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经济带沿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必要性分析

 GXF360 2017-06-24
长江经济带沿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必要性分析

长江经济带沿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必要性分析

任峥峥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63)

摘 要: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江铁路通道横跨我国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支撑性通道。以沿江通道区位特征、产业布局、经济特征为依据,通过分析沿江铁路通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通道内不同时期铁路运输需求,以及对拟建项目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沿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沿江铁路通道;必要性研究;功能定位;运输需求

1 概述

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总面积205 km2,占全国21.4%;常住人口5.8亿人,占全国的42.7%;完成GDP 28.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4.7%;人均GDP 4.9万元,城镇化率54.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人均GDP 4.7万元、城镇化率54.8%)[1-2]

沿江铁路通道自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全长约2 080 km,横跨我国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支撑性通道[3]。通道区位优、经济好、人口分布密集。通道17个主要城市完成GDP总量111 543亿元,占区域的39.2%;人均GDP为75 566元,是区域平均水平的1.55倍;常住人口达到14 761万人,占长江经济带人口总数的1/4;人口密度达到709.6人/km2,人口密度是长江经济带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3倍。通道内人口的密集分布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 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简称《意见》)[4],以及《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简称《规划》)[5]

规划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成为如下规模。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内生发展活力,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

3 沿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必要性分析(图1)

图1 长江经济带铁路通道规划

3.1 沿江铁路通道功能定位

沿江铁路通道联系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路网上主要承担川渝、湖北与华东地区的客货运交流以及沿线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城际旅客交流[6-7]。沿江铁路通道现状主要由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和沪汉蓉货运通道共同构成。

3.2 沿江铁路通道存在的问题3.2.1 沿江通道作为主通道组成之一,技术标准与其路网定位不适应

2016年6月,国家颁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2016~2025年)[8],明确提出,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客运需求,优化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基础上,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部分利用时速200 km铁路,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省会城市高速铁路通达、区际之间高效便捷相连。

八纵为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为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沿江通道沪汉蓉铁路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组成部分,其技术标准在国家“八纵八横”主通道中定位较低。

对比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直接吸引范围内的人口、面积、经济水平、人口密度等主要指标可以看出,沿江通道沪汉蓉铁路沿线经过17个地级以上城市,覆盖人口1.48亿人,面积20.9 km2,GDP总量11.2万亿元、人口密度709.6人/km2,在“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吸引人口排名第4,经济总量排名第3,由此可见沿江通道沪汉蓉铁路沿线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吸引范围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经济走廊之一,也是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主要支撑性通道[9]

沪汉蓉铁路通道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之一,覆盖人口、经济总量等居“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前列,然而其建设较早,局限当时的认识,技术标准较低,不符合其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的骨干地位,全线除沪宁段运营速度在300 km/h及以上外,南京以西段目前运营速度均在200 km/h及以下,特别是宜万段运营速度低于160 km/h,技术标准与其路网功能定位不相适应。另外,该通道经过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等较多的省会城市,客流量较大,迫切需要改善通道的时空距离及出行条件[10],因此,有必要规划新建沿江高铁适应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支撑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3.2.2 既有沪汉蓉铁路列车旅行时间较长,不能满足国家路网高速通达圈的目标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2016~2025年)提出中心城市之间8h交通圈的目标;国家铁路“十三五“规划思路中也提出了运输服务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区域中心城市1~8 h高速通达圈,相邻、相近大中城市间1~4 h快速交通圈,主要城市群内0.5~2 h便捷通勤圈。

沪汉蓉铁路是“八纵、八横”高铁网中里程排名第二的通道,与最长的“一横”沪昆高铁共同服务长江经济带。沪昆高铁已经开通,昆明至上海只需8~9 h;而沪汉蓉快速铁路成都至上海需耗时15 h左右,客运旅行时间过长,同时宜万段还兼顾货运,整个通道的运输能力和质量受限,既有沪汉蓉铁路成为“八纵八横”骨干客运专线网中的短板。

3.3 沿江通道客货运输需求

从沿江铁路通道现状客、货运营情况分析,作为客运主通道的沪汉蓉铁路虽为大能力快速通道,但线路设计速度不高,在160~250 km/h间[11];作为货运主通道的襄渝线、汉丹线、武九线绕行距离较长,宁芜线、芜铜线、铜九线等技术标准较低,通过能力小;鸦宜线、长荆线等相关线路标准相对较低,通过能力较小,服务范围有限,且线路能力紧张,通过能力利用率在90%左右,能力趋于饱和[12]

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未来沿江铁路通道客货运输需求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测2020年沿江铁路通道沪宁通道之外最大区段客车对数武汉—合肥段为163对/d,货流密度为5 317万t/年;2030年武汉—合肥段为245对/d,货流密度为7 178万t/年;2040年武汉-合肥段为288对/d,货流密度为8 049万t/年;从运输需求和运输质量方面分析,沿江铁路通道部分区段急需新建高速铁路,提高通道运输质量,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同时加强货运能力,满足沿江通道客货运输要求,支持国家经济新支撑带——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3]。见表1。

表1 研究年度沿江铁路通道客货运输需求汇总

年 度2020年2030年2040年客\货客流密度/(万人/年)客车对数/(对/d)货流密度/(万t/年)上行下行客流密度/(万人/年)客车对数/(对/d)货流密度/(万t/年)上行下行客流密度/(万人/年)客车对数/(对/d)货流密度/(万t/年)上行下行区 段重庆—宜昌宜昌三峡宜昌—武汉武汉—合肥南京—上海203029604715621872118163317456188196521193250141226011946531778002420354565859905931492453556163188144028614020190730002644717810050277540957460105401111862884057204645244334284750229634503913804911810

