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刚直名臣:朕也难庇护你

 三峰山房 2017-06-23

北宋时有个大臣叫做王禹偁,字元之。这个人有个特点,刚直,敢于直言讽谏,凡是看不惯的事情,心里憋不住,快人快语,因此很容易得罪人,上至皇帝宋太宗,下至同僚,包括宰相之类的执政大臣,大家伙都很烦他,可又钦佩他的文才。所以,隔壁老王的这一生,总是在荡秋千,一会儿上来了,一会儿又跌入低谷,可他总是不记教训,我行我素,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

 

王禹偁是个神童,当年宰相毕士安还没发迹时,就看好这个后生小子,那时王禹偁才七岁,老毕见其家以磨面为生,就令其以磨面为题,试做一诗,王禹偁略做思索,张口就来,“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著力,便是转身时”。瞧瞧这孩子多聪明,有风好借力,终非池中物。老毕大奇之,将这孩子留在身边悉心培养。有一天,太守偶出一句“鹦鹉能言争似凤。”坐下宾客皆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老毕偷偷写于屏后,王禹偁对曰“蜘蛛虽巧不如蚕。”老毕感慨间赞道“经纶之才也。”


 北宋刚直名臣:朕也难庇护你


王禹偁进士及第后,官至右拾遗,也就是个言官,他曾立下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当然监察干部的作用就是讽言进谏,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王纪检没错,问题是你得看对象,遇到唐太宗那样的,可能就会成就君臣佳话,遇到宋太宗这样的以明君自许,却又小鸡肝肠的领导就会碰钉子。果然,王禹偁眼见宋太宗在后宫中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发自本能的上了一疏叫做《端拱箴》,直言皇帝挥霍无度。你老几呀?胆子还不小,太宗不动声色,很快就把他的言官免了,改任秘书郎。

 

然好景不长,王禹偁在担任大理寺评事时,为南唐旧臣徐铉鸣不平,认为尼姑道安诬陷徐铉,结果触怒了太宗,被一脚踢到商州看醉美秦岭去了。下去没多久,又被起用再为言官,太宗知道他为人刚直,眼中不容人,是个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的炮仗,为了警示他不再重蹈覆辙,宋太宗就让宰相劝诫他别太任性,老王嘴上不说,心里有气,让我当摆设?不干。但凡诏令中有不妥当的地方,王禹偁常常不顾及太宗感受直言不讳指出来,弄得太宗很难堪。

 

宋太祖的遗孀章孝皇后死后,太宗对处理后事显得很淡漠,毕竟不是自己的皇后,就把棺木停放在太祖妹妹燕国公主府上。朝廷上下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怎么回事,大家都不作声,唯独王禹偁看不下去了,老大,你也太不仗义了,夺了人家天下不说,还不把前朝皇后当国母安葬,做人不能凉薄至此。结果主张以旧礼隆重安葬章孝皇后的老王,犯了太宗忌讳,以谤讪朝廷罪再度被贬,王禹偁这次被派往滁州钓鱼去了。

 

王禹偁此后在基层辗转数州,像个皮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直到真宗即位,才回到朝廷,但此人愈老愈辣,敢于仗义执言,品评人物。真宗让他撰写《太祖实录》,他秉笔直书,因此而得罪了当朝宰相,被人进了谗言,再度被贬,扁来扁去,老王早成了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了,不在乎了。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王禹偁被人构陷也与他好臧否人物有关,当时的宰相为张齐贤,此公肥头大耳,身躯硕大,因看不惯张的作派,王禹偁作河豚诗讥讽“食啖鱼虾颇肥腯。”又云:“江云漠漠江雨来,天意为云不干汝。”意思是张齐贤像只河豚一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好兴狱讼,结果被老张记恨于心,找个借口,一脚踢开了。

 

