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名90后做诉讼业务的律师聊近况,她说:“最近颈椎病犯了,有一周多脖子都不能随便动了。” “可以试试跑步”,我对她说。 “跑步还可以治疗颈椎病?”她的语气中似乎存在着怀疑。 是的,跑步可以治疗颈椎病。 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时常能让我感到内心有无名之火涌起,经常感到精力不足;不要说跑一公里,就是走一公里都觉得很累。可以说那时我身体状态处于人生的“低谷”。 我是怎么走出那个身体状态的“低谷”呢? 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不断和自己内心斗争并不断地感受改变所带来的惊喜。 我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不同的挑战。在这里,我将自己的应对方法分享给想要通过养成跑步习惯改善身体状况,但发现很难坚持的你。 一、第一阶段:今天要不要跑? 挑战:惰性 “今天有雾霾啊?”,“今天刮大风啦?”,“今天太累了!”,“今天事情好多啊”。每一个计划好要去跑步的日子,都会有种种的借口不想出门。 雾霾可以戴上口罩,刮风可以多穿件衣服,跑步也是对大脑和身体的一种放松,事情再多还时不时翻看一下微信朋友圈,看看文章、点点赞不知不觉20分钟过去了,怎么就没有时间跑步呢。 其实,如果想跑就一定可以创造条件去跑,关键还是因为惰性以及身体对新的变化在潜意识中产生的抵触心理。 应对方案:扎针 心理问题还是需要从心理上解决啊,那就是想办法激励自己,我称之为:扎针。 我尝试过以下扎针的方法,都有效: 1、看励志视频 我从YouTube上搜到了励志红人Mateusz M的两个作品《Unbroken》和《Dream》两个短片。 把链接放在我手机桌面上,每当缺乏跑步动力的时候就看看这两个视频,看完后就感到热血沸腾,登上跑鞋就出门了。 2、看“鸡血文章” 微信上有很多关于跑步的公众号,例如:“跑步者说”,“领跑者FR', ”马拉松训练营“等。里面有很多跑者分享自己如何从一名浑身”毛病“、不自信的”弱者“,成为一名”活力四射“、“能量满满”的跑者。 张张改变前后对照的照片,篇篇“打鸡血”似的文章,让你忍不住马上采取行动:跑! 3、听动感音乐 App”喜马拉雅“、”酷我音乐“, 网站 www.jogfm.com 都提供跑步歌单。音乐能够带动情绪。每当在家中犹豫要不要出去跑的时候,先把跑步的音乐放出来。 如果你已经习惯在跑步中听音乐,当熟悉的音乐想起时,你就会有忍不住迈开腿的感觉。这就是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嘛。 4、奖励自己 按照计划跑满一周,奖励爱吃的巧克力;跑满一个月,奖励一场电影;跑满三个月,奖励一双心怡的跑鞋;跑满半年,奖励一副跑步专用耳机;跑满一年,奖励一套跑步装备;跑满两年,奖励一块专业跑步手表。 总之,只要努力去跑,就在自己财力能承受的范围内用奖励给予自己肯定。 二、第二阶段:今天跑多少? 挑战:看不到进步 在练习跑步的过程中,通常第一阶段经历没多久就会进入第二阶段,然后就是很长时间两个阶段并行的过程。 跑步带来的变化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改变的过程。尤其是长跑,关键是跑量的积累。很多人在练习的过程中,因为短时间看不到大变化就放弃了练习。 应对方案:将努力可视化 几个工具就可以帮助你看到自己的进步,在练习的过程中及时给予你反馈,帮助你保持练习下去的动力。 1、设立目标 在开始练习跑步的时候就要问自己“通过跑步,我想实现什么”。 我最开始的时候的目标就是想在三年内完成人生的一场马拉松。设立的目标时一定要有挑战性,就是那种需要蹦一蹦才能够着的,但是又不是遥不可及的那种。如果能够实现,不但身体会更加强健,而且自信心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但我的最终目标是将跑步成为我的日常习惯,就像刷牙、洗脸那样的习惯。 我想这也是大多数跑者的终极目标: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生就这么跑下去。 有了终极目标和大目标,还需要将其分解成为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参加一场10公里比赛 第二年:参加一场半程马拉松 第三年:完成一场全程马拉松 将阶段性目标再分解,成为每天需要练习的跑量。网上有大量资料关于准备比赛的跑量计划可以参考。 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人生的第一个5公里、10公里、20公里……不断地突破和改变自己的记录。 2、跑步记录 不管是备跑马拉松还是强身健体养成跑步习惯,跑量都很重要。 你需要一些记录工具来帮助你,看到过有人手绘打卡记录表,我喜欢用App Nike Running。因为,简单、省事。 它可以记录每次跑步的时间、距离还有路线图,拍下截屏发到朋友圈里,点赞一片也是对自己的鼓励。 此外,Nike Running 还会记录你每次最好成绩,帮助你了解每一次自我突破。同时你也可以将身边一起跑步的好友进行添加到App,看着别人每天、每周增加的公里数对自己也是一种督促。 后来,我还用上了佳明手表,除了Nike Running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外,佳明还提供心率监测功能,能帮助我跑得更健康。 3、写“爱上跑步的理由” 在跑步的日子里,我也开始留心记录觉察到的跑步带给我的积极的改变,把它们转化为我爱上跑步的一条一条的理由。它们为我跑得更多、更长久,提供了无限动力。 我爱上跑步,是因为: 缓解了产后盆底肌撕裂遗留的问题; 喜欢奔跑带来的酣畅淋漓的感觉; 我看到坚持做一件事情所产生的力量和变化; 让我懂得,跑步的日子像人生一样,有激情四射的日子也有状态不佳的时候,重要的是不要放弃; 在跑步中我是有控制权的,我可以跑也可以不跑,其实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也如此, 你可以决定坚持下去,也可以选择放弃; 跑步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我是名“耐力型”选手,5公里后才进入良好的状态…… 这是我“爱上跑步的理由”清单中的一部分。 三、第三阶段:怎样才能一直跑下去? 挑战:缺乏新鲜感 当你不再为出门跑还是在家里呆着而挣扎,当你不再为是跑3公里还是5公里而犹豫,恭喜你,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 在第三阶段的跑者,已经充分收获跑步带来的好处、感受到跑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但是,跑步本身是一件简单而又枯燥的事情,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应对方案:变着“法”的跑 变着“法”的跑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在跑步练习中增加一点新元素: 1、更换你的跑步歌单 用有声书或电台节目代替音乐。在跑步的时候,我听过蒋勋讲红楼梦,也听过徐静波介绍日本。 2、更换你的跑步地点 从楼下的小区,到附近的小河边,再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都留下过我跑步的记忆。在假期,我也跑过沙滩和山地。 3、更换你的跑步频率 从一周跑三天,每天6公里,调整为一周跑7天,每天3公里。你可以固定每周的总跑量,然后灵活处理每周的跑步频率和每天的跑量。 4、更换你的跑步方法 你可以尽全力跑500米,再慢跑一公里,然后交替几个来回。 总之,只要能够跑就好。
经历了三个阶段后的我:
很多人认为跑马拉松的人爱自虐、自己找罪受;真正在跑步的人认为马拉松很容易上瘾,因为你能在奔跑的过程中不断地突破自我并拥抱改变。 跑步的好处,只有跑步的人才能感受。 希望这个方法能够帮助尝试长跑的你享受更多跑步带来的积极改变。 本文作者于玫,曾任合规经理和埃里克森学院职业教练,转载自独立博客Zine。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来源于原作者,封面图片来自pixabay.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