3.4 拟建项目的功能定位分析3.4.1 客运通道

沿江客运通道由沿江高铁、沪汉蓉快速客运铁路、衢丽通道、武九客专、黄冈至安庆铁路等线路共同构成[14]

沿江高铁自西向东分别由成渝客专、宜昌至重庆高铁、宜昌至武汉高铁、武汉至合肥高铁、合宁高铁、沪宁通道共同构成,是一条全程设计速度目标值为350 km/h的高标准客运线路。沿江高铁是沿江客运主通道,在通道中主要承担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个大区之间的大部分中长途旅客交流以及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之间的旅客交流。

沪汉蓉快速客运铁路自西向东分别由成渝城际、宜万铁路(郑万铁路、宜巴铁路)、汉宜铁路、合武铁路、合宁铁路、江苏省南(北)沿江城际共同构成,是一条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为160~250 km/h的中高标准客运通道。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主要承担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个大区之间对时间敏感度较低、对票价敏感度较高的中低端客流,以及城市群内部城际客流[15]

衢丽通道是沿江通道与沪昆通道之间一条重要的东西通道,是客货兼顾、以客为主且部分路段兼具城际功能的快速铁路。主要承担沿江通道与沪昆通道之间的沿线客流。

武九客专是湖北省与江西、东南沿海地区旅客交流的快捷客运通道。

黄冈至安庆铁路是武汉城市圈与皖江城市带的重要连接线,主要承担武汉城市圈与皖江城市带乃至长三角杭州地区的旅客交流。

3.4.2 货运通道

沿江货运通道由宜万铁路—汉宜铁路—合武铁路、三峡翻坝铁路北线—鸦宜铁路—焦柳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三峡翻坝铁路南线—宜昌经荆州至武汉铁路—武九铁路共同构成。

宜万铁路—汉宜铁路—合武铁路共同构成沿江铁路集装箱运输通道,以集装箱等轻快货运为运输为主。

三峡翻坝铁路北线—鸦宜铁路—焦柳铁路—长荆铁路与三峡翻坝铁路南线—宜昌经荆州至武汉铁路均为单线铁路,在武汉以东均连接双线铁路武九线,以承接宜万铁路上下行货流及三峡翻坝水铁联运货流为主。

襄渝、汉丹线主要承担川渝至长江中游、长三角直通货运;衢丽通道主要承担沿江通道与沪昆通道之间的沿线货运。

3.4.3 分期建设方案

(1)“十三五”建成沿江高铁合肥至南京段肥东至江浦104 km(合肥南至南京南形成四线格局),巴东至宜昌铁路118 km。积极启动合武高铁341 km前期工作。

(2)2025年前建成合肥至武汉高铁341 km;2030年前建成武汉经天门、荆门至宜昌高铁286 km。

(3)2040年前建设宜昌北至恩施至重庆北高铁513 km。

4 结论

本文从沿江通道的社会经济状况、既有路网布局出发,并结合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从国家“八纵、八横”客运专线的规划建设着手,全面研究长江经济带沿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沿江铁路通道对提高沪汉蓉通道客运服务质量,提升沪汉蓉通道地位,优化客运专线网,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沿江铁路通道对拉动内需,促进城镇化发展,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作用巨大,具备充分的建设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 李恒鑫.长江经济带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方案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5):9-14.

[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网规划报告[R].武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14]39号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7-01-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25/content_9092.htm.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EB/OL].[2017-01-10].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SZH201411003.htm

[6] 唐永政.关于加快沿江铁路通道建设问题探讨[C]∥中国铁道学会跨世纪铁路建设对策研讨会.北京:中国铁道学会,1999:54-57.

[7] 陈荫三.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大通道开发的必要性[J].中国公路学报,1999(1):118-121.

[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发改基础[2016]1536号关于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0].http://www.zcfbzcfbtz/201607/t20160720_811696.html.

[9] 潘国强.沪汉蓉铁路快速通道规划探讨[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7,33(5):1-4.

[10]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经济带铁路网优化布局研究(中下游地区)[R].武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6.

[11]廖怡.关于沿江铁路通道建设模式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6,35(11):88-89.

[12]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长江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R].武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

[13]李恒鑫.湖北沿江铁路大通道布局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5(6):1-5.

[14]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沿江铁路通道规划研究[R].武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5.

[15]荣朝和,张文尝.应该重视并加快沿江铁路的建设[J].铁道工程学报,1995,12(4):14-18.

Necessity Analysis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Corridor along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REN Zheng-zheng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Wuhan 430063,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officially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proposed railway corridor along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support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On the bases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idor along Yangtze River, this paper justifi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corridor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roposed railway corridor, the transport demand within the corridor in different periods, as well as functions of the proposed project.

Key words: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development strategy; Railway corridor along Yangtze River; Necessity analysis; Function orientation; Transport demand

文章编号:1004-2954(2017)06-0049-04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6-05-04;修回日期:2017-01-11

作者简介:任峥峥(1986—),女,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工学硕士,E-mail:984850788@qq.com。

中图分类号:U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38/j.issn.1004-2954.2017.06.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