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
追求完美
赞叹!偏僻乡村的传奇:吉玉陶瓷走向世界
曾祥裕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个精彩即指观赏到与老家不一样的大自然景观,也指结交一批有思想有追求的朋友。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只有彼此接触和深入交流,才可发现对方的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
我行至广东客家祖地梅州,在梅州林风眠研究会秘书长林勇军先生的介绍下,与该研究会副会长钟小斌认识。

他是一位待人和蔼、文质彬彬的儒商,热情地接待我这位来自客家摇篮赣州的客家人。
钟副会长是梅台文化创意产业园董事长,引领我在园区参观,其典雅古朴的装饰风格和展区内陈列的琳琅满目文创产品,如客家名画家的书法字画、竹木制品、服饰、陶瓷等,我觉得最亮眼的是青花瓷,
造型不一的精美瓷器各尽奇妙,有的温润如玉,有的色彩缤纷,有的本色自然,有的古典雅致,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赞叹:“美轮美奂、淡雅脱俗!真的大饱眼福.....”这些精美瓷器产自于他自家的企业----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与钟事长一番交谈,才知他出身于“中国青花瓷之乡”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知名吉玉陶瓷之家。



6月15日,钟小斌先生邀请我去他故乡大埔县桃源镇企业参观。我坐在车上一路欣赏自然风光。大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山清水秀,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上午十时许我们步入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走进办公大楼接待室喝茶休息,我见到一个用镜框精裱的老地契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延续百年的铸陶技艺。

细数钟家制作陶瓷的历史,上溯六代的祖祖辈辈均以烧制瓷器为生。钟小斌回忆,当年他的祖辈将出窑的陶瓷人工运到附近的高陂镇,再从高陂镇的韩江码头装船运往潮汕再运出海外。抗日战争时,这条瓷器出口被阻断,不少龙窑在当时被拆除或者废弃,其中就包括自已祖上的龙窑。
土改之后,钟家村里数条龙窑合并成为一家集体性质的陶瓷厂。钟小斌父亲钟度光是公社瓷器厂(国营厂)的厂长,一直到1985年退休。改革开放春风吹进大埔桃源,他们兄弟俩也悄悄与乡亲一样继承祖业重燃炉火,烧制出一批青花瓷。但由于中断太久,加上跟不上市场需求,当时的产品销路有限。
立志开创新局面的钟小斌毅然从家乡来到深圳谋职,在人生两个贵人的扶携下,他从事陶瓷进出口贸易业务,几年下来国内外跑业务,结交了一批海内外业界朋友。随着眼界拓宽,他把深圳房子卖掉,1988年毅然决然重返家乡与家人创业。在业务陷于困境之时,他的香港朋友伸出援手,帮他拿到海外订单。





要想通过欧美国家日用陶瓷的监测标准工艺要求,谈何容易。钟小斌与哥哥钟优宴带领技术研发团队经过日日夜夜的技术攻关,才使产品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输美日用陶瓷厂的认证。
现在大埔销往欧美的日用陶瓷中,吉玉陶瓷占了90%份额。很多企业的产品达不到销美的出口要求,但吉玉做到了,通过了世界最严格的检测。
钟家兄弟创建的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从1989年10月至今,“吉玉陶瓷”以其“独特、精致、健康、高品质”的产品畅销美国、欧盟、南美、中东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年销量达8000万元以上。同时,在历年的长足发展中,获得国家产品技术专利10余项、陶瓷艺术与设计大赛金奖与科学技术奖等15项重大奖项,并分别在2009年、2011年成为世界客商大会唯一专用陶瓷礼品,“吉玉牌”陶瓷系列产品于2013被认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且在当年公司生产的舞杯“杯花”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的舞台。
2008年,吉玉陶瓷根据政府产业发展需求,以国际化生产标准、民族化文化底蕴、釉下手彩工艺和100%无铅无镉的健康品质,开始面向国内市场销售。吉玉陶瓷的38头、56头中餐具、及各式茶具、高端工艺礼品、纪念礼品等一系列陶瓷。以其高格调、高品质和高价值成为国内中高端收入人群的实用品、观赏品和收藏品。



我随着钟小斌深入厂区参观,见到陶瓷工匠都在各自岗位上神情专注做好本职工作。
我想一个偏僻山乡陶瓷工厂的产品,能够走出国门,登上国际高端市场,正是这一群陶瓷匠人在钟家两兄弟带领下,以对陶瓷工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世代“匠心”,六代传承,
坚持高品质传统手绘彩瓷,与时俱进,创新时尚的纹理图案,让吉玉的陶瓷总能引领世界潮流。
我相信,在这种严谨的工匠精神下,吉玉陶瓷的传奇故事将在未来岁月中续写的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