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最朴实的投资法却能跑赢华尔街大鳄?

 狗山 2017-06-22

彼得·林奇(Peter Lynch),被称为“股票天使”。股票投资家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富达公司(Fidelity)[1] 的副主席,1977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从20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复式增长29% 。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资家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

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林奇讲述了本人是如何具体实践自己的投资方法,如何具体选股,如何管理投资组合,从而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后面我们几期的内容,将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林奇法则。

身边的企业值得投资么?

第3条林奇投资法则:

千万不要对任何公司业务无法用蜡笔简单描述清楚的股票进行投资。

彼得林奇做过一个实验,一个普通的初中一年级的班里的同学,在自己的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股票投资,证明了那些“不用专门的电脑股票行情报价系统,不需要沃顿商学院的MBA学历,甚至由于年纪太小连驾照也不能考,像七年级学生这样的业余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上比专业投资者做得更出色。投资组合总投资率对应的期限是从1990年1月1日~1991年12月31日,期间标普500收益率26%,而投资组合收益率69.6%,其中仅两只股票出现下跌,盈利最大的股票盈利超过300%!

这些学生做出的投资组合原则是:每个组合中至少应该分散投资于10家公司,而且其中一两家要能提供相当不错的分红。但是,学生们决定选择一只股票之前,必须能够清楚解释说明这家公司的业务是怎么回事。如果他们不能向全班同学说明这家公司提供什么服务或是生产什么产品,他们就不能买入这只股票。

这些孩子们选择的股票及其理由如下:

迪士尼100股 每个孩子都能告诉你为什么要买这只股票。

Kellogg 100股 这家公司的食品我们都喜欢吃。

托普斯300股 有谁没有交换过这家公司的棒球卡啊?

麦当劳200股 人人都得吃麦当劳啊!

沃尔玛100股 发展速度很惊人。

索万拉(Savannah)食品100股 从《投资者日报》上看到的。

吉非·鲁伯(liffy Lube)5 000股 当时股价太便宜了。

哈斯布罗(Hasbro)600股 这可是一家玩具公司啊。

泰柯(Tyco)玩具1 000股 理由同上。

IBM 100股 大人们都选这只股票。

国民比萨:600股 没有人能拒绝比萨饼的诱惑。

新英格兰银行1 000股 这么低的股票还能再跌到哪儿去?

非常朴实的观点,却成就了孩子们的投资组合在1990-92年跑赢了华尔街大鳄的投资组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只买自己了解的公司股票,不懂不做,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选股原则。对于很多的专业人士来说,只买你所了解的公司股票,是一种十分精明的投资策略,可惜他们平时却忽略了认真贯彻执行这一选股原则。

我们也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2016年1月27日,沪指在经历了股灾、熔断后最低探至2638点,后在上证50指数的带动下迎来了一波缓慢且持久的反弹。截至2017年5月31日,上证50指数反弹了29.92%,上证综指反弹了18.16%,沪深300指数反弹了23.04%。而我们身边的企业反弹了多少?(为了保持客观性,我让我的同事闭着眼睛选择了8只他家里有的、平时可以接触到的产品的公司,可以保证他对这些公司现在的股价毫不知情)

格力电器,107%(空调的第一龙头)

贵州茅台,133.74%(国酒)

云南白药,54.60%(谁没用过创可贴和喷雾)

中国联通,85.57%(能买到的最大的通信运营商)

上汽集团,90.99%(大街上跑的都是上海汽车)

伊利股份,69.37%(能买到的最大的牛奶企业)

晨光文具,17.82%(我们每天用的都是他的产品)

老板电器,119.57%(厨房必备)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出来一个“身边企业”的投资组合,然后按照仓位平均来布局的话,将会获得什么样的收益?71%!!!显著跑赢了所有的指数、基金、甚至大部分私募基金(代表了国内最高投资水平)。

可能会有人说,这个时间阶段比较特殊,白马股行情。那么我们从2014年行情起初的时候来计算可能更客观。

2014年7月22日,沪指在经历了长达四年的熊市后以券商股为引爆点展开了一波轰轰烈烈的行情,行情期间更是经历了跌宕起伏,我们还以刚才选择的标的来进行计算,看看“身边企业”这样一个投资组合将会有多少收益。

截至2017年5月31日,上证50指数反弹了65.82%,上证综指反弹了50.22%,沪深300指数反弹了59.33%。而我们身边的企业反弹了多少?平均161%!!!

为什么最朴实的投资法却能跑赢华尔街大鳄?

意外么?我做出来统计之后也觉得意外!!!

