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纳甲纳子论

 憩苑 2017-06-22
   

纳甲纳子法是子午流注行针医理的核心与关键。要想真正理解子午流注针理,首先要明白俞穴和原穴的关系;其次要会正确运用纳甲纳子法。任何一本书中,对纳甲、纳子的问题,阐述的理论、用法,都是与《黄帝内经和灵枢经》中的理论不相符的。这些东西不说明白,子午流注法中的医理就没法发扬光大,中医也没有办法说出一个人的病情,天道也没有办法伸张正义,当然更没有办法为人民服务。因为整个《黄帝内经》在用五运六气讲述病理中,自始至终都是通过纳天干纳地支表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看不懂《黄帝内经》和《子午流注法》的一大障碍之一。不通过天干地支彰显天理,病理,物理,人事,就不是《黄帝内经》书中说的天道。按百姓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胡说八道。

所谓纳甲纳子法,是把五运六气运转中的运和气归纳到天干和地支上,用干支把五运和六气显示出来,让我们能看到它。把医病之理归纳到天干和地支上,用干支把人的病势显示出来,让医生能看到它,摸到它。(1)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叫“候日月星辰,合于天光,法于阴阳”;(2)在论人生进行人天合一的时候叫“法于阴阳,合于术数”;(3)在排人的生辰八字的时候,用年的干支,推算出生月的干支,用出生日的干支推算出生时辰的干支,为求月求日法。(4)在子午流注法中,用日气求出当日子时,午时司天的寸脉,在泉的尺脉,然后再求出邪气纳入到哪条络脉。(5)在排卦中把地支纳到六爻的爻气中,看爻气的盛衰。(6)在推算神彩的时候把五色的气数纳到天干上,用的是河图中的数字,表明气的盛衰。(7)把日气纳到每日的寅时,从而知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气的至而至、至而不至、未至而至的先后。要想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的东西,都要把实物纳入到天干和地支中。纳甲是归入到天干的运气中,纳子是归入到地支的气中。用天干和地支合到一起,代表事物。书中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气可与期。意思是把子和甲合到一起成甲子,能看见“甲”的湿气,按时合到少阴的气位。因为甲为湿的日气,子是定位的,知子甲,才知道是甲子旬,甲子的气位是少阴经。换句话说,天气始于庚,地气始于辰,辰庚相合,气可与期。意思是把辰和庚合到一起成庚辰,庚辰是太阴旬的,辰是定位的,能看见燥气“庚”,按时间合到了太阴的气位,等等。这就是看到湿的东西,燥的东西。用同样的办法,乃至于都能看到寒气丙,火气戊,风气壬。从而推断出湿气,燥气,寒气,热气的病情来。在《黄帝内经》和《灵枢经》中说天气,说病情,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说具体干支代表的病情,都有东西所指,有经脉所依,有脏腑为依托,有脉可证实,不是漫无边际的,靠望闻问的感觉,靠临床观察到的现象,联系到病上,泛泛地说病症。而是用干支的气,纳入到何经脉或何脏腑,具体地说病。如《风论》的“壬戌”纳入到厥阴经脉,为风气多又胜,叫肝风;“壬午”交到太阴经叫脾风;还有《脾论》的五痹病都是这样谈病,论病,治病。在诊病看病中,乃至于讲述《黄帝内经》医理时,授课时,必须看到这样的干支,诊到这样的脉象,才能说出病症。庚申交在了厥阴肝经,是燥金克伤了肝脏木,为有了肝病,壬戌交在了厥阴肝经,为两风木相并,肝经自胜伤了肝脏,为有了肝病。书中总是这样纳干纳支来说病情。“岁火太过,炎暑流行”,“太渊绝”(金),是戊辰,戊子交在了少阴,少阳的经脉;“岁土太过,雨湿流行,太溪绝”(水)。是甲戌交在了太阴的经脉,不能只凭经验推断,不能只看临床病人的反应论病,要靠“推其天理,详乎太一”,纳干纳支得出结论。又如,伤寒病,太阳寒气在尺脉,寒气决定人身,戊寅交在厥阴经,中龙火繁茂全身;阳明经的中气,湿气在泉为尺脉,戊申火气交在太阳的中气少阴火,中暑繁茂全身;太阴的湿气在泉为尺脉主气,戊子交少阳主导人身。等等,都是阳克了阴,热克了寒,得了伤寒病。更有意思的是,有人还说伤寒病与五运六气无关。更是没有办法交换医理。

