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项原来不读书,这话你也信?

 Alexandre187 2017-06-22

《史记》第020讲。

“刘项原来不读书”这句话来自于唐代诗人章碣的《焚书坑》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也信以为真。加上历史课本和影视剧作品中对刘邦、项羽脸谱化的描绘,很多人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可这句话明显是有问题的。当然这也不怪大家。要怪就怪司马迁,他在《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里对二人的描述太过简略,挂一漏万,以至于让人忽略了很多细节。

先来看看他是怎么描述刘邦的:“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刘项原来不读书,这话你也信?

总结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点:1.刘邦相貌英俊,很有帝王之相;2.刘邦仁厚爱人,喜欢施舍,胸襟开阔。常有远大的志向,不从事一般百姓的生产作业;3.刘邦喜欢戏弄自己的同事和上级;4.刘邦喜欢酒色;5.刘邦经常来喝酒,酒店老板经常给他免单。有帝王之相,这个可以忽略。仁厚爱人,喜欢施舍,胸襟开阔,这个可以信一半;不喜欢从事生产劳动和喜欢酒色,这个应该是真的。还有就是,酒店老板喜欢给他免单这事儿,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因为他身为亭长,有喜欢到处结交朋友,来酒店里喝酒的客人大半都是他带过来的,老板免个酒钱,也是稳赚不赔。这里面,一个字没有提到刘邦读书的事儿。

不过这是刘邦成年以后的模样。刘邦年轻的时候,还不是如此。刘邦出生于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此时的秦王嬴政四岁,可以说从刘邦出生一直到秦始皇去世,两人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同生活了四十七年,也就是说,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只是因为历史课本上秦汉的划分,给大家造成了一种错觉: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的人。

刘邦有一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好朋友卢绾,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在丰县师从马维读书。今天丰县还有旧宅遗址。但从他后来对待儒生的糟糕态度来看,恐怕是读书时很压抑。先秦以前,读书当为诸子百家。刘邦的一生,经历了秦灭六国,先是做了三十多年的楚国人,后来又成为反秦的起义军领袖,可以说经历十分丰富。在“读”人生这部大书上,刘邦无疑是笑到了最后。刘项原来不读书,这话你也信?

刘邦喜欢什么呢?刘邦喜欢任侠。他的偶像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窃符救赵”,挽救了赵国的同时,也解除了秦国对魏国的潜在威胁,声名卓著。刘邦对他十分敬仰,当了皇帝以后,每次经过魏都大梁的时候,都要祭祀他。在他人生最后一次经过大梁,下令为信陵君封五户守冢。不过刘邦有生之年,没能见到信陵君。可是他见到了信陵君的另外一个狂热粉丝陈耳,这个人也是他日后的好朋友、好战友,既是反秦的义军领袖,也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刘邦人生之中第一次出远门,就是从家乡丰县出发,到数百里之外的内黄去找张耳。想象一个青年,第一次外出,就徒步从今天江苏省丰县到河南省的民权县,经数百里去见一个任侠。这种寻找精神偶像的原始冲动,和后来他在四十岁之后的沉稳大气,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邦三十四岁才出任亭长,三十七岁结婚,四十岁生子,如果不是农民起义,已经四十七岁的他恐怕要在沛县这个地方安安稳稳地度过后半生。正是前半生的磨砺和他内心始终未灭的任侠之气,才让他的后半生如此波澜壮阔。

再说项羽,《史记》中对他的描述是这样的:“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乍一看,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词。可《史记》中还有别的内容,反驳了“不肯竟学”这种说法。刘项原来不读书,这话你也信?

项羽的爱好是兵法。项羽的强项是打仗。打仗是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兵法学习水准的。项羽最著名的两次胜仗是“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这两场仗,都是硬仗。巨鹿之战考量的是大规模兵团作战的指挥能力和近距离攻击战的攻击能力;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精兵,挫败刘邦领导的五六十万联军,靠的是奇袭战术和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刘项原来不读书,这话你也信?

巨鹿之战的两拨秦军,都是非常厉害的军队。章邯领导的中尉军,出关作战,先破陈胜、后败项梁、诛灭魏咎、绞杀田儋,可以说立下不败的战绩。章邯北上与秦将王离率领的北部军队对赵国、齐国联军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先破邯郸,再围信都,围点打援,赵国陈馀部分军队,派了五千兵马试探,结果全军覆没,再也不敢前进半步。项羽来了之后,先派英布、蒲将军切断章邯军的甬道,将王离与章邯的军队分割开来;英布、蒲将军负责守住战线,拖住章邯军,项羽则负责歼灭王离率领的北部军。项羽率领楚国精锐,渡过漳河,下令破釜沉舟,让士兵只允许带三日干粮,大举进攻王离。王离是蒙恬的副手,在二世当政之后接管了北部军,带来的士兵也都是与匈奴作战的精锐,可尽管如此,面对攻势迅猛的楚军,依然败下阵来。最终,王离被俘,副将苏角被杀,副将涉间自焚,本来占据优势地位的章邯,突然陷入项羽为首的诸侯联军的包围之中。经过一段相持之后,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这二十万秦军的精锐,也死于项羽之手,可以说自此以后秦国基本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刘项原来不读书,这话你也信?

彭城之战,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率领汉军精锐迅速收复观众,可还是碰到了章邯这个劲敌。刘邦取胜心切,命令韩信继续围困章邯,自己则带兵出关;出关之后,诸侯望风而降,携五六十万之众的联军迅速攻占西楚的国都彭城。而项羽正陷入跟齐国田横的焦灼战事之中,闻听此消息,表面上发布继续攻齐的命令,实际上率领三万精兵连夜赶回彭城,在汉军布阵的诸侯联军之间穿插,出其不意地绕道了汉军的背后,在次日突然发动攻击。本来严阵以待的刘邦,以为胜券在握,可项羽兵行险招,大败汉军,近十万联军阵亡。“濉水为之不流”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可足见刘邦兵败时的惨烈。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哥哥刘仲被楚军抓获,好不容易在路上遇见了逃命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可刘邦为了逃命却屡次将他们踢下车去,窘迫之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邦的作战指挥能力有问题,缺乏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经验,根本无法跟项羽相比。可关键时候,韩信正在跟章邯拉锯。如果换做是韩信指挥,可能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吧。刘项原来不读书,这话你也信?

在识人、用人、权谋机变上,刘邦都是非常优秀的,而项羽只有作战比较突出。说他们不读书,可他们未尝不是在攻城略地、运筹帷幄之中读一本大书呢?只是项羽兵书虽然读得精,可在权谋这本大书上却屡屡栽了跟头,以至于后来垓下被围、乌江自刎。

历史切片,每天聊一点,感谢您的关注,我们明天见~

参考资料:

1.《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2.《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3.《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附录:大事年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