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亲情之痛、人性以及情理

 菩提萨埵的驿站 2017-06-24

有网友发来长信息:

 

周天老师您好!有心事困惑很久,一直无法解脱,请您为我指点。

 

先说下我的情况,我的家庭比较特别,父母在我3岁时离婚,父亲在我上小学2年级时就生病去世了,所以我对生父的印象不深。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我妈是家庭妇女,只有初中文化,平时喜欢和邻居打麻将。后来母亲再婚,又生了个弟弟。母亲和继父眼里只有弟弟,对我这个女儿总是看不顺眼,平日里呼呼喝喝的总是嫌弃我,这也不会做,那也做不好,经常呵斥怒骂,有时还会动手打我,主要是我妈打,扯着我的头发朝脸打,打的啪啪响,有几次头发都被扯掉几块,嘴巴都打出血,尤其是在她打麻将输钱,心情不好的时候。小时候的我非常恐惧我妈打我,只觉得自己很笨,很想让他们满意,但是好像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不满意。在我十七八岁成大姑娘时她还会在邻居面前这么打我,我妈打我的时候骂得很难听,什么下贱货,丧门星、今后没人要的贱种,只能出去卖......我读高一时有次到要好的女同学家里玩,晚上回来快到10点钟,我妈就关上门不许我进屋,在里面叫骂到将近1个钟头,说我在外面去骚、去浪,还不如出去卖能挣钱。周围的邻居都听得见,直到11点多他们关灯睡觉,也不让我进门。我就在屋外独自坐了一夜,哭了一夜。我自己是个要强的人,想着自己争气,做出成绩来,让他们认同我,重视我。于是我发奋学习读书,进入初中后我的成绩经常在班级前5名,初二的期末还考了第一名,高中考上了我们县的重点一中。然而对于我取得的这些成绩,我妈从来没有表扬过我,在别人面前夸过我,我继父就不用说了,平时他就当我是不存在的。我妈这个态度让我很伤心,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对我这样苛刻?我自己加倍努力,决心要证明给她看我并不差劲。如今我大学毕业留在上海工作,还交了男朋友。上大学后我就很少回家了,今年春节回去,给我妈和弟弟买了很多年货和礼物,但是刚过完除夕,大年初一我妈就让我出6万块钱说要盖老家房子。我才毕业2年,男朋友也是老家县城的普通人家,现在上海的房价都这么贵,我们自己每月租房都要花掉半个月的工资,有很大的压力,自己结婚买房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我给我妈说目前最多只能拿出1万元,她就很不高兴,说隔壁邻居盖4层的房子都是儿子女儿出的钱20几万元,你在大上海挣钱就只拿1万出来,真是白养了你,接着就是数落我,骂我和男朋友都不中用读那么多书还是废物,我是哭着离开家,年初一就回了上海。

 

看到别人的家庭那么温馨幸福,父母对子女那么慈爱,我是多么地羡慕和嫉妒啊。为什么我的命是这样呢?父亲早亡,我对父爱没有什么印象,唯一最亲的母亲,为什么让我感觉不到一丝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总是伤害和打击我?很多时候,我心里憋着一股情绪,怨恨我妈的情绪,随即又有负罪感,毕竟她是我的亲妈,把我养大,我居然恨自己的母亲,自己是不是很邪恶?感到很纠缠,难受的感觉。我曾经找过算命的算过,他说我前辈子欠我爸妈债,所以今生是克父母的命,注定要还父母孽债。这个我实在理解不了为什么我欠了孽债。我把家里的事说给男朋友听,他很惊讶,因为他是在和睦的家庭里长大的,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他就劝我不要和我妈计较,千万不能记恨我妈,说天下的父母没有不心疼子女的,都是一心为子女好的,只是我妈的文化不高说话的方式不好,你现在还不能理解,等我们有了自己子女了就能理解我妈了。我听着他的话,怎么感觉这么可笑呢,他说的一点儿也到不了我心里去,完全接受不了。

 

周天老师,看了您的天人学文章,我感觉很有道理,您能否从天人学的角度为我分析一下,我应该怎么看待我妈。如何对待自己家里的这些问题呢?另外,由于童年的这些痛苦记忆,我对抚养小孩有担心,怕做不到合格的母亲,我想做丁克,不打算要小孩,您觉得对吗?

 

 

本人答复:

 

你好!感谢你的信任!我不是老师,还没有考过教师资格证,你叫我周天即可,我也不是知音大姐,但是既然您对我无保留地倾诉信任,我就从天人学的角度为你提供些参考意见:

 

首先,你男朋友说的是错的。“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父母没有不心疼自己子女,一心为子女好的”,说这个话的如果不是阅历浅薄思想呆萌的糊涂,就是有意睁着眼讲瞎话,说明他不清楚父母是什么,人性是什么。不过没有了解天人学,这也难怪。建议首先让他看看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闻报道吧:

 

留学美国女博士赵庆香和自己的双硕士学位的丈夫回国探亲时,一起被父亲砍死

http://news.sohu.com/20160225/n438435281.shtml

 

禽兽父亲强奸亲生女称自己孩子玩玩无所谓

http://news.qq.com/a/20091225/001456.htm

 

 

母亲将8岁亲生女儿杀害焚尸灭迹

http://news.sina.com.cn/s/2012-12-20/175625859074.shtml

 

......

