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血管管径成像技术对少突胶质细胞瘤分级的价值

 桃气淘 2017-06-22

本文原载于《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年第4期

微血管管径成像是近年来新发展的MR灌注技术,基于梯度回波(gradient-echo,GE)及自旋回波(spin-echo,SE)序列,其参数微血管管径指数(vessel size index, VSI)能直接反映活体微血管平均管径[1,2,3,4,5,6]。目前微血管管径成像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研究,我们在对人胶质瘤研究中发现VSI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3,6],并且VSI鉴别胶质瘤级别的特异度及敏感度比传统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SC-MRI)更高[3]。以上研究说明VSI能够从影像层面反映不同级别胶质瘤在血管管径的差异。

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OG)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差异,故术前鉴别OG的级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诊断主要依赖MR,虽然Ⅲ级OG更易出现强化、囊变、出血、坏死,但这些特征却不是鉴别Ⅱ、Ⅲ级OG的可靠指标[7]。ADC值易受钙化、出血、水肿的影响,不能直观反映肿瘤微血管的特性。微血管增生可表现为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管径的变化[8],是OG分级的重要指标。病理证实Ⅱ级OG微血管丰富,呈'鸡爪样'血管;而Ⅲ级OG的肿瘤微血管增殖更明显,Ⅱ级OG在DSC-MRI中常表现为高灌注[9],与Ⅲ级OG的鉴别存在明显争议[10,11,12]。目前针对OG在微血管的研究多集中在血流灌注及血管渗透性差异方面[10,11,12,13],有关微血管形态学差异研究鲜见。本研究采用微血管管径成像技术比较高、低级别OG在微血管形态学差异,探讨VSI在OG分级诊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OG患者24例,其中男8例、女16例;年龄19~59岁,平均(44±11)岁。纳入标准:(1)MR检查前所有患者均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扫描过程中均无任何不良反应;(2)患者行MR扫描后于1~2周内手术;(3)所有患者在行MR扫描前均未行任何治疗;(4)患者均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肿瘤;(5)术后根据WHO 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及分级方法。各患者组织学诊断均为OG,NOS型[14],其中Ⅱ级13例、Ⅲ级11例。

二、扫描设备及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1.5 T超导型MR扫描仪(GE,Signa HDX)和8通道线圈。常规MR扫描包括T1WI(TR 1 769.76 ms,TE 19.84 ms)、T2WI(TR 4 660.00 ms,TE 109.87 ms)、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R 8 602.00 ms,TE 125.98 ms),激励次数(NEX)1,矩阵320×320,层厚5 mm。微血管管径成像扫描:采用GE-SE-EPI序列,以肿瘤最大层面为中心扫描7层,每层采集50帧图,到第2帧时用高压注射器(Ulrich REFXD,Germany)经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Gd-DTPA(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剂量为0.2~0.3 mmol/kg,流率3.0 ml/s),再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扫描参数:FOV 24 cm×24 cm;TR 1 500.00 ms,TE(GE序列)30.00 ms,TE(SE序列)100.00 ms,反转角90°,NEX 1,矩阵64×64,层厚5 mm。

三、病理切片制备

选取患者24例,1例因病理组织小,将其排除。每例患者选取1个术后石蜡块标本,制备为4 μm厚切片,行HE染色及CD34染色。CD34染色试剂为鼠抗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单克隆抗体,CD34阳性部位定位于内皮细胞胞质及胞膜。试剂均购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

四、图像处理及数据测量

将GE-SE-EPI序列原始图像导入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9工作站,运用VSI后处理软件处理数据,选取肿瘤最大层面最大范围的正常脑组织确定输入函数,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选取时间信号曲线开始下降及下降到最低点计算GE及SE序列横向弛豫率变化值,通过公式VSI=0.425×[ADC/(γ×Δχ×B0)]l/2×(ΔR2*/ΔR2)3/2计算获得VSI图。其中,ADC为0.8 μm2/ms;γ为旋磁比,氢质子旋磁比为42.58 MHz;Δχ是注射对比剂后顺磁性物质磁化率变化值,与脑血容量分数(blood volume fraction,BVF)有关;B0是磁体主磁场强度,为1.5 T;ΔR2*及ΔR2分别为注射顺磁性物质前与顺磁性物质首次通过血管达最高浓度时,GE与SE扫描时血管内外横向弛豫率的变化值。将VSI图像阈值调节到0~120 μm。由2名影像诊断专业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观察患者VSI图各层面,与FLAIR像比较明确肿瘤边界,与T1增强图像比较避开大血管、囊变区及出血区,并避开软脑膜,每例患者选取至少10个ROI,ROI大小均为50~60 mm2,分析VSI图肿瘤实性区,最后选取最大值作为微血管管径指数最大值(VSImax),再选取ROI值中5个最大值,计算平均值作为微血管管径指数平均值(VSImean)。

