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分级诊疗工作的几个观点

 hghhphf 2017-06-24


本文是昨天在《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上的临场发言,既然发言了,就把一些即兴思考记录下来,和更多朋友交流。

1.     分级诊疗的推进是系统性工作

 

分级诊疗是方法不是目的。分级诊疗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终极目标的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在欧美摸索了很多年的实践结果,是基于他们的文化、就医习惯、支付体系、医生教育体系等诸多要素塑造出来的制度体系。我们中间咔嚓过去学了别人现在表象的结果,却没有人家业务的根基,很容易失败。

 

分级诊疗的成功需要系统性思维,单靠行政命令不行,需要一系列配套文件、指南和工作。包括了宏观政策制定和微观业务方法两大层面的工作。宏观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到支付体系改革、区域卫生资源规划的编制机制调整、公立医院改革、准入和执业资质的管理等。微观业务方法要考虑员工激励机制的调整、院际双向转诊的流程和制度(policy&procedures, and protocols)、信息系统的打通改造等。

 

如果上述工作没做好,分级诊疗的结局就是:基层机构成为上级医院虹吸终端,中层医疗机构逐渐被架空,顶级医疗机构继续冗余、肿胀。低效的医疗体系无法被改变,反而恶化。

 

2.     基层医疗“软能力”加强是分级诊疗的重要任务

 

不要再向基层医疗投入一些功能定位不匹配、技术要求高的大型设备了,不要再大兴土木把基层医疗机构建的跟功能全面的医院似的了。基层医疗机构缺的是“软能力”。


全科医生的培训、适宜设备的配置、专业学术技术的远程医疗支持等,这些是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发展中内部能力建设的瓶颈。如果这些解决了,附以定价政策、支付政策的外部推动因素的支持,才能把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量拉上来。而这些“软能力”构建中,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是必要条件。

 

3.     医院围墙必然被打破,及早构建平台化运行能力

 

未来的趋势非常明显,医院的围墙将被打破!医生多点执业必然会深入推进,一些非核心业务会被游离出医院功能之外,长远来看医院将变成实现诊疗服务的物业平台。


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并提前进行准备的医院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这需要医院构建平台化运营能力,把自己的资源打开,社会化、开放化,才能突破传统业务的想象空间,在更大的格局中实现竞争优势。

 

4.     第三方服务市场必然会爆发

 

在医院平台化过程中,将催发一系列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出现和繁荣,包括第三方临检中心、影像中心、血透中心、复健中心等等,这些业务和其他新兴业务形态一样,在早期会经历从零到一的野蛮生长期,但长期会崛起为一个有规模的独立市场。第三方服务市场值得各位投资人赌一把。更何况有些细分赛道的局势已经很明显。

 

5.     能引领行业变革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将受到青睐

 

信息技术与业务的关系大致分为助手、伙伴和引领者三个层次。传统医院信息化公司还停留在助手这个层面,仅仅是手工业务自动化。这种公司创造的业务价值不大,处于红海市场,没有生命力,不值得投资。真正值得投资的是那些能引领业务变革,甚至重塑行业价值链体系的公司,且具有强大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警惕靠关系、靠政府资源长大的公司,天生优势即是天生缺陷。

 

6.     人工智能应结合业务场景,重视生产力转化

 

人人都在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大多数是理论和技术层面讨论。真正值得投入的使能够连接入实际业务的AI业务,这种项目在早期研究阶段就有相对明确的使用场景,并能够有科学量化的指标时时检测其准确性。比如影像学检查、皮肤科检查、智能分诊等等都是直接实现生产力转化的方向。跑道是对的,再看团队和技术。

 

以上是我昨天开会临时想到的,不是很全面,可能有些不对,欢迎批评指正!




IOS标准祝福: 祝六六大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