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朴门:以大自然为师,让生活永续又轻松

 tomyboy47 2017-06-23

提到朴门,

你印象里能蹦出来些什么呢:

螺旋花园、面包窑、雨水收集桶?

它们是朴门的代表吗?

与朴门又是什么关系呢?


......


要搞清楚这一系列问题,你必须先了解:朴门是什么?


一个运用朴门永续设计理念规划的区域 图片:Pinterest


朴门(朴门永续设计),是对英文Permaculture的缩略音译,于1970年代,发源于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岛,是由一对师生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的相遇所萌发的全球永续生活运动。


其英文Permaculture,是由permanent(永久的)、culture(文化),以及aguriculture(农业)所组成的英文字汇,字面意思为“永续栽培”,也可以理解为“永续文化”。早期,朴门永续设计以创造出多年生的农业系统为目标,发展至今,内涵已非常广阔,很难概括,简而言之就是一套基于伦理和原则、向自然学习的、用以支持永续生活的设计体系


一个香草螺旋花园 图片:Pinterest


以大自然为师


朴门永续设计,强调与自然合作,而非对抗自然;学习将自然界的功能以及与生俱来的美感融入在设计之中,以达到最高的效益。在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在创立朴门永续设计之时,提出了照顾地球(Earth Care)照顾人(People Care)分享多余(Fair Share)三个伦理。


照顾地球:包括照顾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非生物,例如土壤、空气、森林、微生物、动物、水等等。透过无害的人类活动、主动的保育、资源节约或从事对地球有益的工作,都是实践这个伦理的方式。


就地取材制作篮框将大黄围起来,减少光照,它能长得更高,品相更好,苦味减少 图片:Pinterest


照顾人类:朴门永续设计尊重所有的生物与生俱来的价值。人类虽然仅仅是地球上整体生态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却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如果人类不快乐,很可能就没有意愿照顾地球或其他生物。因此,照顾人类其实也是在照顾地球。


分享多余:当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任何多出来的资源、金钱、时间与能量,都应该分享在照顾地球和照顾人类上,让地球资源获得合理分配,才能公平地和其他人及其他生物,在这个有限空间的星球上共存共荣。


回收洗涤水的装置 图片:Pinterest


伦理这么“虚”,务实可能么


三个伦理是朴门永续设计的精髓。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小怀疑:伦理这么“虚”的东西,对实践能起到实质性的影响吗下面的例子可能会让你清楚一些。


当一位建筑师在伦理的引导下去设计他的作品时,会悉心将这栋建筑视为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考量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来源、加工过程、建造过程对环境的冲击与影响,他会尽可能以封闭、循环型的资源利用模式建造,使其降低甚至不产生废弃物,并且以人为本,考量人与人互动的难易度、未来居住者是否能在此建筑物之中快乐安居,以及社区范围是否能够与附近动植物分享和谐环境等重要因素。


相反地,一栋缺乏伦理引导的建筑物,考量的是材料便宜、易取得、易建造为优先。建造过程于居民所产生的废弃物,很可能是眼不见为净。对于人,往往只考量隐私、防备他人入侵的门禁安全,无法轻易与邻居往来互动,更别说为大自然留下生存空间了。


同样的,服装、食品......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无融入朴门永续设计的伦理,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虚,无实体,反易化入万物与之浑然一体


《向大自然学设计》一书作者整合自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所提示的朴门永续设计原则。 图片《向大自然学设计》


有机农法、单一技术、刻板规则......确定你没误解我?


朴门永续设计认为,应该要有更多人学习如何直接从土地获得食物,因此很多案例是透过食物生产系统彰显出来,朴门永续设计不是一种有机农法,而是结合技术(如何执行,例如有机农法)、策略(如何与何时执行)与设计(强调模式的应用)的多维系统。


朴门永续设计不是很多人认为的生态厕所、香蕉园、螺旋花园等单一的技术,或者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规则


比如一位先生看了一本朴门设计的书之后,很兴奋地动手建造了一座也被视为典型朴门设计的曼陀罗花园,但之后他却相当苦恼,因为他的曼陀罗花园半径超过十公尺,园圃面积太宽,超越他的双手所及,使得他在照顾与采收时都不像书上说的,可以省能、省事。因此,这个曼陀罗花园就不是“朴门的”。


利用移动鸡笼来种菜 图片:《向大自然学设计》


朴门永续设计是以原则为基础,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与文化背景。一个好的朴门设计师,不会未经思考随便提供解答,一切都是看情况,在尚未针对基地做观察,了解基地条件与状况前,随意提出解答,也不是“朴门的”。


所以,没有某种元素天然地代表朴门,只有当设计中所有的元素产生互动关系,达到朴门永续设计所追求的生态效益与目标,它才是“朴门的”


雨水收集装置 图片:Pinterest


一路走了40年,我到这里了


1970年代中期,为了回应快速扩张而高破坏性的工业化农业,澳洲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与David Holmgren开始构思如何发展出稳固的农业系统,并在1978年的著作《Permaculture One》中,开创了朴门永续设计的主张。


到了1980年代早期,朴门的概念已经从农业系统,扩展到全面的永续人类居住环境。


如今朴门有两股分支:原初的朴门,设计的朴门。原初的朴门,试图要精准地仿效自然界的组成与运作,而发展出可供食用的生态系统;设计的朴门,把自然生态系中各种有用的关系,运用在设计基础中。


*资料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