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滨水”到“引水”:江南水网区块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芜湖市浴牛潭城市核心区设计为例

 GXF360 2017-06-21
从“滨水”到“引水”:江南水网区块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芜湖市浴牛潭城市核心区设计为例

从“滨水”到“引水”:江南水网区块城市设计方法探索
——以芜湖市浴牛潭城市核心区设计为例

周 曦 Zhou Xi

蒋灵德 Jiang Lingde

蓝 刚 Lan Gang

[摘 要]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以水为启动进行城市设计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首先需要保证充足的邻水界面;其次局部放大水面;并在核心区集中布置大型公建和高层建筑;同时在滨水地带中配以步道、广场及绿地。研究以芜湖市浴牛潭城市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项目中不仅发挥了“滨水”的优势,还通过“引水”盘活了基地内的水系。说明在江南地区水网区块的城市设计中,着力营造滨水空间是一条的捷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引水可以进一步放大滨水空间的优势。

[关键词] 江南地区 水网区块 城市设计 滨水

1 江南地区城市特色

江南,概指长江以南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辖区,如今根据文化历史传统及地理气候江南地区特指苏南、皖南、上海、浙江及江西东北部一带。

相对于北方江南地区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多水。江南地区气候温润,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常达千余毫米;除降水外,江南地区还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通过京杭大运河连通。城市地貌河道棋布、水系众多,被称为“水乡泽国”。

经济上江南地区自东晋南北朝开发以来,得益于优良的地理气候条件,长期是工农业发达地区,誉为“鱼米之乡”。改革开放以来,江南地区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城市人口攀升,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新区大量涌现。

本次城市设计项目所在地安徽省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是安徽省域副中心,与省会合肥市并为安徽“双核”,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芜湖市依江而建,城市内水域众多,分散着大量湖泊、水塘和湿地,具有江南水网地区城市的典型特征。

2 滨水地块城市设计的特点

滨水地区(Waterfront)指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空间范围上指邻水200~300m的水域和陆域空间。滨水空间对人的吸引距离一般为15~30分钟步行距离,折合1~2km范围。

城市滨水地块开发模式一般有:保护模式(Conservation)、再开发模式(Redevelopment)、新区开发模式(Development)三种主要的模式。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浴牛塘城市核心区项目位于芜湖镜湖区郊区,属于新地块开发模式。新型城镇化中,城市中的水域因其具有开阔的景观效果、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备受人们青睐,往往是城市中特色鲜明、颇具活力和高价值的地块,也是城市开发中的热点,很多城市新区建设常倾向依水而建,甚至不惜代价人工筑水而建。

滨水地块城市设计方法很多,但是其核心的设计特点无外乎以下几点:一是滨水地块的公共开放性,营造“城市客厅”的氛围;二是滨水地块混合性使用,在布置商业、文化娱乐、办公的同时也要引入酒店、住宅等功能;三是滨水地带的可达性,将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过境交通分离,将步行体系延伸到水域附近。最后,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实现最大化的盈利也是重要考量之一。各地优秀的滨水城市设计案例都验证了以上几点。

图1 芜湖市浴牛潭城市核心区规划总平面图

图2 芜湖市浴牛潭城市核心区鸟瞰图

图3 芜湖市浴牛潭城市核心区基地原有水系

3 以水为启动的江南水网区块城市设计思路

与临海沿江等大尺度滨水城市空间不同,江南地区城市中水网呈现:“散、小、多、静”的特点。很多基地内分布着多条河道和水塘、小湖,这些水域尺度一般不大,河道不过十数米到数十米,湖面不超过百公顷;而且水流动缓慢或静止,呈现宁静的水面状态;水面离城市陆地标高很近,高差不过2~3m以内,城市的亲水性很好。如本项目芜湖市镜湖区浴牛潭城市设计基地内及周边散落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水塘,形状有的呈团装有的呈条状,与农田相间高差不过1m,水位常年变化不大。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江南水网地区城市设计喜以水为核心搭建城市构架。苏州的工业园区环金鸡湖中央商务区环水而建;无锡太湖新城邻水而筑;苏州古城区又属于网装水城典型。这些项目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基地内外水域的优势来构建城市陆域空间,呈现出独特而优美的城市面貌。以水为启动进行城市设计,关键点在于怎么协调水域与陆域的空间关系,需要保证以下几点:

图4 浴牛潭城市核心区水系改造分析图

图5 浴牛潭湖面夜景效果图

图6 新增河道滨水效果图

图7 浴牛潭城市核心区功能分区分析图

3.1 连续的邻水面

保证一定长度的邻水界面是滨水地块是水网区块城市设计的首要条件。滨水地块陆域与水域的空间关系分为:垂直于水岸线和平行于水岸线的两个方向。两者中平行水岸线的空间形态是形成城市滨水空间的关键之一。因此有效地延长邻水界面才能充分发挥滨水城市空间的优势和价值。

3.2 开阔的中心水域

在保证充足的邻水界面的基础上,不宜单纯强调滨水界面的长度,需要在重复空间中创造独特的景观空间。水域空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的方法就是局部放大水面,形成恢弘的水面景观效果。一种方式是将城市设计的核心布置在基地内水域宽广的地带;第二种方式是人工扩展水面;或者将这两种方式结合。开阔水域与其他线性水域在景观效果上相辅相成,起到画龙点睛之意。

3.3 聚焦的中心建筑群

除了充足的水域,形成滨水界面的另一大要素是陆域建筑空间。从滨水城市设计经验来看,核心区邻水建筑宜为大中型公共建筑,如文化中心、演艺中心、博物馆、展览馆等,形成邻水而独特的建筑形象;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群应为塔式点状形态,而不应为板式形态,尽可能地将滨水景观渗透到陆域内部。“高楼配水景,邻水多巨构”是我国乃至国外滨水城市设计的一大现象,值得借鉴。水网城市中水域分布分散,但是核心建筑群却不宜分散,应在核心区中集中布置大型公建和高层建筑群,避免多头分散布置,弱化中心空间形态。

3.4 宜人的亲水地带

位于水域和建筑群之间的滨水地带设计时可采用不同高度的临水平台的做法,设计低标高近水步道或平台,将行人活动扩展到到接近水面的高度,汛期淹没也不影响城市安全;或采用带状公园绿地的设计,不仅美化城市景观还可以起到提供生物栖息地,保护城市物种的生态环保作用。水网区块中邻水界面长,近水面积充沛,营造亲水性空间具有先天的优势。

4 从“滨水”到“引水”——以芜湖市浴牛塘城市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滨水地块因水而灵动,具备相对其他城市地块的天然比较优势。滨水城市设计应遵循“连续、开阔、集中、亲水”的原则进行。而在江南城市水网区块中,水域散而多,其分布形态并不一定契合城市设计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对水网区块的水域形态进行一定的改造成为必要措施,通过“引水”修葺水域,延伸、改善滨水空间形态,更好的将滨水空间与其他城市设计要素融合起来。本次设计的芜湖书浴牛塘城市核心区设计项目具有这些方面的典型特征(图1~2)。

4.1 水网区块水系的优劣势分析

项目所在镜湖区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扩张加快。浴牛潭现代化城市核心区是镜湖新区发展的中心部分之一。2010年浴牛潭北侧地块引入万达商业并完成了开发建设。为形成规模效应,经过专家论证建议:浴牛潭附近城市区域宜形成商贸、办公、高档酒店为主的城市核心区,辅以中高档住宅区,形成混合型的现代化城市核心区。2011年进行了城市设计招标竞赛,我院方案经过多轮修改后于2012年中标,目前该项目正在逐项推进实施的过程中。