 

一味高唱亲情赞歌的人,应该看到还有这样一些禽兽父母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视而不见,避而不谈,高唱感恩的心。天地之间,亲情为大。父母亲情、养育之恩是值得赞颂和感恩的。然而人性是复杂多面的,灵魂是善恶不齐的。那些在和睦家庭中的成长起来的幸福的人,很难接受和理解世界上怎么还会有报道中的这些父母存在,他们虽具人之形体,实为衣冠禽兽。枉为人之父母,玷污这个称呼。

 

那么,父母和子女之间实质上是什么关系呢?相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上天派给你的学生。养育孩子是父母面临的一道重要考题,答好这道题,你能得很多积分,答不好的话,你将失去很多积分。那么怎么才能答好这道题呢?为人父母者,首先要搞明白上天让孩子来跟你学什么,除了学习生活的知识和一些技能外,最重要的是学习做人、挣分。身教胜于言传,想让孩子做好一个人,你自己先要做到才行,实际上,父母是在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告诉孩子怎么去修行挣取积分。可叹世间有太多不合格的父母,自己做人都做得一塌糊涂,积分成绩惨不忍睹,还一直压制、伤害着子女。普通外人,还没有那些途径和能力穿透我们心灵的层层铠甲,伤害到我们的内心。反而是亲人,能对我们造成巨大的伤害。越是至亲,伤害越重。孩子好不容易轮到个入世修分的机会,反而被这些不合格的父母给误导、耽搁了。

 

对于子女来说,要认识到父母不是固定的人生职位,它只是灵魂修行途中要扮演的临时角色之一。为了从不同方面考核灵魂的各项能力和表现,上天安排每个灵魂在不同的时段,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此时为人子女,彼时为人父母;今生你的父母,可能就是前世你的子女或其他亲人。父母和子女,大家都是来应试修行挣分的灵魂,今生父母的等级能力和人性品质,不一定就高于我们,能够胜任引导、培育我们提升能量等级的责任。父母和子女,只不过是入世和考核的时间不同,期限错开,今世扮演的身份角色各异罢了。明白了以上这些,我们对于父母的角色,就会有更加清醒现实的认识和宽容。如果您的父母是慈爱智慧上进负责的,那么恭喜你拥有家庭的幸福,人生起步的良好基础;如果您的父母是暴戾冷漠愚钝缺少责任心的,那么这将是对你人生修行的一个磨砺考验;如果很不幸,遇见了诸如报道中的禽兽父母,那么你今生的考核是拿到了难度模式较高的试卷了,具体分析和说明,请看本人文章《天机揭秘之(四)---假如上天给你一副烂牌》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02c810102w488.html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看清楚了这一点,对于父母给我们造成的不快,乃至伤害,我们是不是能够去除困惑,多些体谅和豁达呢?

 

人之所以区别于兽类,是因为人具有人性。何为人性?天人学指出:人性是主动利于与非我存在和平合作的禀性,为高等级灵魂培养、修行、考核之首要品质,亦是晋升天人所必须达标之基础。(非我存在,是指除自身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修行人性,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性品质,掌控自身的兽性和魔性,让自己成为一个顺应天道要求、意识能量不断提升、有情趣有品格、懂规则会生活的高等级灵魂。如果人性分数不合格,这个灵魂做人也就到头了,低于一定积分值的话,下一世免不了降低等级,与猪牛犬马沦为一伍。

 

我们的灵魂来这个物界,就是来挣分参加选拔赛的。地球就相当于一个大学校,人在做,天在算。我们每天的表现,都被我们身体中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上传,备份在案,作为考核结束清账评分的依据。人们往往有个思想误区,认为自己对身体是拥有主权的,其实不然,你的这具身体,从受精卵细胞开始,就带有上天设定好的各种信息,以及成长、发育、衰亡等一系列程序,这些是你丝毫做不了主的,因此你对身体只有使用权,并没有主权,此身不过是供你临时使用的一具躯壳,让你的灵魂暂存其中,进行人间的修炼。看透这些道理,才能真正了悟生死。来到红尘世间,一轮宇期的学期,就是让各位根据自己的本性和造化,历经不同的角色,锻炼进化灵魂的人性。经过万轮千劫的修行考核之后,去定位自己最终的归宿。

 

生而为人要经过多番历练,真正的修行,只有投身到热闹非凡的社会中,经风见雨历坎坷,哭过笑过成败过,才能让灵魂得到磨炼和成长。什么样的爱恨情仇都有见过,也都经历过了。千事万事经历遍,本性优劣自分明。历经悲欢离合,见惯雪月风花,多世轮回,扮着不同的身份角色,体验着多味的人生,积攒了强大的意识能量。轮回是灵魂在世间进化存在的元规则。要明白红尘几十载,人世这一遭,只是上天安排的一次修行体验和考核历程。看明白这一点,不管是出生在父慈母爱的幸福家庭,还是成长于疯妈傻爸的破落家境,(具体事例分析见本人文章《疯妈傻爸破落家的物质条件,决定产生了优秀的灵魂?》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02c810102ws8f.html),都只是领到上天发下的A、B、C试卷的不同,都会平静地接受和对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冷静面对,认真答好自己面前的考卷。

