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思路探索——以榆林市郊野公园设计为例

 GXF360 2017-06-21
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思路探索——以榆林市郊野公园设计为例

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思路探索
——以榆林市郊野公园设计为例

史承勇

张 沛

李 武

[摘 要] 郊野公园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乡空间景观层次和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该文以榆林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为例,综合城市特征、场地条件、空间关系等因素,以多“规”结合、明确设计理念、制定设计目标为设计策略。并提出:“三生”(生态、生活、生产)共融的设计理念,塑造宜居、宜游、宜憩的生态景观长廊,实现回归边塞风貌的榆林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

[关键词] 郊野公园 景观设计 设计思路 榆林

郊野公园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乡空间景观层次和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1]。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城乡结合,抑制城市无序蔓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关于郊野公园设计研究的文献较少。所以,明确郊野公园定义,掌握其发展现状,梳理郊野公园设计思路,对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有借鉴、指导作用。

1 郊野公园定义

郊野公园(Country Park)在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被列在“其他绿地”中,并未对其作专门的解释。朱祥明、孙琴(2009)综合英国与香港地区的相关研究理论对郊野公园的定义为:郊野公园是位于城市近郊、有良好的自然景观、郊野植被及田园风貌,并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公园[2];张玉钧[3]等(2013)紧扣区位、资源、游憩内容、设计理念与手法、服务对象、城市功能六大指标对郊野公园进行定义。另外,沈祖祥[4](2002)、王慧琼[5](2006)、林楚燕[6](2006)、叶常镜[7](2007)从特征、性质、内容、功能等方面对郊野公园作出定义,对认识郊野景观的本质,把握郊野公园景观设计尺度都有一定的帮助。

2 项目概况

2.1 榆林市城市特征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陕、甘、宁、晋、蒙五省(区)交界地带,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总面积43578km2。榆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上郡,在明代被列为“九边重镇”,是我国第二批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10℃,平均降水约400mm,无霜期150天左右。能源矿产丰富,被誉为塞上明珠。

2.2 规划范围

规划区域南起迎宾路,北至红石峡景区,以榆溪河为中心,东西两侧被城市边缘和人工景观(主要为道路、村庄、灌溉渠等)包夹,组成一条相对规则的狭长带。场地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之势,相对高差为30m,其中南北长3000m,东西最宽处500m,最窄处200m,总面积69hm2(图1)。

图1 规划范围

2.3 郊野公园与城区的空间关系

郊野公园位于榆溪生态长廊的北端、榆林市北郊,距市中心约3.6km,是构建榆林市环城绿带的重要节点。榆溪生态长廊是榆林市的景观风貌廊,它由北端的郊野公园,中段的榆溪滨河公园,南端的生态湿地公园组成。榆溪生态长廊穿过老城区和建成区,使不断向外扩张的城市有了核心的凝聚力,从而使榆林市3个城区融为一体。环城绿带环绕3个城区,与榆溪河结合,构成榆林特有的绿地系统(图2)。

图2 郊野公园与城区的空间关系

图3 东区现状图

图5 “三生”共融图解

2.4 场地现状

以榆溪河为中线,将规划场地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大面积为苗圃、农田、河滩和闲置用地。场地周边以居民住宅为主,另有酒店、商铺、加油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红线东侧边缘为农用灌溉渠,其两侧以杨树、柳树为主,长势较好,具有一定的保留价值。东侧场地内植物以杨树为主,局部为柳树、槐树,总体植被覆盖情况良好。场地内有环城北路高架桥正在施工(图3)。

西区主要以河滩地为主,但周边居民开垦为苗圃和种植地。场地周边以生产用地为主,另有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沿麻地湾路两侧多为柳树,长势较好;场地内矮灌木和宿根植物较多,绿化覆盖率高,河滩地土壤改良效果较好,基本满足后期景观植物设计要求(图4)。

图4 西侧现状图

图6 总平面图

3 设计思路

3.1 设计策略

(1)多“规”结合

多个规划从不同层面对榆林市郊野公园进行了定位,为了能更准确地把握郊野公园在城乡景观空间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对上位规划进行了多“规”结合的解读(表1)。

表1 上位规划解读

(2)明确设计理念

综合榆林城市特征、郊野公园与城区空间关系和多“规”结合的解读,并结合场地勘察情况,提出:“三生”共融,回归边塞风貌,塑造宜居、宜游、宜憩的生态景观长廊的设计理念。共融“三生”指的是:生态、生活、生产共融。在郊野公园没有规划建设以前,场地的“三生”处于三元独立状态,甚至“生活”和“生产”有可能破坏“生态”,使“三生”处于失衡状态。榆林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将景观融入“三生”之中,希望通过景观设计恢复生态、改善生活、促进生产,使生态景观、生活景观、生产景观处于共融共存的状态(图5)。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场地局部存在过度放牧和将树林草场开垦为农田的现象,因此,首先必须纠正“过牧过垦”现状,以恢复生态环境,保留局部良好的植被,分区对植物空间群落进行设计,使场地回归边塞风貌;其次注重地域文化和传统民俗的设计表达,规划合理的人、车流线,设计适量的休闲服务设施,并将其融入自然环境,塑造宜居、宜游、宜憩的生态景观长廊;再者,将都市的生机与活力带至郊野空间,同时满足都市和周边居民的共同需求,实现“三生共融”的郊野公园。

(3)制定设计目标

生态:运用景观生态学的设计原则结合生态修复技术,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郊野景观。

生活:合理的规划、有效的控制、正确的引导,提高场地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并满足城市居民体验郊野生活的愿望。

生产:集中打造具有边塞风情的服务型设施,既能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又使郊野公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

