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无气则无呃

 抱朴言 2017-06-26

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无气则无呃

呃逆的主要表现是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病人不能自制。临床多以偶发者居多,持续时间短暂,且在不知不觉中自愈。

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黄帝内经》首先提出呃逆证病位在胃,病机为气逆。如《素问·宣明五气篇》列举五病时,就提到“胃为气逆为哕”。

《灵枢·口问》篇对“哕”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谷人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可见“哕”的病位除了胃还有肺,且与寒气有关。

呃逆、嗳气、干呕,三证从病机上来说,同属于胃气上逆。但干呕不止是上冲咽喉,还伴有胃中食物由口而出,是呕吐证;嗳气与呃逆虽然都是有声无物之证,但呃逆声短而频且不能自制,嗳气则声长而缓 ,多可自控。

呃逆的病因有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

  • ①饮食不当:进食太快太饱,或过食生冷,致寒气蕴蓄于胃,胃失和降,气逆上冲于喉,发生呃逆。

  • ②情志不遂:怒不但伤肝,还使气机逆上,胃气上冲咽喉;此外,忧思伤脾,致使脾失健运,滋生痰浊,复因恼怒气逆,胃气上逆挟痰动膈,皆可发为呃逆。关于情志致病,《古今医统大全,咳逆》记载:“凡有忍气、郁结、积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证。”

  • ③正气亏虚: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因脾胃虚弱而胃失和降,以致胃气上逆动膈,而发生呃逆。

呃逆一证,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故治疗原则应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关于呃逆的预防与调摄,在情致上应喜怒有节、精神舒畅;在饮食上也须食饮有节、宜清淡、忌生冷,时时固护胃气。

/完/

请搜索、关注公众号"抱朴言"

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