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搜狐

 广羽人三九 2017-06-23

‘中山国文字’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仅次于秦、楚、燕、齐、赵、魏、韩七国的一个较强的千乘之国。它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平山和灵寿县附近,始建国于周景王初年(约公元前544——前533年),初称鲜虞。中山文公时(公元前459——前414年)改称中山。曾与七国共同称王,前后立国多达二百余年。

然而在中国史学的权威著作《史记》里,我们却找不到完整的中山国史,全书虽然多次提及中山国,都仅仅是一笔带过。据学者考证,司马迁写《史记》曾参考大量书籍,有六经及其训解书23种,诸子百家及方技书52种,历史地理及汉室档案20种,还有文学书7种,总计多达102种。试想,他怎么可能不了解中山国历史呢?那么又是什么理由促使司马迁把中山国排除在《史记》之外呢?

这实在是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谜!

中山国因国中有山,故国名为“中山”,

山形为其国家和权利的象征。

中山国在战国时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人云:

战国所以盛衰,中山若隐为之枢辖。”

然而,由于史书失载,

后人很难了解它的历史面目。

1977年,我国考古界在中山国故都灵寿(今河北平山县),对中山王陵的“1号”和“6号”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最有历史价值的就是“中山三器”和“中山王墓兆域图”。

两千年的沉寂,最初是被一块石头打破的。

监囿守丘刻石(复制品)

1935年,当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找到那块监囿守丘刻石时,它仍保持着一贯的沉默。抚去石面上的尘土后,它终于露出了这令人惊讶的19个字,翻译出来就是:

“为国王监管捕鱼的池囿者公乘得、看守陵墓的旧将曼,敬告后来的贤者。”

历史学家由此认定,

这一带就是战国中山国王的城池和陵墓所在,

监囿守丘刻石为揭开战国中山国之谜,提供了第一把钥匙。

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对平山县的古墓葬进行挖掘,

但考古工作者兴冲冲赶来,却两手空空而去。

他们一致认为,这个墓葬已严重被盗,全无价值。

两年后,又有人自告奋勇来到这里。

结果,他手里的“洛阳铲”第一下就打到了国宝“错金银虎噬鹿屏风插座”上。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插座”

金黄银白的璀璨,与黑褐色青铜的厚重浑然一体,

造就出勇猛威武的老虎,

它口中苦苦挣扎的,是一只小鹿。

由图可见,

青铜器雕刻细致,神态极佳,

可见古中山国手工艺技术的水平很发达。

放大后可以见到,

被咬住的鹿表情凄惨,惟妙惟肖。

鲜虞族人建立的中山国,

仍保持着许多游牧的习惯。

因此,动物是这批出土文物中最常见、最鲜活的形象。

错金银铜神兽

‘ 错银双翼铜神兽 ’

‘’ 夔龙形黄玉佩‘’

‘十五连盏铜灯局部’

从出土的文物中,

人们不但发现了战国中山国的历史渊源,

同时也窥见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汉语中,常用“一言九鼎”来形容地位权威。

按照当时的规定,

只有尊贵的天子周王才有资格使用九鼎,

诸侯只能用七鼎,

诸侯下的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而一般平民则不许用鼎。

事实上,随着诸侯国逐渐强大,

越级的诸侯越来越多。

中山国的实力虽然落后于战国七雄,但也有两套九鼎出土。

‘中山成公九鼎、中山王九鼎

刻铭青铜方壶上的铭文,

加在一起不过一千多字,

但却是目前发现的有关战国时期中山国最为详尽的文字记载。

中山王cuo夔龙饰刻铭铜方壶

方壶上的刻铭 ’

铭文说:公元前314年,

燕国发生内乱,又受到齐国进攻。

尽管中山国是燕国的邻邦和盟友,

但见有机可乘,就趁机攻占了燕国方圆数百里的土地。

然后,中山国王室兴奋地在新的领土上打猎庆贺,

用缴获的铜器重新铸造了鼎和壶,

并在上面记载了这次战役与难忘的出游。

‘兆域图铜版

“兆域图”已经很像今天的地图。它的正面用金银线勾勒出王陵地面建筑的布局,并以文字注明。图中标明的长度,换算成今天的比例尺为1:500。可是,它的方向又与我们今天的地图相反,上面为南,下面是北。

在“兆域图”的那段诏令中,中山国王命令大臣严格按规定施工,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要追究责任。他还说,擅闯王陵者,格杀勿论,罪及子孙。尽管字里行间杀气腾腾,但面对两千多年间数批盗墓贼的骚扰,面对两千多年后将地宫翻了个底朝天的不速之客,中山王也无可奈何。

2001年3月,中山国遗址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和河北省中山国遗迹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