又如热病:戊申交在太阳的中气少阴火,在泉为尺脉,两热相并,热盛满,得了热病;阳明燥气在尺脉,燥气决定人身,庚子气交在阳明,为燥热盛满,得了热病。把人的病情全都归纳到干支上,到干支上才能知道在何经脉,何脏腑。五运六气交到谁,涉及到谁,才论谁。这是《黄帝内经》看病,诊病,纳天干,纳地支;治病的绝招,用针叫神针;诊病,治病叫圣人。请问,当今世界上从诊脉,知病,定病,有哪些国医大师,有哪些授课的教授、导师,是按照《黄帝内经》的这种方法讲课的呢?如果不是,那还是用中医的理论传承中医吗?如果不是,讲一个小时,每人按150元收费,讲的是哪家的病理,收的又是什么费呢?

在徐氏凤子午流注环周图中,(此图到处都有)第一环用十干主日,叫纳甲的天干,十天用了十个字,一个天干代表一日。每一个天干就是当日太一的日气,用来求当日司天和在泉日气的经脉,诊到当日的尺脉,寸脉。

按照人天合一的办法,先看万年历当日的日气是什么,叫值日的天干,为纳天干,如“甲日”,一定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其中的一日,如“甲辰日”,地支是“辰”,叫值日的地支,为甲日纳了地支,地支“辰”归了甲日。甲辰日,是在万年历中看到当日的太一的日气。当我们知道了值日的日气甲辰日。接着用甲值日的日气,求当日司天,在泉的气,即司天的寸脉和尺脉。从而知道是阳明司天为寸脉,少阴在泉为尺脉。在子午流注法中,告知是在戌时扎胆经的窍阴穴,实际是告知了三个问题。如果是在南政年:(1)戌时:是指甲日的戌时,所以要用甲日的“甲”,求出戌时的天干,问戌时,用戌时的地支,纳戌时的天干,为甲戌。这就是在子午流注环周图中,甲日,第三环看到的“甲戌”二字。看到甲戌时,才知道是在甲辰日甲戌时的“甲戌刻”来行针。(2)胆:是告知扎足少阳胆经的病,根据足少阳胆是足络经脉,才知日气“甲”是合到了少阴在泉的尺脉上,足少阳胆经脉在少阴经的前边,左边,即心中可数下去,足少阴肾经为尺脉,足太阴脾经为枢脉,足少阳胆经为阖脉。所以在甲戌时刻足少阳胆经“戊子”火的气血太过了,生成的病,这些在图上都看不到,只能看到甲戌,窍阴,两个词语。都是通过纳支纳干推之而来。(3)故要扎井穴窍阴,先泄气。这就是在子午流注环周图中甲日,第二环看到的“窍阴”穴二字。这就是子午流注纳干法,纳支法,在甲日戌时胆窍阴的办法。扎多深都要靠诊脉的甚微而定。补泻的问题以后另写。

又如辛日:一定是辛亥,辛酉,辛未,辛巳,辛卯,辛丑,其中的一日,如“辛卯日”,地支是“卯”。卯叫值日的地支,为辛日纳了地支“卯”,地支“卯”归了辛日。为辛卯日,是在万年历中看到当日太一的日气。当我们知道了值日的日气辛卯日。接着用辛值日的日气求当日司天,在泉的气,即司天的寸脉和尺脉。从而知道是少阳司天为寸脉,厥阴在泉为尺脉。在子午流注法中,告知辛日卯时为少商,意思是在卯时扎手太阴肺经的少商。实际是告知了三个问题。如果是在南政年:(1))卯时:是指辛日的卯时,所以要用辛日的“辛”,求出辛时的天干,问卯时,用卯时的地支,纳卯时的天干,为辛卯。这就是在子午流注环周图中,辛日,第三环看到的辛卯日辛卯时又“辛卯”刻的二字。看到辛卯,才知道是在“辛卯日”的“辛卯时刻”来行针。(2)少商:是告知扎在手太阴的病,根据手太阴是手络脉,才知日气“辛”是从辛卯反查,辛卯,庚寅,己丑,戊子,丁亥,丙戌,乙酉,甲申。甲申为合到了手少阳的寸脉上。这也是天干纳了地支。手太阴肺脉在手少阳经的后边,右边,是气血衰,即是手太阴经,所以在辛卯时刻手太阴肺经“己未”湿的气血不及了,生成的病,这些在图上都看不到,只能看到辛卯,少商。都是通过纳支纳干推之而来。(3)故要扎井穴少商,先补气。这就在子午流注环周图中,辛日,第二环看到的“少商”二字。这就是子午流注纳干法,纳支法在辛日卯时在辛卯刻补气的办法。扎多深都要靠诊脉的甚微而定。泻补的问题以后另写。