 

此外,新闻报道中被农民父亲杀害的留学美国女博士赵庆香夫妇,由于对待父母的认知态度和具体处事方式有很大的问题,最终招致杀身之祸。尽管他们在所学专业上读到了博士,然而并没有认识到人性和灵魂的差异,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实质,在这方面他们还是很幼稚的。人的本质是灵魂,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是灵魂之间能量等级的差别。当这种等级的差别达到一定的距离程度时,将不可避免地无法沟通与调和,这是不能强求的。故孔子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见《论语·雍也篇》)意思就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等的智慧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等的智慧学问。认清了这一点,即使是在家人之间,也不要为无法沟通、不被理解而自困烦恼。听不进去的话,是废话;理解不了的话,无心去理解的话,也是废话。不管这些话多有道理,多合情理方向和对象的选择,远远要比做事的方法和努力更为重要。赵庆香的父亲赵玉令,一再逼迫赵庆香夫妻出钱买房,遭受拒绝时就已经陷入歇斯底里了,此时女儿还去一再沟通,妄求满脑子小农意识的农民父亲能够理解自己的难处,只会触发其兽性的疯狂发作,导致了其挥斧相向,绝杀至亲。就是被逮捕在法庭审判之时,赵玉令还坚称对杀死女儿女婿的行为并不后悔。一些灵魂,不管在人世扮演着什么角色,其本性实质是刚从兽魂升级为人魂,或者投胎为人轮回的次数很少,缺乏人性的磨砺和情感的体悟,需要多次轮回投胎的历练,这一世是很难在一个层面上沟通的。

 

 

那么,该如何正确对待父母呢?如果摊上那些不合格的父母,甚至很不好彩遭遇到禽兽父母,该如何处之?人类的社会关系纷繁复杂,人们的社会地位角色千面万相,居上位者与处下位者之间存在着不对等,是非对错又如何判定呢?

 

不用急,老祖宗早就给出过我们答案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华夏传统文化正是一整套悟天意、正心行、经世致用的绝学,孔圣人创立的儒家思想就是专门解决人性人心问题的。在这一点上,中华文化与西方的科学是截然不同的,西方的科学是没有资格与能力来相比的。西方人是把宇宙交给科学,对于人生,他们的科学是无能为力的。而中国人则是把宇宙和人生合在一起,从来不分开的儒家思想从和合原则出发,针对社会地位不同的阶层,提出了仁、忠等思想,要求上位者要仁义,下位者要忠义,双方共同遵守,谁先破坏谁是罪恶者,对罪恶者的反抗和制裁是正义的。领导与群众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能用这样的思想来维系和谐顺畅,只不过在家庭关系上,把“仁与忠”改称“慈与孝”罢了。

 

《论语·颜渊》有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段话翻译为白话是: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君”这个字,在甲骨文当中的写法是:一个手拿了一根拐杖,下面有一个口。这个字在甲骨文当中表示:一个年高德重的老前辈,手里拄着拐杖在那里指导工作。“君”的原意是能让人信服、道德高尚的人。古时被人们认为是有资格担当首领的人,才能称之为“君”。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个“君”字是用作名词,而第二个“君”字则是用作动词。“君君”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领导人,那你就应当以领导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臣臣”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臣子,就要按照臣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父父”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履行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要按照当一个父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子子”就是要让每一个子女都要做到子女应为的本分。意思很明确:君要行君道,臣要行臣道,父要行父道,子要行子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到今天的社会,就是要形成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社会契约规则,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做领导有何权利义务?做属下有何权利义务?做父母有何权利义务?做子女有何权利义务?做官员有何权利义务?做公民有何权利义务?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便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伦常归位,秩序井然,社会就会和谐、公平。

 

中华文化,是以“道”来作为评判标准和行事原则的,凡事看它是不是符合天道,而不是机械呆板的愚忠愚孝。朝廷、君王是仁义的,那么作为臣子百姓,就要尽忠义,忠君爱国;朝廷、君王如果是暴虐无道的,那么作为臣子百姓,就要挺身而出替天行道。夏桀商纣,昏庸无道,成汤周武,伐之以道;强秦无道,刘项起兵,火烧阿房,二世即亡;蒙元残暴,遍地饿殍,太祖布衣,奋起抗暴。在君臣关系中,君是主导的方面。君主对臣下是什么态度,臣下对君主就会是相应的态度。《孟子·离娄下》有载: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论语·泰伯》有载: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同样,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首先父母要有一个做父母的样子,“父父,子子”、“父慈子孝”,若父不慈,不为父道,做成兽父,子女也就无谓孝不孝了。

 

 

真正的中华文化儒家思想,是经世致用的学问,绝不是腐朽僵硬的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董仲舒的发明创造,后来被朱熹所延伸发扬。汉代的董仲舒最早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朱熹则将三纲五常规范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建立一套以父权、夫权、男权为中心的宗法观念和森严秩序,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朱子语类》)卷一),强调等级尊卑不可逾越。所谓的三纲五常和孔子思想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孔子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话,结果被没有文化的人认为是在鼓吹等级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含义深刻,不是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所能够理解的。

 

