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 | 变应性鼻结膜炎防治进展——程雷教授主持

 吕康悠然 2017-06-24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在我国的流行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患者同时出现眼部变应性症状,其预防与治疗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及社会医学问题。我们约请本刊副主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程雷教授策划并组织了本期“变应性鼻结膜炎防治进展”重点号,刊登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7年第31卷第3期。本期重点号专题得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陶泽璋教授、许昱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史丽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朱新华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刘怀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关凯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刘静教授、北京同仁医院接英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朱冬冬教授的大力支持。

    本期文章全文已在我刊官方网站(ebhyxbwk.njournal.)上线,欢迎您浏览和下载。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微信平台。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专题主持人简介


程 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江苏省耳鼻咽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过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主要学术职务: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鼻眼过敏性疾病学组(筹)组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委员、鼻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委、华东协作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变态反应专家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主委、变态反应学分会候任主委;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担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和《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副总编,《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副主编,《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常务编委,英国《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Clinical Otolaryngology)国际编委。主要研究方向:鼻变态反应和炎症的机制及临床诊治。参与制定我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专家共识》、《血管运动性鼻炎诊断和治疗建议》等指南共识文件。“十一五”期间工作成绩突出,被授予“江苏省优秀重点人才”荣誉称号。


述评


变应性鼻炎研究的若干进展

程雷1,2,3,钱俊俊1,田慧琴1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2.南京医科大学国际变态反应研究中心;
3.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过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29)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21


专题笔谈

重视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

许昱,陶泽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60)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38

摘要: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药物治疗是变应性鼻炎控制症状主要手段,相关药物各有特点。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遵循规范性和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及症状严重程度合理用药,并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适时进行药物的升级和降级。

变应性鼻炎的长期抗炎治疗

史丽,赵莉,张红萍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山东 济南 250033)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84

摘要:已经证实许多没有症状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存在亚临床的炎症状态,接触阈值以下的变应原剂量能够引起鼻黏膜炎性细胞的浸润,包括细胞黏附分子、鼻腔和结膜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其他炎性标记物的表达显著增加,这些都不会导致明显的过敏症状。虽然治疗AR通常以缓解症状为主,减轻无症状时期的炎性反应可能会对AR发病、进展以及严重程度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对于症状缓解后仍存在的潜在炎性反应。目前主要有三类治疗AR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和鼻内糖皮质激素,鼻内糖皮质激素对AR患者持续炎症的长期抑制可能是最合理的治疗选择。
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朱新华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7.216

摘要: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可短时间内增加变应原疫苗的剂量,快速有效地治疗变应性鼻炎。然而由于对其安全性的担忧,国内外开展此项治疗的并不多。对目前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
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治疗

刘怀涛1,马瑞霞1,程雷2,3,4
(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宁夏 银川 750004;
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3.南京医科大学国际变态反应研究中心;
4.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过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29)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20

摘要:多年来,一些临床医师一直在尝试外科干预作为补充手段来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纠正鼻腔异常的结构,包括鼻中隔矫正术、各种下鼻甲减容手术等;另一方面是降低鼻腔黏膜对各种异常刺激的敏感性,最主要的是神经阻断手术,包括岩翼管神经切断术及鼻后神经切断术等。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临床指南以及我们的实践经验,对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一些外科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鼻腔冲洗在变应性鼻炎防治中的应用
关凯,李丽莎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 北京 100730)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51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治疗药物在临床实践中会因为患者个体化差异、药物不良反应、治疗长期化导致其使用依从性下降,AR防治需要辅助或替代手段。鼻腔冲洗可以改善黏液流变学特性,通过去除变应原和炎性黏蛋白改善黏膜纤毛功能,进而开放鼻腔通道。鼻腔冲洗常见装置包括喷雾器、雾化器和挤压瓶;冲洗液所含钠、镁、锌、钙、钾和碳酸氢根各种离子, 对上皮细胞起着重要作用;冲洗液pH<7或ph>10会抑制纤毛摆动频率;糖精试验证实3%~5%高张冲洗液能增强健康受试者的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40 ℃冲洗液能更加显著减轻AR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并降低组胺释放;海水在促进细胞生长作用上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或稀释海水;丙酮酸钠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含丙酮酸钠的鼻腔喷雾剂能减轻季节性AR鼻眼结膜炎的症状评分并减少鼻用糖皮质激素用量;鼻腔冲洗有助于减少AR治疗药物使用量。作为一种局部物理治疗,鼻腔冲洗安全、方便、耐受性好、患者易于接受,可作为AR安全、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
基于整体观念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刘静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 北京 100091)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13