以上在甲辰日甲戌时甲戌刻在足少阳胆经井穴窍阴先泄气,后补在哪条经脉,非常关键;辛卯日辛卯时辛卯刻在手太阴肺经井穴先补气,后泄在哪条经脉,非常关键。徐氏凤子午流注法在治疗中风,中湿,中寒,中热的每一个疗程中,用了十天,病必安然。无论是先泻后补,还是先补后泄,都是泄在邪气的气头,补在邪气的气头。书中讲的开、阖、枢非常、非常关键,所以要纳十天十个时辰的干支,补泻阴阳五行的十行,才能调平五行的阴阳。即甲和己平,乙和庚平,丙、辛平,丁、壬平,戊、癸平。

子午流注法,通过纳干纳支,知道了第一天时辰的干支,还有以后的干支呢?都要通过日,求时,求刻的方法,把日气合到一日的司天在泉上,定出寸尺脉,再去按照子午流注法中告诉的时辰,找到当日,气血的邪气头。这些,子午流注环周图中没有,司天在泉经脉的排序图,在人的心中,即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厥阴。乙日纳干纳支,在乙酉时乙酉刻,在太阴为尺脉后,见厥阴肝经;丙日纳干纳支,在丙申时丙申刻,在少阳寸脉前,见太阳小肠经;丁日纳干纳支,在丁未时丁未刻,在阳明寸脉后,见手少阴心经的在泉;戊日纳干纳支,在戊午时戊午刻,在厥阴尺脉前,见太阴经。一个中医如果都不知道《天元纪大论》中说的经脉的排法,“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这样纳干纳支办法,找不到经脉,方法也不会,当然就找不到邪气头,所以你的补泻是假的,不可能治病。

在子午流注法中,每日看到的天干和地支是阳进阴退的,其实天干是进,是顺数,地支也是顺查,并不存在地支逆着排的问题。只要细看看徐氏凤子午流注法还周图中,第三环干支定时又定刻的天干,就一目了然了。在十天中,第一天,第一环甲日。在第三环有十二个时辰,从甲子开始,终于乙亥,第三环有甲戌时;

第二天,乙日,有十二个时辰,从丙子开始,终于丁亥,有乙酉时

第三天,丙日,有十二个时辰,从戊子开始,终于己亥,有丙申时

第四天,丁日,有十二个时辰,从庚子开始,终于辛亥,有丁未时

第五天,戊日,有十二个时辰,从壬子开始,终于癸亥,有戊午时;

第六天,己日,有十二个时辰,从甲子开始,终于乙亥,有己巳时;

