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子午流注法之感

 asasww 2019-05-16
       自从看到子午流注的治病方法,都知道是徐氏凤所著,徐氏凤是对《黄帝内经》发明奥旨的人,别管他是抄来的,还是自己发明的,我们所要明白的是神针神圣的方法。在子午流注法中看到了对《内经》古语的应用,展示了《黄帝内经》的真谛,看到了天地间确实有天甲子,有地甲子的排列方式。天甲子要排120气,地甲子也要排120气。

排天甲子120气,只是让我们看到了一日之中有12个时辰,十日之中有120个阴阳的干支。在子午流注环周图中,一日之中,如甲日一区内也看到了有12个时辰,但是后人们应该能看到,而并没有看出来,在甲日,甲子时辰的“甲子”,又是甲子刻,乙丑刻,丙子刻,丁丑刻,戊寅刻------至乙亥刻。即甲子时辰,还有12刻时干支表示的刻气,把一个时辰中的八刻二十分又分成了12份。同理,乙日,丙子时辰及12个时辰,也有12刻时的气。再用同理的方法,看出甲日区内的任何一时辰的干支都代表着12个干支,十二刻时的气。这样在子午流注环周图中不但展示了十日有120个时辰,还看到了1440个干支,即1440个阴阳气。古人为了说得更直白,在子午流注法中还给后人展式了甲戌,乙酉,丙申,丁未------把癸丑加十个时辰用癸亥,说出了天干进,地支退的排法。子午流注法的这些行针办法,不但讲明白了医理,还展示了《内经·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六》中说的“君火以明(为名),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一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这些话虽说的是六十年为一周太过和不及,但是又告知,天道的日气,同年气。所以说,子午流注法正是以十日之中,用1440刻时来说明气头行到了何时辰,何时刻,何经脉,天理是一样的。

古人怕后人不懂,关于地甲子的问题,王冰又把地中甲子,完全注释到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法天则地,象似日月------分辨四时”的古语里。所谓辩列阴阳,是应该知道内外官星地下甲子的排列方式。内官星为天御的五色气为五季,为五步运的气。外官星,为七星,而且是用天干进,地支退,分别四时,分其气序的气。把这个天道,符合到历法一个节气,有十五日,共有三候,六步气有十八侯气,气上升为90天,再加气下降180天,全年还是360天又525刻的时间。故子午流注法的医理,完全是遵循着五运六气的天理在行针。尤其是用子午流注法行针,行到以前讲的表中,壬日,壬寅时,丙午刻,戊申刻,在经穴说出了两次返本还原的真言,更能体现了人的气血在运行中与太一日气运行的积气是完全、完全一样的。虽然世远的抄袭多次的编著,传写之误,给后人带来错讹,但是把五运六气的运转与逐日按时定穴的歌诀合到一起,万世的法程,还是成了圣书。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和可贵之处。