CD34染色采用荧光显微镜(Olympus BX41)观察,通过CellSens Standard显微图像软件进行图片采集,采用热点法进行观察,先用低倍镜(×40)扫视整个切片,寻找血管增生明显区域。由于VSI仅仅能反映具有对比剂通过的微血管,故在测量病理血管管径时,再尽可能选取血管增生明显且血管管腔扩张的区域,在高倍镜(×200)下选取5个热点区采集图像。由于VSI值反映微血管管径平均值,为减小误差,测量采集图片视野中所有微血管。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组织学血管定方向接线径(Feret)最短径作为组织学血管管径(VShis),测量过程中排除具有厚平滑肌壁血管、管腔短径>76 μm的血管,同时避开肿瘤坏死、囊变、非肿瘤区[3]

五、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VSImean、VSImax与VShis正态性检验用Kolmogorov-Smimow法,方差齐性检验用Levene法。所有测量值均满足正态分布、方差不齐,以中位数(范围)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VSImean、VSImax与VShis的相关性。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Ⅱ、Ⅲ级OG VShis、VSImean、VSImax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估VSImean、VSImax及VShis鉴别Ⅱ、Ⅲ级OG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Ⅱ、Ⅲ级OG病理血管管径、VSI差异比较

Ⅱ、Ⅲ级OG的VSImean、VSImax、VShis比较显示,Ⅱ级OG的VSImean、VSImax、VShis均低于Ⅲ级O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13例Ⅱ级OG(图1),2例出现囊变。VSI图像显示肿瘤实质区色彩较均一,呈明显低灌注(图2),与对侧脑白质区域灌注类似;2例囊变患者囊变周围可呈高灌注。显微镜下,Ⅱ级OG微血管主要表现为网状,呈典型的鸡爪样,血管分布均匀,形态较规则,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叉状,管腔大小较一致(图3)。11例Ⅲ级OG,9例患者出现囊变(图4),VSI图像显示肿瘤实质区色彩欠均匀,局部见高灌注区(图5),囊变区周围见高灌注区;显微镜下显示微血管增生明显,呈圆形、椭圆形、分叉状、不规则形,微血管腔较大(图6),血管增生程度分布不均匀,局部区域血管密集,管腔较小,血管相对稀疏区域血管管径较大。

二、VSImax、VSImean与VShis相关性分析

VSImax、VSImean与VShis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8、0.705,P值均<0.05(图7,图8)。

三、VSI鉴别高低级别OG的ROC分析

ROC分析显示VShis能够敏感地鉴别Ⅱ、Ⅲ级OG,VSImean、VSImax对分级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图9),具体参数见表2。


讨论



本研究显示,VSI能够较准确地反映Ⅱ、Ⅲ级OG的微血管管径,从影像学角度对高、低级别OG进行鉴别,并且在鉴别OG级别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一、VSI对OG微血管管径的准确性

