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在一定程度可以说是朱元璋坐上皇位、建立大明王朝的九字真言策略。今天着重说一下其中的三个字“高筑墙”,而“高筑墙”中,最具有代表性、最为显著的当属朱元璋在明朝定都后修筑的南京城墙。 1366年,朱元璋开始着手修筑南京城墙,一直到1386年历经21年才修筑完成。城墙全长33.6公里,城基最宽处达到了30米,高度在14到21米之间,有城门13座,窝铺200座。明城墙的建成,不仅使南京城成为我国封建历史上在江南地带最大的都城,不仅是我国第一大城墙,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墙,没有之一。 为了修成这座城墙,朱元璋动用了全国5省28府以及152州县一共20万民工,用掉了3.5亿块巨大的城砖,极为坚固,防御力十分强悍。它的设计很独特,建造工艺精湛,即便是历经600多年的风雨,绝大部分城砖都十分完整,坚不可摧。工艺的精湛和独特的设计是明城墙如此坚固的两个原因,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时,为了保证城墙高质量,采取了一项特殊措施。 这项特殊措施就是明太祖当年创造性的使用了一项制度,便是质量责任到人的制度,而且还制定了十分严厉的惩罚措施,来保证制度能够实施到位。当时砌成墙用的3.5亿块城砖,每一块都是用优质的黏土或者是白瓷土烧成,重量在30到50斤之间。为了保证这些城砖的质量,谁烧制负责了哪些城砖,那这些城砖就刻上这些负责人的名字,如果出了差错,质量不合格,那不管时管理层的还是员工层的,即不管是监造官、提调官还是烧窑匠、制砖人,每个人都会受到惩罚,一个都跑不了。 现今如果去明城墙游玩,很容易就能够发现一些城砖上刻有铭文,也正是有了明太祖这种严格的责任到人制度,才使得明城墙创造了屹立六百年不倒的伟大奇迹。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奇闻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