一些人以为孔子是一个伪君子、伪道德家。然而,翻遍《论语》全篇,看不出孔子有任何的虚伪表现和言论。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学问,反而会知道历史上真正的孔子,是一个品格高尚、具有纯洁的情操、博大的胸怀的人,是一个真性情、非常有人味的人。《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言论和事迹表明,孔子的智商和情商都极高,他绝不是一个迂腐的书呆子。这都是后世他的思想理论敌人或者愚蠢的人对他的栽赃或者误解。看来,自古圣贤多寂寞,能真正理解圣人的人,不多啊。

 

孔子编著的《诗经》作品中有偷情也有野合,其中的少年风流倜傥,少女春情荡漾。孔子在《论语·八佾篇》中言:“《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是一个非常有人味的人,生活中的孔子曾经被美女南子勾引过,庄子曾打趣他见到南国美少女就与之调情。《论语·述而篇》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白话翻译: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孔子博学而有谋略。心中有道而又懂得权宜变通。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经过一个叫蒲邑的地方。这时卫国大夫公孙叔占据蒲邑反叛卫国,扣留了孔子一行人,对孔子说:“如果你们答应不返回卫国,就放你们过去。”。于是孔子和他们订立了盟约,蒲邑人放孔子通过蒲城的东门。一离开蒲邑,孔子一行立即直接返回卫都。弟子子贡说:“刚才订立的盟誓不算数了?”孔子说:“这是违心订立的盟约,神灵是不会听信的。”

 

《论语·述而篇》记载: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白话翻译: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论语·卫灵公篇》记载: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白话翻译: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真正的天道天理,是充满人性的。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此乃道之理。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生情与修道,二者并无相碍。不悟情心,难通道理。天道即人道,佛性即人性,否则,我们怎么可能接受一个毫无人性的佛呢?

 

新闻可以作假,宣传可以作假,历史可以作假,甚至对圣人的思想记述也可以篡改歪曲,然而人心是做不了假的。你的心里憋着一股怨恨母亲的情绪,这是你母亲当年所作所为的恶因所结出的恶果。世上有几件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其中包括: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是代替不了的;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学习领悟;无缘不能度,无缘之人,即使是听到真法,也是没有这个认知能力去接受和开悟的。故而你对母亲的怨恨情绪,不必有过多的负罪感,因为这是她自身所造的因果。但是你要学会放下。

 

 

自己的价值并非一定要得到家人的认可才能成立,尤其是在注定今生无法沟通与理解的情况下。上天赋予我们人身,也赋予我们责任:向自己负责,向天地负责。你的朋友、老师、同行、客户、社会对你价值的认可,比家人对你的认可更为重要。只有当你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和体悟时,对家人和亲情的依赖,才不会对你有致命的影响,你也就摆脱了亲情的伤害。

 

每个家庭都有各种各样的苦恼,真正的幸福在内心,只有自己知道,外人永远无法知道。人家说自己幸福,你就相信吗?你觉得人家幸福,他就真的幸福吗?也许现在的希拉里,正在生老公克林顿的气呢。人生如行车,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人生之路沿途目光感受领悟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到最后,你会发现,最终的成功与美好,都是来源于人生的努力、内心的宁静、领悟的提升、自身的修行。

 

至于丁克的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选择。但是,从天道的角度来看,不生育违背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生育后代、维持人类的繁衍,也是生而为人应尽的责任。

 

上天给我们的身体配置了生殖系统,赋予了生育功能,就是给了我们生儿育女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天道的安排。人的一生,没有为人父母的经历,是不完整的人生。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哲理;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感恩和回报。这些都是上天有意安排给人的修行成长机会,有悟性、善学习的人会从中体悟到上天要人明了的天理,增加自己的修行积分。

 

从上天安排的角度而言,生儿育女就是为符合条件的高级灵魂提供转世为人的修位。生育和抚养后代,也是作为人一生修行的必修课程。想像一下,满分试卷里有100分,其中属于生育和抚养后代的题目占30分(打个比方),你自动放弃回答做这一部分的题目,对于你一生的修行积分来说,是不是非常遗憾和不利呢?

 

 

我们在人世活上几十年是为什么?有什么意义?这是个最关键的认识问题。看清了自己,很多世事就看穿啦,看穿了世事,也就看透了人生。烦恼来自欲念,欲念来自内心,欲随心转,喜乐自现。想要了却烦恼,就要改变自己的内心。

 

学习掌握了天人学,就能意识到我们真正的身份,来人世这一趟的目的和意义,这时看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角度。对于很多东西就不会看得太重啦,以至于像之前那样把自己压倒。我们这时就会有一种戏感,演员上戏出演的感觉。优秀的演员既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沉浸在剧情角色中,心底里又时刻清醒着自己真正的身份,努力把戏份演好,以获取事业的成功和自身的成长。我们要努力把此生的这一集戏份演好,符合导演的要求和评分的规则,以争取得到好评和高分。

 

其他具体的问题,我是没有办法替您一一解答了,每个人生活中,都有自己千差万别的问题,我只能从认识和定位方面,从“心”的角度给您以上的交流建议,希望能有用于你。

 


作者:周天   2016年10月10日(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博客链接)