又如《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是对《黄帝内经》发明奥旨的人,别管他是抄来的,还是自己发明的,我们所要明白的是《伤寒病》一旦生成又传染,为什么没有办法挡住它。所谓《易演伤寒论》一书中说的治《伤寒》的办法和演示,都是说说而已,只是他没有明白张仲景说的伤寒病,说的是热邪的龙火克伤了五运六气中在泉的寒气,何叫在泉的寒气懂吗?在人身中是尺脉诊到的正气,是人的真气,克伤了人的真气,这样的龙火在天地间有更高速的传染,如发生过的“萨斯”病,有谁能挡住了吗?不是五运六气运转中说的阴克了阳,阳克了阴,寒克了热,热克了寒的病。寒克了热,热克了寒的病并没有克到人的真气,也就是说寒热,并没有伤到在泉的尺脉,寒热病并没有伤到人的真气。伤寒的传染病,都是老天爷叫停才会止,都是由时令来控制的。张仲景说的伤寒病一旦到来,总是有三分之二的人死去,这些《伤寒论》都有记载。当然《易演伤寒论》一书中说的能治伤寒病,想必一定是山东多次大规模发生过伤寒传染病了,而且已多次验证了1800年前说的治疗方法,但是我们并没有听说过山东省在当今社会发生过。如果没有发生过伤寒病,把治疗一般的寒热病说成治疗了《伤寒病》,《易演伤寒》岂不没有易演到伤寒病吗!所谓看懂书的人叫《伤寒杂病论》,看不懂书的人叫《伤寒论》,别说去分析381条中的每一条病情。就是书中说的太阳病,“脉证并治于上,脉证并治于中,脉证并治于下”。张仲景说的“脉证并治于上”,指的是太阳的本气真气寒气受克生成的病;“脉证并治于中”,指的是太阳的中气真气热气受克生成的病;“脉证并治于下”,指的是太阳的标气真气阳气受克生成的病。而后人都注释成了上篇、中篇、下篇论病。《伤寒论》中说的“上”、“中”、“下”字,指的是太阳的本气、中气、标气。你别忘了书中告知的“少阴司天,则上有热,中有太阳兼之三也。六气皆然。”《内经·六十六·六十七》篇中说“辰戌之岁,上见太阳”,注解里都写着,太阳用的是标气正阳主气;又说“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本气说的是六元中的寒气主气;又说“太阳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少阴”。中见少阴,少阴是君火主气。太阳病,是一条经脉在不同的时间生成了三种气,脉的症状也有三种脉证。当太阳行到在泉之位,太阳之上,寒气主气受到热邪克,是热伤了寒气叫伤寒病,太阳之上,标气阳气,和中气热受治,得了病,是寒伤了真气热。混到一起叫《伤寒杂病论》。后世之人论病,标,中,本不分,也论伤寒病,靠医疗经验大论特论各种药汤,还自以为是,可靠吗?是医理吗?只要你学会了五运六气的运转,不用别人说,自己也会觉得好笑。

在子午流注法的行针描述中,把甲日湿气太阴的日气说成为甲木;把甲戌时辰中的甲戌刻时,丙子刻时,戊寅刻时,庚辰刻时,壬午刻时,甲申刻时,说成是一日“时辰”。成了六个时辰,成了隔一个阴的时辰一行针,还论什么“其来可逢”,“其往可追”,还论什么“粗守关,上守机”,总之,碰不到邪气的气头,还论什么治病呀。所谓行针又不知是什么脉,更不分补哪条经脉,泄哪条经脉,只是讲井生荥,荥生俞,俞生经,经生合。让后人无所适从。

子午流注法的行针描述中,本来十二条经脉的五行是固定的,在《经脉》,《经别》中,阳明中气太阴是脾土;太阴的中气阳明是燥气金;小肠为少阴火,归属于太阳的中气;大肠归属于阳明金,等等。但是在气血的运行中,又说是井木,荥火,合水,这是把生成的五行与运行中的五行混为一谈。而且又把生成的五行,到底又生的是哪条经脉分不清,更使后人没有办法操作。

更有意思的是,在阴经中谈浅刺问题的时候,又用井木,荥火---合穴水;在阳经中谈要深刺问题的时候,又用井金,荥水---合气土,更是给后人弄乱了套。更加乱套的是过原穴的原穴中的穴位抄差了,阳谷穴炒成阳池,结果阳明大肠阳溪穴就成了三焦寄有阳池穴,把过原穴又成了补泻穴。把后人后加的原穴同俞穴,不占五行之位,又成了五行之位,天道与实践相矛盾。当然后世之人没法传承中华文化,更没有办法承袭中医医理。

在没有研究明白《黄帝内经》中说的五运六气运转的全部过程之前,讲传承文化把《黄帝内经》说成是瑰宝,讲病理又说《伤寒论》,《子午流注法》与《内经》没有关系。

198510月第一版至20151月第45次印刷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中;在19824月第一版至20155月第2次印刷的,长春中医学院,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针灸处方集》中;在19915月长春出版社,冯精志编著的《实用易经预测方法》中;在19999月至20103月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杨力著的《中医运气学》中;仙人掌养生论开穴中,等等,云云,著说都是把经穴阳谷穴抄成原穴的阳池,能说写书的人明白《黄帝内经》中说的五运六气的运转吗?能说明白子午流注法吗?非也!非也!

                          拄其间   锷未残

                                 2017.7.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