3.2 深入设计,以设计目标为导向,进一步完善设计理念

依据设计理念和设计目标,综合考虑场地因素(高程、土壤、水系、植被、日照等),从地域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规划设计郊野公园平面图(图6)。设计一级节点三处,二级节点五处。考虑场地人车分流,设计一级道路为消防道路兼骑行道路;二级为游步道兼慢跑道路,均为环道;三级为区域景观节点间连接道路。区域东侧结合原有灌渠,在不破坏场地高程的情况下顺势引导水流,形成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景观意向。

(1)恢复生态

恢复生态指的是恢复景观生态,它是一个复杂的景观演变过程,必须通过改变景观格局来实现。道路、水体、植物群落、景观节点是构成郊野公园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将榆林的边塞文化、红山文化融入整个景观格局中,增加节点的独特性、艺术性,也增加游客的认同感。如:以草原风貌、边塞风情,展现榆林优美景致的疏林跑马节节点(图7)。为体现边塞化、本土化、生态化的景观特征,结合浅滩、草地、微地形将草原的特有风貌融入郊野公园,跑马场可实现盈利,从而实现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炼黄河九曲十八弯地形地貌特征,还原自然郊野场景,展现黄河大型地貌特征的九曲黄河节点(图8)。九曲黄河十八弯是一种大型地貌景观,将水系与地形、林地相互结合,空间有开有合,林冠线变化丰富,利用地形自然高差,浑然天成。

(2)改善生活

改善生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态的恢复和景观的置入带动了旅游业,使周边居民的生活方式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二,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远足、郊游、野餐、露营,户外拓展、农事体验等郊野生活的空间场地,满足了城区居民向往郊野生活的愿望。如:在场地中的牧场区,既是公园景点,又为原住民提供生计的田园牧歌节点(图9~10)。规划固定的区域进行放牧,既能营造草原牧场的边塞风貌,也能给游客提供农事体验,增加公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动植物之间能量流互换,也是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

(3)促进生产

打造具有边塞风情的服务型设施,一方面保障公园的后续维护;一方面解决公园周边居民的就业。如: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功能的边塞风情节点。该节点是郊野公园的大型综合服务体。建筑以榆林老城四合院为主要设计元素,沿主干道打造民俗文化街,两边为自然民居村落,展现老榆林民居特征,还原人居生活场景。建筑材料采用生土、毛石、防腐木等,依据地势而建,错落有致(图11)。

图7 疏林跑马节节点效果图

图8 九曲黄河节点效果图

图9 田园牧歌节点效果图一

图10 田园牧歌节点效果图二

图11 边塞风情节点效果图

(4)植物专项

郊野公园植物种植设计根据场地现状及设计需要制定各区域基调树种和群落特色。主要以纯种林和混交林结合、小组团与草地结合、花冠与色叶植物结合、常绿与落叶植物结合的设计原则。在空间上按照大开大合的设计手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田园风光、疏林草地、芦苇水荡、古柳风情的景观效果。

本土植物的大量运用对生态环境的快速修复和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郊野公园以乡土植物种植为主,主要有:杨树、旱柳、沙柳、馒头柳、白蜡、樟子松、油松、白皮松、刺柏、山杏、火炬树、碧桃、金叶榆、红叶李、芦苇、月季、芍药、千屈菜等。种植采用分区控制,形成天然的生态林地(图12);水系、河岸设计中,水生植物严格进行滨水生态种植,强调对基地近水驳岸界面的生态体系保护,建立可自然生长的生态驳岸,在水系保护和生态净化上起到重要作用(图13)。

图12 植物种植分区控制

图13 滨水区种植示意图

结语

由于郊野公园景观设计往往是几十到几千公顷面积不等,规划设计范围内可能有村镇、山峦、农田、河流等大量景观元素,所涉及人口、文化、气候等因素错综复杂。针对这一复杂系统,以榆林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以“综合各方因素、明确设计理念、制定设计目标”为设计策略;深入分析场地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合理归类,围绕设计理念,以设计目标为导向,才能建立有效的解决问题途径。

注释

(1) 本文所涉及的郊野公园设计仅针对郊野公园的景观设计,不涉及郊野公园建设机制,维护管理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李轶伦,朱祥明. 上海郊野公园设计与建设引导探析. 中国园林,2015(12):61-64.

2 朱祥明,孙琴. 英国郊野公园的特点和设计要则. 中国园林,2009(6):1-5.

3 张玉钧,张力圆,张玏. 郊野公园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园林,2013(5):80-85.

4 沈祖祥. 生态旅游.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129.

5 王慧琼. 深圳要建13个郊野公园供市民远足休闲. 深圳特区报,2006-4-6.

6 林楚燕. 郊野公园的地域性研究.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7 叶常镜,陈德华,蒋华平,等. 绿色马峦山,生态健康游——马峦山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2007(1):98-105.

The Explor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Ideas of Country Park:A Case Study on the Design of Country Parks in Yulin City

Shi Chengyong

Zhang Pei

Li Wu

[Abstract] Country Park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prote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on the stratifi cation of landscapes of urban and rural space. We take Yulin country parks as an example, which the factors of urban characteristics, site conditions, and spatial relations were considered, creating a design strategy included combining with multiple planning, clearing design concept and setting design goals. The Project uses the design concept which a mixture of ecological-economic-social to achieve reappearance of frontier fortress scene, and to build an ecological landscape gallery which is suitable for living, tourism and rest.

[Key words] Country park, Landscape design, Design ideas, Yuli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739X(2016)10-0124-05

国家自然科技基金“西北典型城镇区(带)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及规划方法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1178372/E08020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资助项目“基于地域文化下的陕北滨河带景观形态研究”(编号:2014RWYB24)?

作者信息

史承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讲师,s77860313@126.com

张 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 武,陕西水墨长安景观园林建设有限公司高级园林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6-03-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