 了生死、知天地、悟人生、明实意。

 QQ:59860527 ; 天人学QQ群:335837551

 周天灵宇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560292481★作者:周天 

 

 

有网友发来长信息:

 

周天老师您好!有心事困惑很久,一直无法解脱,请您为我指点。

 

先说下我的情况,我的家庭比较特别,父母在我3岁时离婚,父亲在我上小学2年级时就生病去世了,所以我对生父的印象不深。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我妈是家庭妇女,只有初中文化,平时喜欢和邻居打麻将。后来母亲再婚,又生了个弟弟。母亲和继父眼里只有弟弟,对我这个女儿总是看不顺眼,平日里呼呼喝喝的总是嫌弃我,这也不会做,那也做不好,经常呵斥怒骂,有时还会动手打我,主要是我妈打,扯着我的头发朝脸打,打的啪啪响,有几次头发都被扯掉几块,嘴巴都打出血,尤其是在她打麻将输钱,心情不好的时候。小时候的我非常恐惧我妈打我,只觉得自己很笨,很想让他们满意,但是好像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不满意。在我十七八岁成大姑娘时她还会在邻居面前这么打我,我妈打我的时候骂得很难听,什么下贱货,丧门星、今后没人要的贱种,只能出去卖......我读高一时有次到要好的女同学家里玩,晚上回来快到10点钟,我妈就关上门不许我进屋,在里面叫骂到将近1个钟头,说我在外面去骚、去浪,还不如出去卖能挣钱。周围的邻居都听得见,直到11点多他们关灯睡觉,也不让我进门。我就在屋外独自坐了一夜,哭了一夜。我自己是个要强的人,想着自己争气,做出成绩来,让他们认同我,重视我。于是我发奋学习读书,进入初中后我的成绩经常在班级前5名,初二的期末还考了第一名,高中考上了我们县的重点一中。然而对于我取得的这些成绩,我妈从来没有表扬过我,在别人面前夸过我,我继父就不用说了,平时他就当我是不存在的。我妈这个态度让我很伤心,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对我这样苛刻?我自己加倍努力,决心要证明给她看我并不差劲。如今我大学毕业留在上海工作,还交了男朋友。上大学后我就很少回家了,今年春节回去,给我妈和弟弟买了很多年货和礼物,但是刚过完除夕,大年初一我妈就让我出6万块钱说要盖老家房子。我才毕业2年,男朋友也是老家县城的普通人家,现在上海的房价都这么贵,我们自己每月租房都要花掉半个月的工资,有很大的压力,自己结婚买房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我给我妈说目前最多只能拿出1万元,她就很不高兴,说隔壁邻居盖4层的房子都是儿子女儿出的钱20几万元,你在大上海挣钱就只拿1万出来,真是白养了你,接着就是数落我,骂我和男朋友都不中用读那么多书还是废物,我是哭着离开家,年初一就回了上海。

 

看到别人的家庭那么温馨幸福,父母对子女那么慈爱,我是多么地羡慕和嫉妒啊。为什么我的命是这样呢?父亲早亡,我对父爱没有什么印象,唯一最亲的母亲,为什么让我感觉不到一丝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总是伤害和打击我?很多时候,我心里憋着一股情绪,怨恨我妈的情绪,随即又有负罪感,毕竟她是我的亲妈,把我养大,我居然恨自己的母亲,自己是不是很邪恶?感到很纠缠,难受的感觉。我曾经找过算命的算过,他说我前辈子欠我爸妈债,所以今生是克父母的命,注定要还父母孽债。这个我实在理解不了为什么我欠了孽债。我把家里的事说给男朋友听,他很惊讶,因为他是在和睦的家庭里长大的,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他就劝我不要和我妈计较,千万不能记恨我妈,说天下的父母没有不心疼子女的,都是一心为子女好的,只是我妈的文化不高说话的方式不好,你现在还不能理解,等我们有了自己子女了就能理解我妈了。我听着他的话,怎么感觉这么可笑呢,他说的一点儿也到不了我心里去,完全接受不了。

 

周天老师,看了您的天人学文章,我感觉很有道理,您能否从天人学的角度为我分析一下,我应该怎么看待我妈。如何对待自己家里的这些问题呢?另外,由于童年的这些痛苦记忆,我对抚养小孩有担心,怕做不到合格的母亲,我想做丁克,不打算要小孩,您觉得对吗?

 

 

本人答复:

 

你好!感谢你的信任!我不是老师,还没有考过教师资格证,你叫我周天即可,我也不是知音大姐,但是既然您对我无保留地倾诉信任,我就从天人学的角度为你提供些参考意见:

 

首先,你男朋友说的是错的。“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父母没有不心疼自己子女,一心为子女好的”,说这个话的如果不是阅历浅薄思想呆萌的糊涂,就是有意睁着眼讲瞎话,说明他不清楚父母是什么,人性是什么。不过没有了解天人学,这也难怪。建议首先让他看看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闻报道吧:

 

留学美国女博士赵庆香和自己的双硕士学位的丈夫回国探亲时,一起被父亲砍死

http://news.sohu.com/20160225/n438435281.shtml

 

禽兽父亲强奸亲生女称自己孩子玩玩无所谓

http://news.qq.com/a/20091225/001456.htm

 

 

母亲将8岁亲生女儿杀害焚尸灭迹

http://news.sina.com.cn/s/2012-12-20/175625859074.shtml

 

......