您从行情起初到现在,不算杠杆,盈利了多少?估计跑赢指数的投资者都算是少数了,能够跑赢“身边企业”这样一个投资组合的肯定是凤毛麟角。投资者在投什么?根本不知道产品是什么,盈利逻辑是什么的公司!!!为什么投资者要舍近求远呢?

从我们身边的企业出发,往往可以获得超越市场的收益!

炒股就像减肥

有些投资者,既不考虑经济形势未来发展好坏,也不关心股市未来涨跌如何,每天乐呵呵的,该干啥干啥,唯一做的就是有规律地定期投资买股票。而另外一些投资者成天研究股市,试图寻找最佳投资时机,当他觉得对未来股价走势很有信心时就买入,当他觉得对未来股价走势很没有信心时就卖出。我们来猜猜看,那些根本不关注股市走势只是定期买入的投资者,与那些天天研究股市走势判断最佳投资时机的投资者,谁的投资业绩会更好?

彼得林奇做出了统计:前者更高!

事实证明:炒股和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不是头脑,而是毅力。

每年年初,彼得林奇都会和一帮著名的投资专家受邀参加一年一度的《巴伦》杂志主办的投资圆桌会议, 出席的投资大师阵容基本保持不变,都是超级豪华阵容,吉米罗杰斯、约翰内夫、保罗琼斯、巴滕·比格斯都在其中。

普通投资者会有周末焦虑症,投资专家在每年巴伦圆桌会议的第一节上也会有类似焦虑症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忧心忡忡。在1986年,他们担心的包括:货币供应量M1相对于M3的比率,格莱姆·鲁德曼的削减赤字一揽子计划,西方七国会议结果,还有“J曲线效应”能否开始有效减少贸易赤字。在1987年,他们担心的包括:美元大幅贬值,外国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大肆倾销,两伊战争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石油短缺,外国人不再购买美国的股票和债券,消费者贷款负担过重而无力购买商品以及里根总统不能参加竞选谋求第3次连任等。

彼得林奇表示,尽管这帮投资管理人(包括他自己),掌管着客户的数1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在市场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在一年又一年的巴伦投资圆桌会议上,对于未来到底是会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还是经济复苏,却总是无法形成一致意见。在1988年巴伦投资圆桌会议上,正好是1987年10月股市暴跌1000点的两个月后,投资专家们对于未来的忧虑达到了极点。由于刚刚经历过了一次股市大崩溃,于是很自然地会推测,明年很可能还会再来一次股市暴跌。

这使得彼得林奇总结出第4条林奇投资法则:

你无法从后视镜中看出未来。

在1988年投资圆桌会议上,投资家们争辩的是,到底未来会出现一个一般的熊市,使道琼斯股票指数大跌到1500点甚至更低,还是会出现一个毁灭性的大熊市,“干掉金融圈内大部分从业人士和全世界大部分投资者”(这是罗杰斯的忧虑),并导致一场“像30年代那样的全球大萧条”(这是保罗琼斯的预言)。

但实际的情况呢?道琼斯指数2017年6月19日是21380点!!!大家现在还在乎究竟是1500点还是1800点么?

普通投资者跟着感觉走的选股方法,最大的毛病是在股市大涨600点后,股票已经被高估,人们反而会感觉股市还会涨得更高,因而会在高位买入,结果股市调整而被严重套牢;而在股市大跌600点后,股票普遍被低估,人们反而感觉股市还会跌得更低,结果后来股市反弹而错失低价买入良机。如果你不是严格地按照每月定期定额买入股票的话,你就得找出一种办法,就是让自己能够始终坚定对股市的信心

第4条林奇法则应该是这样理解:每当对目前的大局(Big Picture)感到忧虑和失望时,就会努力让自己关注于“更大的大局”(the Even Bigger Picture)。如果你期望自己能够对股市保持信心的话,你就一定要了解“更大的大局”这个概念。“更大的大局”是从更长更远的眼光来看股市。彼得林奇通过历史长期统计数据告诉我们,1920-1990的70年里,股票平均每年投资收益率为11%,比国库券、债券、定期存单高出一倍以上。尽管20世纪以来发生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曾经有成千上万种理由预测世界末日将要来临,但是投资股票仍然要比投资债券的收益率高一倍以上。“股票是保持现金购买力最好的方法,没有之一!”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从2014年以来,我们是否买入过这些股票呢?

为什么最朴实的投资法却能跑赢华尔街大鳄?

我们获得了怎样的收益?我们是不是坚持下来了?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