这次下去后,王禹偁再没回到中枢朝廷,很快就因病而死于蕲州。宋人笔记中多记有王禹偁逸闻,像他这么刚直,又口无遮拦的人,虽有才名,但终究免不了一生连逢厄运。所以每次身处逆境时似都有谶讳,比如他被贬商州前,曾在禁苑作诗“九日山间见菊花”,人莫知其意,等到被贬商州刚到官署时,果然见菊花残,满地伤,花落人断肠。王禹偁曾作诗“埋瘗肯同鹦鹉冢,飞鸣不到凤凰池。”元芳,你怎么看?一语中的。人亦言,凭其才华,应登金玉之堂,但终不至此,时矣,命矣,造化弄人。

 

更神奇的是,王禹偁对于自己最后的死都有预感,他在蕲州时,曾经给朝廷上了一表,其中有两句如下“岂期游岱之魂,遂协生桑之梦。”占卜者云桑乃四十八之数,而王禹偁死时正好四十八岁,莫非他未卜先知?不过,即使一生连逢厄运,王禹偁也能苦中作乐,风流依旧。他在被贬黄州时,因穷乡僻壤,民物凋弊,就连营妓也是一群黄脸婆,毫无颜色,他却兴致勃勃题诗云“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也喜欢。”(鼓子花,意指姿色不佳)

 

天才少年王禹偁之所以一生命运坎坷,为官后官运不佳,被人扁来扁去,与其性格有很大关系,苏轼后来评价他““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 “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廖廖数语就揭示出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刚则易折,白则易污。一个刚直不阿的臣子,遇上明主是幸事,否则就是祸事。

 

有意思的是王禹偁的儿子早就看出了这个道理,一次,寇准与王禹偁的儿子对话,莱公问“别人对你爸的仕途是怎么看的?”其子曰“别人都说他会很快当上宰相。”莱公说“你怎么看?”“我觉得他不当宰相还好,当了宰相可能会名望受损?”“这又是为什么呢?”“你想啊,自古君臣相得,如鱼之有水,我爸得天下重望,如果当上了宰相,则有维护天下太平之责,而我爸和当今皇上,能有鱼水之情吗?所以我担心他最终结局会不好。”一语成谶,王禹偁还未能当上宰相,皇帝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当了宰相又能如何呢?只怕下场更惨。其子所言,让寇准感慨万千,“老王文章虽冠绝天下,而智识远虑,却不如其子。”

 

王禹偁曾经有句明言,写在真宗皇帝即位不久,广征天下正直之言时,他在奏章中写道““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这意思是,不管我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和委屈,我所奉行的道绝不能屈服,即使被贬千百次,那又如何呢?这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执着于内心大道的人,虽百死而犹未悔,这样的人值得钦佩和尊重。

 

早在王禹偁担任谏官,因直言不讳,敢于揭人之短而成为众矢之的时,宋太宗曾经将其招至御榻前,当面劝诫他“爱卿你呀,论聪明,天下无人可比,论文章,不下唐时韩柳,可惜你刚不容物,得罪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朕亦难以庇护。”一个人是遵从内心的召唤,坚持原则,始终如一呢?还是同流合污,你好我好他也好,做一个掺稀泥的和事佬,这还真是一个难题?碰得一头是包的王禹偁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可是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当然,宋太宗也矫情,其实他巴不得老王闭嘴,巴不得早点把这个喜欢哇哇乱叫的乌雀赶下去,一个听话的,人云亦云的笼中鹦鹉才会获得主子的欢心。

 

王禹偁做为北宋诗文革新先驱,文学大家,文从韩柳,师从杜白,遗憾的是流传下来的词作在《全宋词》中仅有一首,即《点绛唇》 ” 感兴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依稀可以看到王禹偁词作的清丽之处。可惜了,天才少年王禹偁,一生做官郁郁不得志,而在文学成就方面,亦未能与苏轼之辈比肩。

 

                                                                   文:老蔡的菜园子


    北宋刚直名臣:朕也难庇护你


    北宋刚直名臣:朕也难庇护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