 

一味高唱亲情赞歌的人,应该看到还有这样一些禽兽父母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视而不见,避而不谈,高唱感恩的心。天地之间,亲情为大。父母亲情、养育之恩是值得赞颂和感恩的。然而人性是复杂多面的,灵魂是善恶不齐的。那些在和睦家庭中的成长起来的幸福的人,很难接受和理解世界上怎么还会有报道中的这些父母存在,他们虽具人之形体,实为衣冠禽兽。枉为人之父母,玷污这个称呼。

 

那么,父母和子女之间实质上是什么关系呢?相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上天派给你的学生。养育孩子是父母面临的一道重要考题,答好这道题,你能得很多积分,答不好的话,你将失去很多积分。那么怎么才能答好这道题呢?为人父母者,首先要搞明白上天让孩子来跟你学什么,除了学习生活的知识和一些技能外,最重要的是学习做人、挣分。身教胜于言传,想让孩子做好一个人,你自己先要做到才行,实际上,父母是在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告诉孩子怎么去修行挣取积分。可叹世间有太多不合格的父母,自己做人都做得一塌糊涂,积分成绩惨不忍睹,还一直压制、伤害着子女。普通外人,还没有那些途径和能力穿透我们心灵的层层铠甲,伤害到我们的内心。反而是亲人,能对我们造成巨大的伤害。越是至亲,伤害越重。孩子好不容易轮到个入世修分的机会,反而被这些不合格的父母给误导、耽搁了。

 

对于子女来说,要认识到父母不是固定的人生职位,它只是灵魂修行途中要扮演的临时角色之一。为了从不同方面考核灵魂的各项能力和表现,上天安排每个灵魂在不同的时段,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此时为人子女,彼时为人父母;今生你的父母,可能就是前世你的子女或其他亲人。父母和子女,大家都是来应试修行挣分的灵魂,今生父母的等级能力和人性品质,不一定就高于我们,能够胜任引导、培育我们提升能量等级的责任。父母和子女,只不过是入世和考核的时间不同,期限错开,今世扮演的身份角色各异罢了。明白了以上这些,我们对于父母的角色,就会有更加清醒现实的认识和宽容。如果您的父母是慈爱智慧上进负责的,那么恭喜你拥有家庭的幸福,人生起步的良好基础;如果您的父母是暴戾冷漠愚钝缺少责任心的,那么这将是对你人生修行的一个磨砺考验;如果很不幸,遇见了诸如报道中的禽兽父母,那么你今生的考核是拿到了难度模式较高的试卷了,具体分析和说明,请看本人文章《天机揭秘之(四)---假如上天给你一副烂牌》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02c810102w488.html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看清楚了这一点,对于父母给我们造成的不快,乃至伤害,我们是不是能够去除困惑,多些体谅和豁达呢?

 

人之所以区别于兽类,是因为人具有人性。何为人性?天人学指出:人性是主动利于与非我存在和平合作的禀性,为高等级灵魂培养、修行、考核之首要品质,亦是晋升天人所必须达标之基础。(非我存在,是指除自身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修行人性,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性品质,掌控自身的兽性和魔性,让自己成为一个顺应天道要求、意识能量不断提升、有情趣有品格、懂规则会生活的高等级灵魂。如果人性分数不合格,这个灵魂做人也就到头了,低于一定积分值的话,下一世免不了降低等级,与猪牛犬马沦为一伍。

 

我们的灵魂来这个物界,就是来挣分参加选拔赛的。地球就相当于一个大学校,人在做,天在算。我们每天的表现,都被我们身体中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上传,备份在案,作为考核结束清账评分的依据。人们往往有个思想误区,认为自己对身体是拥有主权的,其实不然,你的这具身体,从受精卵细胞开始,就带有上天设定好的各种信息,以及成长、发育、衰亡等一系列程序,这些是你丝毫做不了主的,因此你对身体只有使用权,并没有主权,此身不过是供你临时使用的一具躯壳,让你的灵魂暂存其中,进行人间的修炼。看透这些道理,才能真正了悟生死。来到红尘世间,一轮宇期的学期,就是让各位根据自己的本性和造化,历经不同的角色,锻炼进化灵魂的人性。经过万轮千劫的修行考核之后,去定位自己最终的归宿。

 

生而为人要经过多番历练,真正的修行,只有投身到热闹非凡的社会中,经风见雨历坎坷,哭过笑过成败过,才能让灵魂得到磨炼和成长。什么样的爱恨情仇都有见过,也都经历过了。千事万事经历遍,本性优劣自分明。历经悲欢离合,见惯雪月风花,多世轮回,扮着不同的身份角色,体验着多味的人生,积攒了强大的意识能量。轮回是灵魂在世间进化存在的元规则。要明白红尘几十载,人世这一遭,只是上天安排的一次修行体验和考核历程。看明白这一点,不管是出生在父慈母爱的幸福家庭,还是成长于疯妈傻爸的破落家境,(具体事例分析见本人文章《疯妈傻爸破落家的物质条件,决定产生了优秀的灵魂?》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02c810102ws8f.html),都只是领到上天发下的A、B、C试卷的不同,都会平静地接受和对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冷静面对,认真答好自己面前的考卷。