摘要: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的范畴,鼻鼽的病机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风寒异气为标,其中,肺气虚是鼻鼽的终极表现。将变应性鼻炎分为发作期、缓解期进行辨证论治,在发作期按照肺脾气虚、肺经郁热、脾肾亏虚、邪伏少阳的证型论治;在缓解期采取在关键时间节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进行干预的方式实现变应性鼻炎的治未病,同时配合针灸、贴敷等外治,并结合饮食、起居、情志等综合调养的方式防治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结膜炎的诊疗策略
接英,卢红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74

摘要:变应性结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眼部疾病,患病率高达15%~40%,包括季节性变应性结膜炎、常年性变应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以及巨乳头结膜炎等。变应性结膜炎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可能致盲。近年来,泪液细胞学检查和泪液特异性蛋白检测为变应性结膜炎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新型免疫抑制剂滴眼液在重症变应性结膜炎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季节性和常年变应性结膜炎治疗中有良好前景。


论著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预防性治疗观察
刘英1,叶小静1,赵春丽1,季青1,黄谦2
(1. 清华大学医院耳鼻喉科, 北京 100084;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京 100730)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08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预防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 方法 将120例季节性AR患者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非索非那定组、孟鲁司特组和对照组,前三组(预防治疗组)在症状发作前2周应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在用药前2周、用药后2周及4周对各症状、总症状以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RQLQ)进行分析。 结果 用药2周及4周后,预防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布地奈德组鼻部症状、总症状评分及rqlq均低于其他两组;非索非那定组眼部症状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孟鲁司特组鼻塞症状评分低于非索非那定组。 结论="">
苏南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结膜炎临床研究
薛建荣1,马敬1,蒋星2,胡志邦1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1.耳鼻咽喉科, 2.临床药学科, 江苏 常州 213001)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7.012

摘要:目的 分析苏南地区1~14岁患儿同时出现变应性鼻炎(AR)和变应性结膜炎(AC)的特应性分布状态、临床特征,以及变应性鼻结膜炎与其他变应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集2015年6月~2015年9月114例1~14岁具有变应性鼻结膜炎症状的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患儿病史资料,包括就诊年龄、性别、出现症状年龄、病史月数、个人过敏史、父母过敏史。采用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 Allergy Screen)筛查共计19类吸入组和食物组变应原特异性lgE(specific IgE, sIgE)及血清总IgE水平。归纳该组患儿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变应原致敏的分布状态, 按变应原类别及湿疹(EC)、荨麻疹或哮喘(AT)任一阳性分组分析各临床特征因子的影响作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特征与变应原致敏的相互关系。 结果 变应原筛查总阳性率为89.47%(102∕114);吸入组变应原、食物组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89.47%(102∕114)、57.9%(66∕114);排名前四的过敏原分别为户尘螨、混合真菌、牛奶、狗毛皮屑。其中户尘螨阳性率最高(60.5%),其次为混合真菌(46.49%)、牛奶(27.19%)、狗毛皮屑(22.81%)。88.6%(101∕114)可确诊为变应性鼻结膜炎,其余可暂视为非变应性鼻结膜炎。变应原阳性102例,其中27例(26.5%)为单一阳性;75例(73.5%)伴发其他变应原阳性。114例中,仅7例(6.1%)表现为单一变应性疾病,107例(93.9%)伴有其他变应性疾病。联合变应性疾病排序情况为(AR+AC+AT+EC)>(AR+AC+EC)>(AR+AC)>(AR+AC+AT)。 结论 苏南地区1~14岁变应性鼻结膜炎患儿致敏变应原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其中户尘螨阳性率最高,其次为混合真菌 。变应性鼻结膜炎变应原致敏多为早发、复合致敏,联合发生多种变应性疾病的可能性大。
皮肤点刺呈阳性的变应性结膜炎与变应原相关性分析
阳珊,姜洋,金玉梅,李莹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北京 100730)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7.171

