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润燥法

 水木年华138 2017-06-24
      润燥法,指用滋润药以治疗燥证的方法。
    燥证分为内燥、外燥两种。外燥是外感燥气所致。内燥是内脏津液亏损之证。
 
 
甘寒生津法:
    润燥法之一。用甘寒滋润药物治疗津液损伤的治法。适用于津液不足等证。
如热性病里热盛,损伤胃的津液,症见:发热、口中烦渴、或吐粘滞白沫,或噎膈反胃。治宜生津养胃,可用麦门冬汤,如胃阴伤较重的,用益胃散。
 
 
甘寒滋润法:
    润燥法之一。是治疗内脏津液不足,或热病化燥伤阴的方法。
    如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咽燥咯血,手足心烦热,可用百合固金汤;热病灼伤肺胃阴津,口中烦渴或大便秘结,可用增液汤。
 
 
苦温平燥法:
    润燥法之一。治疗外感凉燥表证的方法。
    常用药物有:杏仁、陈皮、苏叶、半夏、枳壳、前胡、桔梗。
    代表方剂有:杏苏散。
 
 
轻宣润燥法:
    润燥法之一。是治疗外感凉燥或温燥表证的方法。
    轻宣有轻度表散的意思。根据燥邪有温凉之别,用药各有不同:
    1、凉燥犯肺表现为:头痛恶寒、咳嗽鼻塞、咽干口燥等。常用方剂有:杏苏散;
    2、温燥伤肺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口渴咽干等。常用方剂有:桑杏汤。
 
 
养血润燥法:
    润燥法之一。
    是治疗血虚便秘的方法。患者面色苍白、唇爪欠红润、时觉头眩、心悸、大便干结难下,舌质嫩而色淡,脉细数等。
    常用药物有: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等药。
 
 
养阴润燥法:
    润燥法之一。
    是治疗燥伤肺胃阴分的方法。患者咽干口渴、午后身热、或干咳少痰、舌质红、脉细数。用沙参麦冬汤。肠燥不便等。
    常用方剂有:增液汤。
 
 
清肠润燥法:
    润燥法之一。治疗大肠燥热而便秘的方法。
    患者大便干结、口臭唇疮、面赤、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实,方用麻仁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