 

此外,新闻报道中被农民父亲杀害的留学美国女博士赵庆香夫妇,由于对待父母的认知态度和具体处事方式有很大的问题,最终招致杀身之祸。尽管他们在所学专业上读到了博士,然而并没有认识到人性和灵魂的差异,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实质,在这方面他们还是很幼稚的。人的本质是灵魂,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是灵魂之间能量等级的差别。当这种等级的差别达到一定的距离程度时,将不可避免地无法沟通与调和,这是不能强求的。故孔子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见《论语·雍也篇》)意思就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等的智慧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等的智慧学问。认清了这一点,即使是在家人之间,也不要为无法沟通、不被理解而自困烦恼。听不进去的话,是废话;理解不了的话,无心去理解的话,也是废话。不管这些话多有道理,多合情理方向和对象的选择,远远要比做事的方法和努力更为重要。赵庆香的父亲赵玉令,一再逼迫赵庆香夫妻出钱买房,遭受拒绝时就已经陷入歇斯底里了,此时女儿还去一再沟通,妄求满脑子小农意识的农民父亲能够理解自己的难处,只会触发其兽性的疯狂发作,导致了其挥斧相向,绝杀至亲。就是被逮捕在法庭审判之时,赵玉令还坚称对杀死女儿女婿的行为并不后悔。一些灵魂,不管在人世扮演着什么角色,其本性实质是刚从兽魂升级为人魂,或者投胎为人轮回的次数很少,缺乏人性的磨砺和情感的体悟,需要多次轮回投胎的历练,这一世是很难在一个层面上沟通的。

 

 

那么,该如何正确对待父母呢?如果摊上那些不合格的父母,甚至很不好彩遭遇到禽兽父母,该如何处之?人类的社会关系纷繁复杂,人们的社会地位角色千面万相,居上位者与处下位者之间存在着不对等,是非对错又如何判定呢?

 

不用急,老祖宗早就给出过我们答案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华夏传统文化正是一整套悟天意、正心行、经世致用的绝学,孔圣人创立的儒家思想就是专门解决人性人心问题的。在这一点上,中华文化与西方的科学是截然不同的,西方的科学是没有资格与能力来相比的。西方人是把宇宙交给科学,对于人生,他们的科学是无能为力的。而中国人则是把宇宙和人生合在一起,从来不分开的儒家思想从和合原则出发,针对社会地位不同的阶层,提出了仁、忠等思想,要求上位者要仁义,下位者要忠义,双方共同遵守,谁先破坏谁是罪恶者,对罪恶者的反抗和制裁是正义的。领导与群众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能用这样的思想来维系和谐顺畅,只不过在家庭关系上,把“仁与忠”改称“慈与孝”罢了。

 

《论语·颜渊》有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段话翻译为白话是: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君”这个字,在甲骨文当中的写法是:一个手拿了一根拐杖,下面有一个口。这个字在甲骨文当中表示:一个年高德重的老前辈,手里拄着拐杖在那里指导工作。“君”的原意是能让人信服、道德高尚的人。古时被人们认为是有资格担当首领的人,才能称之为“君”。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个“君”字是用作名词,而第二个“君”字则是用作动词。“君君”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领导人,那你就应当以领导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臣臣”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臣子,就要按照臣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父父”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履行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要按照当一个父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子子”就是要让每一个子女都要做到子女应为的本分。意思很明确:君要行君道,臣要行臣道,父要行父道,子要行子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到今天的社会,就是要形成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社会契约规则,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做领导有何权利义务?做属下有何权利义务?做父母有何权利义务?做子女有何权利义务?做官员有何权利义务?做公民有何权利义务?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便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伦常归位,秩序井然,社会就会和谐、公平。

 

中华文化,是以“道”来作为评判标准和行事原则的,凡事看它是不是符合天道,而不是机械呆板的愚忠愚孝。朝廷、君王是仁义的,那么作为臣子百姓,就要尽忠义,忠君爱国;朝廷、君王如果是暴虐无道的,那么作为臣子百姓,就要挺身而出替天行道。夏桀商纣,昏庸无道,成汤周武,伐之以道;强秦无道,刘项起兵,火烧阿房,二世即亡;蒙元残暴,遍地饿殍,太祖布衣,奋起抗暴。在君臣关系中,君是主导的方面。君主对臣下是什么态度,臣下对君主就会是相应的态度。《孟子·离娄下》有载: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论语·泰伯》有载: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同样,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首先父母要有一个做父母的样子,“父父,子子”、“父慈子孝”,若父不慈,不为父道,做成兽父,子女也就无谓孝不孝了。

 

 

真正的中华文化儒家思想,是经世致用的学问,绝不是腐朽僵硬的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董仲舒的发明创造,后来被朱熹所延伸发扬。汉代的董仲舒最早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朱熹则将三纲五常规范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建立一套以父权、夫权、男权为中心的宗法观念和森严秩序,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朱子语类》)卷一),强调等级尊卑不可逾越。所谓的三纲五常和孔子思想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孔子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话,结果被没有文化的人认为是在鼓吹等级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含义深刻,不是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所能够理解的。

