒。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又,潘伟如 题江天一览亭联云: 

天镜照晴空,李白乍来又坡老; 

石钟留胜迹,小姑依旧对彭郎。 

评:语亦新颖。 

 

潘蔚(1816-1894年),清代医家。字伟如,号韡园居士,江苏吴县人。初习儒,因科场失意而改习医,后因尝治愈咸丰孝成后之疾而名噪一时,门庭若市,并官至贵州巡抚。曾辑有《韡园医学六种》,系辑录葛可久、陈念祖、吴尚先等名家之作而成,稍有发明。

又,江湘岚峰青 题扬州二十四桥联云: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评:都是寻常字面,一经名手烹调,便若清脆可口。 

 

江峰青,安徽省徽州府婺源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53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能诗善画,擅长制联,著有《里居楹语录》、《魏塘楹帖录存》等。

又,陶澍 题安庆大观亭联云: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评:雄兀只绝六合。 


 

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县小淹镇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嘉庆七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设义仓以救荒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文毅。著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靖节先生集》、《陶文毅公全集》等。

又,武进胡君复 凤阳谯楼联云: 

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 

城郭犹是,白云无尽时。 

评:吊古不说破,更若俯仰无端。

 

胡君复,江苏武进人。生于清朝末年。民国时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了《集联汇选初集、二集》、《古今联语汇选初集》、《古今联语汇选二集》、《古今联语汇选三集》、《古今联语汇选四集》、《古今联语汇选补集》等联书,是近代规横最大的联语集成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