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咏絮(1937——)江西玉山人,教授,退休于沈阳师范大学,现为沈阳市文史馆研究员,日本神奈川第五届国际儿童画展评委,政协辽宁省委,五、六、七届委员。 著名女画家柳咏絮身上有着圆融、柔美、温良、宁静的品质,在她身上体现着君子之风。八十岁的柳咏絮已经进入空谷幽兰的境界,她不争,惟求自己的精神高贵,画兰竹之美质。柳咏絮作为我国当代女画家,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女性情怀来感悟艺术,她绘画中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柳咏絮写意精神”的女性艺术特征使得她在艺术创作方面,比较注重女性情感体验以及女性本体性价值意义的表现,而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柳咏絮的父亲是我国老一辈大画家柳子谷先生,他曾与徐悲鸿,张书旗并称为“金陵三杰”。柳咏絮继承了父亲柳子谷的艺术文脉,笔墨刚健浑厚,意境清新明快,在花鸟画中透露出高洁气息与父亲柳子谷一脉相通。 艺术作品是画家人生经历和心灵世界的集中反映,写意画尤其是如此。作为女性,柳咏絮的写意画多了一份抒情,而作为人民教师,又使她的写意画平添了一份乐观,一份崇高。仅仅从每幅内蕴丰盈,清韵悠长的水墨作品来看,即知画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衷和对古典意境的向往.中华文化的“忧乐圆融互摄”的精神,在具体的写意画中必然散发出一种恬淡自适,内足于怀的情味。如柳咏絮所取画名《鱼跃湖中竞忘水》、《叶歌花舞》、《小鸟逢时也一鸣》、《羽翼渐成》等写意画,诗意的名,流动的美,充满了张力,给人一种情韵悠长,回味无穷之感受。画家的想象,带你的心灵到处流浪,无拘无束。而其所到之处,神秘诡异,迷离芬芳。柳咏絮的写意画的多样化正符合生命体验的多样性。或古雅深秀如《空谷幽兰》;或婉媚清畅如《鱼跃湖中意忘水》,或雄放野逸如《竹林拂晓》每开新境,顿得奇章;含情千里,仿若晤面。从绘画的角度说,一直以来都是从客观视觉的体验而来的,通过心的感悟而表现于外。中国画讲精神、讲禅意、讲师于心,其实都是为了表达自我,都是为了通过绘画这种艺术语言来实现内心与外界的交流。柳咏絮的写意画符合表现自己性情的艺术语言,从而塑造一种新的人格形象。因此,柳咏絮的写意画体现出一种写意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当下中国画坛日益缺失的,这一精神形式的基本特点就是:一、不求形似,又在似与不似之间;二、是用书法写出的而不是用画法画出来的;三、不在再现客观的真实,而在表现强烈的,专属于画家自己的主观意兴情绪。所以,柳咏絮的写意画所表现的是她的心灵意象,即幽趣,静趣,深趣或谐趣,从而获得的艺术效果却是多元的,情理交融,物我合一,她的写意画体现了一种超然旷达与笔墨写意精神。 君子之风与柳咏絮的意义何在? 首先,她的写意花鸟画包含着一种生命意识。她尊重自己内心幻象的指引,表达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柳咏絮继承了父亲柳子谷的艺术传统,和文化生命同行并跟上时代的精神节奏,以画家的责任为已任,用历代艺术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灵魂,柳咏絮的人生还体现在她的善良、美好、崇高、尊严、真诚、关怀、达观和刚强。柳咏絮笃情于艺术意境的探索,始终怀有一份深挚的期待。这就是用艺术塑造中华民族的灵魂。柳咏絮的人生与艺术都体现在她的写意画中。 文章作者简介:程义伟,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美术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沈阳书画院签约画家。曾著《沈阳当代美术史》《辽宁当代美术史》《韦尔申油画创作研究》《辽海文化镜像——辽宁当代文学美术研究》《辽宁文化艺术形态与精神重构——以宋惠民、韦尔申、白国文为例》《周卫油画创作研究》《黑土画魂——白国文的艺术与人生》等。 东道网络——东道文化艺术:有态度的文化推广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