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扇骨雕刻艺术的发展史

 昵称35793962 2017-06-23

  扇骨雕刻,是将雕刻技艺运用于折扇上的一门艺术,扇骨既薄且窄,用武之地极其有限,然这方寸之地经二百余年无数竹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却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扇刻新天地。

shangu

折扇从日本起源,后经高丽传入中国,至明朝开始受到皇帝们的青睐,在皇帝的大力推广下,折扇业得以兴起,这一原创于扶桑国的舶来物迅速被中国化,经数代能工巧匠的改良创新,中国折扇更臻完美精巧,除了书画、造型、髹饰、镶嵌等技艺的溶入,扇骨雕刻更是由于制扇材料逐渐变为以毛竹为主而广泛运用。

1、明代中晚期,由于大批文人巧匠的参与而大放异彩,中国传统雕刻艺术品竹刻扇骨也从单纯的雕饰工艺一跃而上升为供人把玩品赏的一门独特的雕刻艺术。开此风之先并作出巨大贡献的有明代嘉定三朱(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和金陵濮生(濮仲谦)。

2、清早期的张、沈、吴、封(张希黄、沈大生、吴之璠、封锡禄)以及乾隆时的周颢、潘老桐等。当时形成了著名的嘉定、金陵两派,而金陵派由于本身就处于折扇兴起的皇城(南京),其浅阴刻的雕刻技法主要运用于扇骨雕刻上,因此可以说金陵派首先开创了箑边竹刻,这从前人的文献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3、晚清民国期间,扇骨雕刻家最活跃的地方是江浙二地和京津地区,苏州作为文化名城,又是巧匠辈出之地。明中叶有以吴门画派引领域内。箑边竹刻自然独领风骚。

箑边竹刻流传至今的明代实物已罕见,仅见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柄刻有“仲谦”款的浅刻扇骨,两扇均出自河北省一座明墓,扇骨上分别用阴刻法刻梅花、水仙、兰花及诗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