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医“肝脾相关”

 老玉米棒 2017-06-24
提要:从肝论治脾胃病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对肝脾二者生理及病理关系的分析探讨,进一步明晰二者关系,从而指导我们临床中准确抓住疾病病机,随证化裁,准确施治,缓解患者病痛,取得更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脾相关 脾土营木 肝木疏土 木不疏土
  肝脾相关论经历代先贤的不断丰富发展,已经成为中医脏腑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肝脾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笔者通过跟随导师诊病的过程中,发现脾胃疾病大部分都有情志因素的影响。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六:“三消门”中云:“肝病治胃,人之所病,为七情、饮食所伤者最多,七情不节伤于肝,饮食失调伤于脾胃,故临证中肝与脾胃之病独多。”[1]由此可见,“肝脾相关”理论在脾胃病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探讨。现笔者不揣浅陋,将其试论如下:
  1.生理关系
  1.1经络关系
   《灵枢?经脉》对足厥阴肝经的经络走向的描述:“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内廉,循股阴,八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由此可见,腹部、胁肋、胸部均属肝经络属。肝胆脾胃经脉及脏腑皆有联系。经络上的相互联络,是肝脾生理病理相关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
  1.2生理功能关系
  肝属木,主疏泄,其气应于春,主动主升,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生理功能。元代医家朱震亨,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明确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主藏血:《灵枢?本神》提出:“肝藏血,血舍魂。”肝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胆可助肝疏泄,肝与胆的疏泄功能,难以截然分开:孙思邈《千金方?胆腑脉论》也说“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储藏与排泄胆汁:胆为奇恒之府,内藏胆汁之精华,按时排出,以助胃之消化。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脾脏帮助胃肠消磨饮食,分解为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营养脏腑,灌溉周身;主生血统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难经·三十一难》说:“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胃者,太仓也”“主通降,以降为和”。
  由上可见,木与土两大系统之间生理功能的关系可概括为:
  (1) 脾土营木,木赖土以培之 :脾统血而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胆得以濡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发挥。《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曰:“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
  (2)肝木疏土,土得木而达之:肝藏血而主疏泄,主升动,是气机升降之枢。疏泄功能正常,胆汁分泌顺畅,则可促进脾胃运化。《素问?宝命全形论》有云“土得木而达。”唐容川《血证论》云: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木的疏泄是脾土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
  2.病理关系
  2.1木不疏土
  由于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则影响脾胃气机失常,脾当升不升,胃应降不降,运化失常,水谷难消。病机正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肝脾不调》中指出的“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人多谓肝木过盛可以克伤脾土,即不能饮食。不知肝木过弱不能疏通脾土,亦不能消食。”临床可见抑郁善太息、胸胁胀痛、腹胀腹痛、且常有纳差食少、腹胀泄泻等脾病症状[2],谓之“木不疏土”亦称之为“肝脾不和”。此型侧重于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代表方为疏肝健脾之逍遥散。
  2.2木旺乘土
  肝属木,脾属土,五行中木克土,在病理意义上,木太过可以乘土。由于情志刺激太过,致肝失疏泄,肝气偏旺。肝木旺盛,因其胜横逆乘犯脾胃,造成“木乘土”。即《素问》所谓“气有余,则制己所胜”,从而导致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等证。临床除见头痛眩晕、烦躁易怒、胸胁胀痛等肝病症状外,亦常见腹痛腹胀、泄泻、泻后痛不减、伴肠鸣矢气等脾病症状,或出现嗳气呃逆,恶心呕吐、泛酸等胃气上逆之症,故《景岳全书?泄泻》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使然。肝责之实,脾责之虚。”治当补脾泻肝,代表方为痛泻要方。
  2.3土壅木塞
  若忧愁思虑,脾气郁结,脾胃壅实,从而迫使肝气郁阻不能遂其条达舒展。肝之疏泄功能异常,反过来导致脾胃不和加重,临床可见胃脘胀满、纳呆、恶心、大便异常等,谓之“土壅木塞”。治宜健脾和胃为主,佐以疏肝。李杲治诸痞满,取用仲景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辛开苦降,使气机得运,肝郁能达,脾胃能和。
  2.4土虚木乘
  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云 :“五脏有病,各传其所胜”。素体脾虚,招致肝木乘克,而致脾虚益甚,肝气偏旺。谓之“土虚木贼”。可见胁腹胀痛绵绵、喜温喜按,腹胀食少等。其主要矛盾是脾虚。当以补脾为要,兼以调肝。代表方剂为柴芍六君子汤。
  3.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基于肝、脾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决定了肝脾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3]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时,应重视“肝脾相关”,从整体观念出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疾病的病机与类型,灵活运用上述之法,选择合理的方药,最终治愈脾胃病。
  [参考文献]:
  [1]刘娜,位燕.近10年脾胃理论的临床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45(5):400-401.
  [2]康秋华,张沁园,胡春雨,等.从肝主疏泄谈肝脾相关[J].河南中医,2008,28(7):10-11.
  [3] 邓铁涛.邓铁涛医学文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58-1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