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匠心——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春潮涌动 2017-06-23



鎏金。

“美金谓之鎏”,在青铜上鎏金的技术在战国时期就已成熟,以辉县固围村战国墓所出鎏金铜兽为其代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鎏金近代称“火镀金”。其制作手法系将金熔于水银之中,形成金泥,涂于铜或银器表面,加温,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于器表,谓之鎏金。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又名“细金工艺”,是将金、银、铜抽成细丝,以堆叠编织等技法,点翠镶嵌,呈现金碧辉煌的效果。花丝镶嵌在商周时期出土的金银器中就已出现。花丝镶嵌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作为“燕京八绝”中工艺最繁复的一项技艺,花丝镶嵌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二千多年来一直为宫廷御用,精雕细琢,做到极致,成为让世界惊叹的中国珠宝工艺!

锤鍱。

锤鍱是晋代发明的一种雕塑技法。是金细工艺的基本技法之一,此法乃利用金、银极富延展性的特点,用锤敲打金、银块,使之延伸展开呈片状,再按要求造成各种器形和纹饰。一般来说,凡隐起的器物和纹饰图案,都是经过锤鍱工艺制成的。锤鍱是我国较古老的一种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错金银。

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亦称“错金银”,错金银工艺源于春秋时期,其目的是用两种金属不同光泽显现花纹美化器物。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其工艺是先在青铜器表面铸成凹槽图案,然后在凹槽内嵌入金银丝、片,再用错石(即磨石)错平磨光,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光泽显现花纹,谓之错金银。栾书缶上的错金铭文和洛阳中州路所出错金带钩就是这种工艺的早期实物。

掐丝。

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弯曲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称为掐丝。是景泰蓝制作中最关键的装饰工序。掐死工艺技艺巧妙,需要很长时间的打磨锻炼,才能掐饰出让人惊叹的画面,炉火纯青的掐死工艺绝非易事。此项工艺不仅在珐琅器上运用,宝石、金银饰也运用。


炸珠。

炸珠是点点的艺术,把极细小的金珠通过串联焊接制成图案的金工,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谓之炸珠。炸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银器物上以作装饰,如联珠纹、鱼子纹等,台湾那边一般叫“栗纹工艺”。


錾刻。

系用各种大小、纹理不同的錾子,用小锤敲击錾具,使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达到装饰器物的目的。这种技术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玉石器、骨角器等加工技术演化而来。錾刻工艺以刀代笔,可以随时制造出不同形状非常灵活,让人惊叹的游刃自如,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可以用錾子在金、银、铜等金属上錾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变幻的立体效果,既光彩绮丽,又追求极致。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此后历朝各代均沿用。


累丝。

累丝名称来自首饰或小器物用细金丝编制的,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也称“累金”。累丝以其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立体累丝为最不易。是有记录可查的最早的珠宝制造技术工艺之一。 细腻到疯狂的累丝金属工艺,每一件工艺品都金碧辉煌,奢华绝伦,为最精巧者。


烧蓝

烧蓝也称为“银蓝”、“银珐琅”,这种工艺兴盛于清代,是我国传统的首饰工艺之一,  是以银作胎器,敷以珐琅釉料烧制成的工艺品,其中尤以蓝色釉料与银色相配最美而得名,银蓝的色彩具有水彩画的透明感,别有情趣。银蓝工艺主要应用在银饰件上,花丝、烧蓝相结合的工艺则被用在制作各类首饰和立体银摆件中。


点翠

点翠作为古代首饰制作的一种工艺,历史悠久,可以一直上溯至战国时期。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增加首饰的灵性和温柔。因为要采活体翠鸟身上的羽毛,被称为最凄美的传统手工艺。先抛开现在的环保讲工艺,点翠工艺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虽然没有宝石的华丽炫彩,但自有一种富丽不失拙朴之美,点翠讲求工艺的精细含蓄之美,体现了东方美的独特审美。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土耳其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加之鸟羽的自然纹理和幻彩光,富丽堂皇又不失生动活泼。

如今翠鸟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不易捕杀,点翠被烧蓝取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