本次规划的基地呈狭长不规则形状,东西向较长,沿城市主干道南侧伸展。基地占地约1千亩,合78.96hm2。基地内主要为农田、水域,含少量民房及工厂。基地内西部主要水域——浴牛潭呈不规则形状,面积百余亩,支流向东蜿蜒,并向北分流出多条支端水塘。水系统呈“木梳”装,梳柄在基地内南部,梳齿向基地内北部延伸(图3)。

基地的天然水域的显著特点是:面积大、数量多、分布散。水域占地比例很高,约15%~20%(旱季汛期有上下浮动),这为地块提供了充足的滨水界面,有利于展开滨水空间设计。但是水域分布形态并不理想,不规则的“木梳”状水系走向割裂了地块陆域空间,形成众多无法利用的零散地块,对城市设计功能及交通组织是十分不利的。这种情况在江南水网城市规划设计中十分普遍,多水的地理条件并不代表滨水空间可以完全依托天然水系进行,水系必须加以整合和改造。

4.2 从“滨水”到“引水”——水系改造设计

作为基地北侧万达广场的延伸,项目以万达广场二期工程为中心启动,涵盖商业、商务、文化娱乐、酒店、居住等功能。总体开发强度要求达到100hm2的建设量。项目基地面积以城市核心区标准来看并不充裕,而要求的城市功能很多也很杂,涵盖了城市内常见的几大功能类型。经过多方案反复比较,我们注意到了基地内形态和特征都十分明显的水域,对水系走向和分布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调整。

一是放大浴牛潭,形成大面积中心水域。浴牛潭位于基地内西部、万达广场一期的南侧,设计中放大了其面积,打通了原本被田埂分割的浴牛潭内部水域,并改造了其外轮廓,使其边界更加圆滑流线型。将浴牛潭的中心区域作为万达广场二期中星级酒店的所在地。

图8 浴牛潭城市核心区交通组织分析图

图9 浴牛潭城市核心区景观系统分析图

图10 浴牛潭城市核心区开发强度分析图

二是将原“木梳状”尽端式的水系改造为环绕式的水系。设计中在基地中部新增一条东西走向人工河道,与现存南端天然河道平行,连接了向北延伸的尽端式水塘端部。将基地从中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而基地南部诸多三面环水的岬岛演变为三个四面环水的人工小岛。

通过这两个主要措施巧妙的将原本分散、静止的水域结合成了线面结合、主副相承的联通的、流动的水域;同时通过水域又将基地天然的划分成若干区块,每个区块相对独立,正符合功能类型分区的要求。江南城市水网区块城市设计中,单纯依托原水域去营造滨水空间较为被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引水”调整、改造原有水系,从而达到创造景观、创造分区、创造环境的多重目的(图4~6)。

4.3 “水”与其他城市设计要素的结合

以水为启动进行城市设计,各分项设计应紧密围绕水来做文章,以水分隔功能分区,以水的走向组织交通,滨水设计景观带及节点,最终设计成果“水”到渠成。

(1)功能分区以水而分

以浴牛潭环抱的星级宾馆为龙头;北部中心增建人工河北、沿城市主干道南形成带状商务区;南部由新旧河塘分隔形成若干小岛,作为高档住宅区;环浴牛潭以星级宾馆为圆心布置有城市公园绿地及商业区。以水系巧妙地分隔了复杂而混合的功能分区,以水为界这是水网区块的一大优势(图7)。

(2)交通组织依水而建

在以水为界分隔地块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以交通组织各功能和内部也要依托水系来进行,原则上车行和步行要分离,平行水和垂直水的交通要兼顾,增加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图8)。

(3)景观系统顺水而为

水域以其开阔的景观效果向来是优质景观资源,水网区块的城市设计更需要充分发挥这种地理优势,将水域作为景观的主干来设计,其余景观节点配合滨水空间布置。项目设计中形成鱼骨装的景观构架,并将步行道、小广场、绿地尽量滨水布置,将优质景观延伸到各个区域,充分发挥了水网区块“多水”的优势(图9)。