本研究显示OG的VSImax、VSImean与病理学微血管管径一致性较高,与以往研究表明VSI能较好地反映多种组织学胶质瘤微血管的管径相符[3,5],说明VSI对人胶质瘤微血管管径显示稳定性较高,不受组织学差异的影响,这与VSI的成像原理有关。VSI主要利用SE及GE血管表面的梯度磁场在失相位效应不同[2],GE对不同直径的微血管都具有较高的磁敏感性,而SE仅对半径<10 μm的小微血管具有较高的磁敏感性[15],ΔR*2/ΔR2与微血管管径相关,并通过磁敏感率改变、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相关函数可得出VSI[1,2]。当磁化率差值达0.789 ppm、SE序列TE=80 ms时,VSI能准确地显示2~25 μm的微血管[2,16],本研究中OG的组织学微血管管径主要为6~20 μm。目前VSI技术主要有3种,包括稳态法(steady-state)、动态对比增强(DSC)扫描法及BOLD法。稳态法是VSI扫描的金标准,采用超顺磁氧化铁(USPIO),但不能用于临床。动态对比增强(DSC)扫描通过对比剂在血管内首过效应获得ΔR2*及ΔR2,可采用钆剂。受对比剂渗出产生T1效应,使VSI低估,但与稳态法之间误差低于4%,结果也较为可靠[17,18]。可通过增加对比剂剂量、预注射、后处理、延长SE序列的TE时间减少T1效应[17],本研究则是采用此种扫描方法,为减少因对比剂渗出造成的误差,我们增加了对比剂剂量,延长SE序列TE时间至100 ms。BOLD法仅反映静脉血管,且空间分辨率低,目前应用较少[19]

二、VSI技术在OG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在本研究中,VSI能够从影像学反映不同级别的OG微血管管径的差异,从而对Ⅱ、Ⅲ级OG鉴别。研究显示星形细胞瘤微血管管径越大,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20],血管增生也是OG分级的重要指标,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血管增生越明显[21],本研究从病理及影像角度均证实了OG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血管形态越不规则,管腔越大,这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有关[22]。在临床工作中,受组织学取材局限,不能全面评价肿瘤微血管,并且微血管管径测量费时,并非常规指标,但VSI技术能够全面、无创地反映微血管管径,对鉴别OG级别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从而指导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目前反映微血管增生最常用的指标是DSC-MR中相对血容量(rCBV),rCBV与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管径有关。文献证实rCBV与胶质瘤级别明显正相关,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rCBV越大[23],但Ⅲ级与Ⅱ级OG的rCBV是否存在差异文献报道具有争议[10,11,12,24,25]:Hilario等[11]认为Ⅲ级OG的rCBVmax及rCBVmean均高于Ⅱ级OG,但仅rCBV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llah等[10]认为rCBVmax及rCBV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lario等[26]对21例OG患者的研究中发现,rCBV不能作为预测少突胶质瘤恶变可靠指标。在我们的研究中,VSI能较好地鉴别Ⅱ、Ⅲ级OG,说明微血管管径是反映少突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可靠指标,原因可能是在肿瘤进展中,肿瘤微血管早期主要是MVD的改变,而血管管腔则为晚期改变[27]。Valable等[8]证实在C6原位种植大鼠模型中,随着肿瘤的生长,血管管径逐渐增大而微血管密度减少,血管容积变化不大。本研究中,有1例间变少突胶质瘤的VSI值与组织学血管管径偏低,但血管增生明显,可能是该例恶性程度较低,处于微血管早期改变,MVD相对较大,血管管腔变化不明显,常规MR显示该例肿瘤体积较小,水肿、坏死均不明显。总之,VSI能够从微血管管径的扩张程度评价OG的恶性程度,避免了微血管密度的影响,克服了DSC-MR在鉴别Ⅱ、Ⅲ级OG困难的问题,为临床评估OG级别提供了依据。

三、本研究不足及展望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1)病例数较少。(2)微血管管径成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该技术对肿瘤的研究模型仍需进一步改善。其次,血管内静脉血、对比剂渗出产生T1效应,低估VSI而造成偏差[1],但采用增加对比剂量、延长SE序列TE时间可减小误差。再次,ADC、BVF采用固定值也是造成VSI值偏差的重要因素。最后,受TE时间限制,图像信噪比较低。(3)VSI仅能反映有对比剂通过的微血管。但VSI能从影像学层面上反映活体微血管平均管径,在肿瘤的发展、药物干预后的微血管变化有很大的价值。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将VSI运用于肿瘤微血管机制、临床患者肿瘤恶性进展、疗效监测及预后的相关研究。

总之,微血管管径成像作为新发展的灌注技术,直接反映微血管平均管径,与组织学微血管管径一致性高,能较准确地鉴别Ⅱ、Ⅲ级OG,为DSC-MR难以鉴别Ⅱ、Ⅲ级OG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临床术前鉴别OG级别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从而指导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 本研究过程和结果均未受到相关设备、材料和药物企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16-07-05)

(本文编辑:张琳琳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