 

一些人以为孔子是一个伪君子、伪道德家。然而,翻遍《论语》全篇,看不出孔子有任何的虚伪表现和言论。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学问,反而会知道历史上真正的孔子,是一个品格高尚、具有纯洁的情操、博大的胸怀的人,是一个真性情、非常有人味的人。《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言论和事迹表明,孔子的智商和情商都极高,他绝不是一个迂腐的书呆子。这都是后世他的思想理论敌人或者愚蠢的人对他的栽赃或者误解。看来,自古圣贤多寂寞,能真正理解圣人的人,不多啊。

 

孔子编著的《诗经》作品中有偷情也有野合,其中的少年风流倜傥,少女春情荡漾。孔子在《论语·八佾篇》中言:“《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是一个非常有人味的人,生活中的孔子曾经被美女南子勾引过,庄子曾打趣他见到南国美少女就与之调情。《论语·述而篇》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白话翻译: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孔子博学而有谋略。心中有道而又懂得权宜变通。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经过一个叫蒲邑的地方。这时卫国大夫公孙叔占据蒲邑反叛卫国,扣留了孔子一行人,对孔子说:“如果你们答应不返回卫国,就放你们过去。”。于是孔子和他们订立了盟约,蒲邑人放孔子通过蒲城的东门。一离开蒲邑,孔子一行立即直接返回卫都。弟子子贡说:“刚才订立的盟誓不算数了?”孔子说:“这是违心订立的盟约,神灵是不会听信的。”

 

《论语·述而篇》记载: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白话翻译: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论语·卫灵公篇》记载: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白话翻译: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真正的天道天理,是充满人性的。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此乃道之理。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生情与修道,二者并无相碍。不悟情心,难通道理。天道即人道,佛性即人性,否则,我们怎么可能接受一个毫无人性的佛呢?

 

新闻可以作假,宣传可以作假,历史可以作假,甚至对圣人的思想记述也可以篡改歪曲,然而人心是做不了假的。你的心里憋着一股怨恨母亲的情绪,这是你母亲当年所作所为的恶因所结出的恶果。世上有几件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其中包括: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是代替不了的;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学习领悟;无缘不能度,无缘之人,即使是听到真法,也是没有这个认知能力去接受和开悟的。故而你对母亲的怨恨情绪,不必有过多的负罪感,因为这是她自身所造的因果。但是你要学会放下。

 

 

自己的价值并非一定要得到家人的认可才能成立,尤其是在注定今生无法沟通与理解的情况下。上天赋予我们人身,也赋予我们责任:向自己负责,向天地负责。你的朋友、老师、同行、客户、社会对你价值的认可,比家人对你的认可更为重要。只有当你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和体悟时,对家人和亲情的依赖,才不会对你有致命的影响,你也就摆脱了亲情的伤害。

 

每个家庭都有各种各样的苦恼,真正的幸福在内心,只有自己知道,外人永远无法知道。人家说自己幸福,你就相信吗?你觉得人家幸福,他就真的幸福吗?也许现在的希拉里,正在生老公克林顿的气呢。人生如行车,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人生之路沿途目光感受领悟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到最后,你会发现,最终的成功与美好,都是来源于人生的努力、内心的宁静、领悟的提升、自身的修行。

 

至于丁克的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选择。但是,从天道的角度来看,不生育违背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生育后代、维持人类的繁衍,也是生而为人应尽的责任。

 

上天给我们的身体配置了生殖系统,赋予了生育功能,就是给了我们生儿育女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天道的安排。人的一生,没有为人父母的经历,是不完整的人生。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哲理;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感恩和回报。这些都是上天有意安排给人的修行成长机会,有悟性、善学习的人会从中体悟到上天要人明了的天理,增加自己的修行积分。

 

从上天安排的角度而言,生儿育女就是为符合条件的高级灵魂提供转世为人的修位。生育和抚养后代,也是作为人一生修行的必修课程。想像一下,满分试卷里有100分,其中属于生育和抚养后代的题目占30分(打个比方),你自动放弃回答做这一部分的题目,对于你一生的修行积分来说,是不是非常遗憾和不利呢?

 

 

我们在人世活上几十年是为什么?有什么意义?这是个最关键的认识问题。看清了自己,很多世事就看穿啦,看穿了世事,也就看透了人生。烦恼来自欲念,欲念来自内心,欲随心转,喜乐自现。想要了却烦恼,就要改变自己的内心。

 

学习掌握了天人学,就能意识到我们真正的身份,来人世这一趟的目的和意义,这时看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角度。对于很多东西就不会看得太重啦,以至于像之前那样把自己压倒。我们这时就会有一种戏感,演员上戏出演的感觉。优秀的演员既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沉浸在剧情角色中,心底里又时刻清醒着自己真正的身份,努力把戏份演好,以获取事业的成功和自身的成长。我们要努力把此生的这一集戏份演好,符合导演的要求和评分的规则,以争取得到好评和高分。

 

其他具体的问题,我是没有办法替您一一解答了,每个人生活中,都有自己千差万别的问题,我只能从认识和定位方面,从“心”的角度给您以上的交流建议,希望能有用于你。

 


作者:周天   2016年10月10日(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博客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