(4)空间高度因水而定

形成理想的滨水城市景观空间不仅需要水域景观,还需要陆域上建筑空间来配合,尤其是形成高低起伏、变化的建筑天际线。水网区块的城市设计中控制建筑高度一是可以通过设定规划要点直接进行限高控制,此外控制各区块的开发强度也是控制各区块建筑平均高度的有效方法。通过不同的容积率限定来规划低、中、较高及高强度开放区块的分布,从而控制滨水建筑空间的高度,形成所期望的滨水天际线(图10)。

4.4 项目设计总结及进展

通过竞标、修改及实施,浴牛潭现代化城市核心区城市设计整体来说达到了委托方芜湖市地方规划局的预期要求,也满足了地块启动项目万达集团的设计要求。目前基地西部浴牛潭中心的万达广场二期项目已建成,正在销售中,其周边的水域和道路正在建设中,基本延续了城市设计的思路进行。

结语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设计中的热点空间类型。滨水空间以其开阔的景观效果、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备受青睐。依托城市水资源以达到滨水而建已成为城市设计中一种常用而又有效的方法。

江南地区以其水网密布形成显著的地理特征,因其多水而利于城市滨水而建。水网区块内水域具备“散、小、多、静”的特点,在这些地块内进行城市设计,以水为启动是一种既顺应地形又能形成良好空间形态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需要保证一定长度的邻水界面;需要在线性重复的水域空间中局部放大水面;需要集中布置大型公建和高层建筑;需要通过滨水步道、平台及绿地来营造宜人的亲水地带。

研究以芜湖市浴牛潭城市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介绍了江南地区水网区块城市设计的典型方法。项目中不仅充分发挥了水网区块的“滨水”优势,还人工“引水”重构了现有水域资源,盘活了基地内水系,从而创造出优美而生动的滨水城市空间。说明在江南地区城市设计中,特别在水域比例较高的水网区块中,将滨水空间放在城市设计的首要位置,以水为启动进行城市设计是一条的捷径,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水系的增减理顺水域资源,可以进一步放大城市滨水空间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资料来源:

图1~10:芜湖市浴牛潭城市核心区城市设计文本[R].

芜湖:芜湖市规划局,2012。

参考文献:

1 杨保军,董珂.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探讨. 建筑学报,2007(7):7-10.

2 黄昆山. 连系与连锁:滨水城市的城市设计策略. 城市规划,2006(3):77-80.

3 陈德雄. 文化·空间·生态·载体——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四大要素. 规划师,2002(8):40-43.

4 徐洁. 江南水网地区水城特色塑造对策研究.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3.

5 孙凌. 江南水乡城镇空间形态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2010.

6 严何. 历史场景中的都市生活——沪、汉两地近代城市滨水空间的建筑人类学比较研究.南方建筑,2014(5):21-27.

Research of Urban Design Methods of Water-net Area in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Usage of Waterfront’ to ‘Water Diversion’: A Case of Urban Design of Core Area of Yuniutan in Wuhu City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nsity of water-net in the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urban designs starting with the water show off simple and effective advantages. At first, it is ensured with adequate water interface; secondly, the water can be enhanced partly; at the same time, large public constructions and high-rise buildings can be arranged in the core area; nevertheless, pavement, public square and urban green space can be added around the waterfront area.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core area of Yuniutan in Wuhu is taken as a practical case. The study shows how the project make the water diversion to exploit more advantages of waterfront, as it helps to bring about the renewal of the water-net in the area. The study brings out the idea that urban design with creating waterfront space is an effective way, and the advantage can be enlarged with water area expansion furthermore.

[Key words]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Water-net area, Urban design, Waterfront

中图分类号:TU98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739X(2016)08-0098-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数字化视野下的江南水网地区城市滨水用地规划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1408388)·

——

作者信息

周 曦,博士,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蒋灵德,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通讯作者),792713764@qq.com

蓝 刚,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收稿日期:2016-01-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