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里,贪念的是一碗黑白凉食

 我是嘉宝贝 2017-06-22

 

 

农历五月廿七,夏至。黄梅细雨,如约而来。潮湿闷热,夏日绵长。比起缀满枝头的漂亮果实,记忆里的那一碗凉食,更是盛夏里贪恋的甜蜜。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时节,酷暑至。晌午过后的蝉鸣喧嚣了点,不期然地在树荫下相遇。如今,在空调房里抱西瓜就觉好度夏,却仍会怀念起记忆里的夏天:

 

午后,人们总爱在树下乘凉,努力地为日子降温——外婆几提井水浇透门前的水泥地,用湿布擦过的竹藤椅。而深井里吊着的水桶,藏着一只泡井水的冰西瓜。

 

 

记忆里,夏日的凉食是公园门口泡沫保温箱里,舔着冰渣粘舌头的菠萝果肉冰和梅子棒冰;期盼从街口吆喝路过的阿婆,挑着扁担,层层包裹的木桶里,是嫩滑温热的豆花;愿意顶着大太阳,跑到推车小摊前,趴在窗口,挑满一整碗,尽是西瓜菠萝和红绿豆的仙草冻

 

长大后,只有在早市小摊上才买得到称斤卖的仙草冻和石花膏。切好小块盛进碗里,拌上粒粒发光的细砂糖。回想起来,才发觉过去那些食物的味道因单纯而美味,看似简单的夏日凉食其实一点也不单调。

 

 


 

夏日凉食,甜味似乎能唤起对酷暑的美好念想。

 

[食单]

 

|蜜豆仙草|

 

 

食材| 干仙草、米浆、大红豆、黄冰糖

步骤|

 

 

1/干仙草浸泡后小火熬煮约两个小时,至汤水变黑便可捞出

2/熬至软烂的仙草另装入一锅水,双手揉搓枝干叶脉上的胶质

3/挤压出的仙草汤渣用纱布过滤,汁水入锅煮沸后,小火慢煮

4/搅拌入过滤的米浆,熬至汤勺挂糊,成粘稠状即可出锅晾凉

5/大红豆浸泡后与黄冰糖一同熬煮,浇在仙草冻上即可

 

△熬煮过的枝叶揉搓就能感受到黏滑

溶于水后可以凝固成胶状

 

成形的仙草冻,应该质韧而软,呈灰褐的果冻状。但也许时间不够或是未用到高压锅,让干仙草充分熬透煮烂,最后只有灰绿的样子;也许因为点的米浆不合适,仙草无法完美地成冻。

 

 

仙草冻有一股天然草本的甘甜,是携来山野清气的青草香,也是因此叫“青草糊”吧。浇上蜂蜜糖水或是撒上细砂糖,大块儿吞食,太美滋;再拌进文火熬制起沙的蜜豆,清润香甜,满腹欣喜。

 

 

在福建这叫仙草冻,广州称是凉粉,梅州称为仙人粄。而在潮汕有种吃法:从大陶瓷罐子里把温热的仙草冻用铜勺刮出盛进碗里,横竖划几下后加入砂糖;吃时勺子不是必需品,沿着碗边吸溜就能吃得干净,好不快哉!

 

|糖水石花|

 

 

食材| 石花草、白醋、黄冰糖

步骤|

 

 

1/晒干的石花草附着细小杂质,泡水后,将其挑洗、揉搓干净

2/石花草入锅,开水煮沸,撇去浮沫,改小火慢熬约两个小时

3/加入一小勺白醋,熬至出胶成粘稠状

4/用双层纱布过滤熬至软烂的石花草,将汤水装进器皿放凉

5/凝结的石花膏用小刀划成小方块,淋上蜜水或糖水即可

 

△石花菜是种海藻,藻体平卧

呈不规则的叉状分支

《随园食单》:将石花熬烂作膏,仍用刀划开,色如蜜蜡。
 

 

跟仙草冻相比,夏天在家里得到一碗石花膏要容易许多。所以,外婆总会在一群小孩子都在的时候,熬上一大脸盆的石花。

 

用水果刀在盘里割开,盛上一碗色泽如玉的石花膏,简单地拌上白糖或浇勺蜜水便已令人满足。若等得及,放进冰箱片刻,冰冰凉凉的石花膏更是惬意。

 

△不嗜甜的料理人做了碗凉拌石花,辛味刺激,嫩滑爽口

 

而读书时还有一味印象深刻,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这种果子也能做成澄清透亮的木莲豆腐,也许你的故乡把它称作薜荔果或冰粉子。

 

 


 

从前的人们为了消夏,会到溪边抓田螺,池塘里摸鱼虾,成了专属夏天的童年记忆。

 

夏日凉食太多,茶桶里的冰冻酸梅汤是个小小的奢侈。除了仙草和豆花,盛夏里还有一种花叫豆花。记忆中似乎有专用的豆花碗,瓷实浑厚,盛着温热白嫩的豆花,浇上蜜水或糖浆,撒几颗沙绵的花生。吃时,粗瓷勺舀着清甜细滑的黄豆香气,大热天里,解渴消暑。

 

 

也许在某个午后,你会在中古厨房遇到一碗石花。里头有夏天的果实,绵软的豆沙,或爽脆的银。夏日绵长,你是否贪念过瓷碗里那般的晶莹透亮和甘草凉味?

 

 

编辑︱依倩

插画︱肉肉

图文版权归中古厨房所有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中古厨房】微信后台

 

 

 

查看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