摘要:目的 探究我国变应性结膜炎的常见变应原及变应原与变应性结膜炎临床特征相关性。 方法 收集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40例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均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出至少一种变应原。 结果 室内尘土、夏秋季花粉I、春季花粉II是最常见的变应原,同一患者可以同时被多种变应原致敏,且患者的瘙痒和球结膜充血评分随变应原阳性数量增加而加重;随着年龄增加,变应原阳性数量增加,且不同年龄阶段最常见的变应原存在差异;变应原阳性数量越多,合并全身其他变应性疾病风险增加。 结论 室内尘土和花粉是最常见的变应原,不同年龄阶段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常见变应原存在差异,对多种变应原过敏的患者更易合并全身其他变应性疾病。
苏皖健康人群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测定与分析
吴中飞1,怀德2,桂晓钟3,赵新1,周文成1,袁源1,田慧琴1,陆美萍1,程雷1,4,5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江苏 淮安 223002;
3.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4.南京医科大学国际变态反应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9;
5.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过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29)

DOI: 10.6040/j.issn.1673-3770.1.2017.019

摘要:目的 通过对苏皖地区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总IgE(tIgE)和特异性IgE(sIgE)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及意义。 方法 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和荧光免疫法,分别对苏皖地区接受健康体检的379例志愿者(男207例,女172例,17~64岁,中位数27岁)行血清tIgE和sIgE测定。血清tIgE水平≤100 kU/L为阴性,>100 kU/L为阳性;sIgE采用吸入性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0.35 ku/l(0级)为阴性,≥0.35="" ku/l(1级以上)为阳性。使用spss=""><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进行矫正(α=0.05 =0.008="" 3)。="">结果 379例健康志愿者中,血清tIgE水平介于1.48~1 903.22(中位数53.70)kU/L,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1),其中tige阳性和阴性者分别为129例(34.04%)和250例(65.96%);血清sige水平范围为0.01~45.20(中位数0.07)ku ,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p="0.207),其中sIgE阳性和阴性者分别为88例(23.22%)和291例(76.78%)。进一步分析,四个年龄组中血清tIgE水平在17~30岁年龄组最高(中位数62.18" ku/l,="" p="0.006),且男性tIgE水平在该年龄组最高(中位数80.60" ku/l,="" p="0.009)。血清sIgE水平在四个年龄组中无明显差异(P=0.318)。血清sIgE阳性人群中有67例(76.14%)tIgE水平">100 kU/L,而sIgE阴性人群中有62例(21.31%)tIgE水平>100 kU/L。血清tIgE阴性人群中sIgE阴性者占绝对多数(91.60%, P<><0.001)。>结论 苏皖地区健康成人的血清tIgE与sIgE水平具有较强的的相关性。低水平的血清tIgE(100 kU/L以下)有助于排除变态反应(变应原致敏),可作为一个临床参考指标。


综述


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上皮细胞免疫活性研究进展

沙骥超,张策,朱冬冬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吉林 长春130033)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7.228

摘要:鼻黏膜上皮细胞构成的物理和化学屏障是呼吸道接触外源性微生物、变应原和环境污染物等的第一道防线。除理化屏障功能,上皮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上皮细胞对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均具有重要的免疫调控功能,这种免疫调控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功能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上皮细胞与下游免疫细胞的相互信息传递。现就鼻黏膜上皮细胞与变应原及其他免疫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做一简要梳理。
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李莉珠1,吴卿1,易欣1,田理2
(1.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DOI: 10.6040/j.issn.1673-3770.0.2016.370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临床最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之一。中医药对AR的研究和防治已进入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水平,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是连接中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与纽带,建立能够较好地模拟具有中医证候的人类AR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该病的作用及其机制。

联系我们


电话:0531-883952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