  ——       ——       ——      ——      ——。当把每天隔十一个时辰,再连续排起来,只看行针的时辰,就成了甲戌,乙亥,丙申,丁未,戊午,己巳,庚辰,辛卯,壬寅,(癸丑变)癸亥。这就是成了天干是进,地支是退的情况了。纳十天的日气,共纳了六十个时辰,为一个甲子单位,为半个疗程。这样纳天干纳地支,以子时为在泉作尺脉,午时为司天作寸脉,截出的时辰找到邪气头治五邪气的子午流注法。在第三环的纳干纳支中,从甲日到戊日为五天,走过了六十个时辰,为一个甲子,是气上升的60个时辰,从己日到癸日为五天,又走过了六十个时辰,为一个甲子,是气下降的60个时辰。上升下降是五运六气运转方式,所以在子午流注环周图中,第一环中有纳天干十天,第三环纳了二甲子。这与《本病论》中告知的天地二甲子相通;把阳进阴退的排法单独作以说明,与《上古天真论》中告知的地甲子逆排的天道完全一致。说明用子午流注法治病,是以值日的天干为准,论的是以子时,午时论司天、在泉,找到当日五运六气的气头走到了何时辰,何时刻。用《六微旨大论》中每六十天87.5的时间,为司天,在泉,找到的是在何时令的节气中,气头走到了何气位,何经脉,都是以五运六气为准。子午流注法治病的原理,完全是在讲述《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的运转。在《六节脏象论》《金贵真言论》《玉版论》等等,“四时之序”,“轉则不回,回则不转”春生夏,夏生长夏,长夏生秋,秋生冬,都要纳入天干法表示,不要像常人一念了事,应看成是丁壬生戊癸,戊癸生己甲,己甲生庚乙,庚乙生辛丙,为我生为准。正是六十甲子的天干的排法,甲生乙生丙生丁生戊生己生庚生辛生壬生癸。子午流注阳气进也是这样排。还有生我的排法,即,癸被壬生,壬被辛生,辛被庚生,庚被己生,己被戊生,戊被丁生,丁被丙生,丙被乙生,乙被甲生。这种生我或我生的方法,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叫六步一环会再右迁。纳入地支就是:六步而环会。即五运的湿气甲,甲寅行至戊寅,行至壬寅,行至丙寅,行至庚寅,行至甲寅,右迁为燥气乙丑。等等。

我生六步一右迁

甲戌

乙酉 

丙申

丁未

戊午

己巳

庚辰

辛卯

壬寅

癸亥

甲子

甲子

乙亥

 

 

 

 

 

 

 

甲寅

乙丑

丙子

丁亥

戊戌

己酉

庚申

辛未

壬午

癸卯

 

甲辰

乙卯

 

 

 

 

 

 

 

 

甲午

乙巳

 

 

 

 

 

 

 

 

 

甲申

乙未

 

 

 

 

 

 

 

 

 

生我六步一右迁

癸亥

壬寅

辛卯

庚辰

己巳

戊午

丁未

丙申

乙酉

甲戌

癸卯

壬午

辛未

庚申

己酉

戊戌

丁亥

丙子

乙丑

甲寅

 

 

 

 

 

 

 

 

 

 

 

 

 

 

 

 

 

 

 

 

 

 

 

在子午流注法的补泻中,凡是泄气纳入的天干,都是用天干的五行论我生,如甲生乙,乙生丙,丙生丁,丁生戊,戊生己,为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但是要注意的是:阴干生阳干,阳干生阴干,没有阳干生阳干,阴干生阴干。因为调气调的是阴阳的平衡。所以谁胜谁,很容易记住。在纳入地支的时候,地支都是倒着数,看表可知,也很容易记住,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是本气位的气,生下一气位的气。如:泄“丙申”生“丁未”,是阳明气位的水,生下一位太阳气位的“丁未”,其它皆同。唯有壬生癸加十个时辰,这是天道在计算中的问题。

甲戌

乙酉 

丙申

丁未

戊午

己巳

庚辰

辛卯

壬寅

癸亥

凡是补气纳入的天干,都是用天干的五行论生我,天干都是倒排,地支都是顺排。看表可知,也很容易记住,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是本气位的气,被后一位的气所生。如:下表“丙申”被“乙酉”生,丙申是阳明气位的气,由后边少阳气位的气乙酉生,其它皆同。唯有癸火被阳气壬风生为减十个时辰。

癸亥

壬寅

辛卯

庚辰

己巳

戊午

丁未

丙申

乙酉

甲戌

综上所述,在子午流注法中,值日时间,值日的时辰,值日的时刻,如:甲日甲戌时,甲戌刻,丙子刻,戊寅刻,庚辰刻,壬午刻,甲申。乙日,乙酉时,乙酉刻,丁亥刻,己丑刻,辛卯刻,癸巳刻,乙未刻。都是用纳天干,纳地支来显示,经脉的五行,经络的五行,井,荥,俞,经,合的穴位都是用纳干纳支的办法。《黄帝内经》所有讲的天道,都离不开用天干地支来表示气理,病理。离开了干支就没有办法讲解五运六气的运转了。

                                                                  拄其间   锷未残

                                            2017.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