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盘点宋代建盏作伪手法

 手写版 2017-06-25


历年拍场上,宋代建盏成交价屡创新高。建盏收藏开始流行的同时,各色伪作也开始层出不穷。常见的作伪手法有哪些?



盘点典型老盏作伪手法

文/  杜栎


要说20年来升值幅度最夸张的高古瓷,建盏得算一类。

建盏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其制作工艺呈现的独特审美趣味,都吸引着新老藏家的目光。




宋代建盏因工艺特殊,成品率、精品率都极低,釉色出众者自古以来就不多,完整且釉色出众者更加罕见。

而老盏数量不会增加,其精品价格自然越来越高。鉴于此行情,造假者也闻风而至。市面上流行的建盏作伪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整器新烧

整器新烧品指现代人全新烧制的仿古制品。


1、不使用建盏工艺的劣仿

通常而言,新盏要冒充老盏,至少得在风格上极力模仿宋代建盏。


然而市面上有一类低劣仿品,连「风格与宋盏相近」都无意做到。

铁胎、铁系结晶釉等基本原则都不遵守,颜色也五花八门瞎涂一通。宋代建窑从不烧制的釉色,都随便做个出来号称是曜变、鹧鸪斑等。


这种「一眼假」的仿品,假成什么样的都有,就不放出来辣各位眼睛了。


2、使用建盏工艺的普仿

通常水准的仿品,会学习宋代建窑的风格,使用建窑工艺仿烧兔毫、油滴等釉色。这类盏虽然可以在釉色上接近古人,但如果直接出窑就上市,也不难分辨。


老盏经历漫长岁月,光泽温润。新盏则会有明显的贼光,而且敲击时声音也有异。


※作伪者的补丁:消光、去音


贼光比较容易识别,作伪者为此采用酸洗等手法将新仿盏消光、去音,甚至人为添加土沁等出土器物痕迹,以求更加逼真。


▼酸化的盏,左图为内盏壁,右图为放大50倍后影像


▼宋代老盏标本


新烧仿古器即使打过补丁,也会多少留存一些现代工艺特征,以及化学处理的痕迹,有经验者可肉眼或借助放大镜直接分辨。

科学方法上用热释光测年法可轻易识破。热释光断代准确率很高,但需要原器取样,对原盏有损。


 二、加工改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骗过科技的眼睛,伪作者发明了一系列更先进的加工改作手法。

加工改作是指在宋代老器的基础上再加工,将价值一般的老器(残缺、釉色一般等)加工为价值更高的老器的作伪手法。这类手法因基底为真,以胎底取样检测反而不好使。


1.接底

接底就是将建窑出土的老盏胎底与新烧器物相接,建盏多数施半釉,底部无釉露胎。

露胎部分是鉴别新老的重要参考,也相应催生「真老底」+「新部件」的作伪方式。


通常的接底手法是使用黏合剂将新老部件结合在一起,仔细观察露胎部分,或以荧光、金属刮擦等手法辅助,不难分辨人为粘接痕迹。

如有高手用精密仪器将接缝缩小到极限,则需要观察得更加仔细。


2.生烧品重新进窑复烧

建窑遗址曾出土相当数量的生烧品,即火候不够的乳白、灰白釉产品。宋代生烧品即使器形完整,价值也有限。

有些商贩会将釉层厚的生烧品重新入窑烧制一番,如烧成兔毫或油滴,价值大大提高。


复烧产品的露胎部分看上去几无破绽,辨识的侧重点通常在于釉面。


建盏釉面变化虽多,但自然还原下,胎釉物质共同作用生成斑纹,釉色表现和胎体是配套的。

如有人工刻意干预,釉面会与胎不匹配。新手可搜集釉色较有代表性的老盏碎片,感受胎和釉的关系。


3.无款老盏添加后刻款

宋代建盏有丰富的底款,同等釉色表现下,有款的盏价格会更高,尤以「供御」、「進琖」等御用款为贵。其中「進琖」多为印款,仿制难度大,如有伪作,也很容易露马脚。


▼宋代進琖款底足标本


「供御」多为手刻款,宋代出土品即有各种各样的字体,是后刻款伪作重灾区。遇到带底款,尤其是御用款的宋盏,须谨慎入手。


▼美国人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James Marshall Plumer民国时期在水吉取到的宋代「供御」款底足标本


可观察刻痕的氧化状况和刻痕的形态。宋代用的是竹刀,在入窑之前刻款,后刻是在出窑之后许久加刻,必须使用尖锐、硬度高的工具,故而刻痕会有所不同。

如欲收集带款建盏,最好先从带款垫饼、带款残片开始学习。



4、残缺瑕疵件修补伪装全品

窑址出土的老盏,可能有各种瑕疵,如缺损、粘匣钵等。残缺瑕疵件的价格会比全品低不少,如不介意完整性,残缺但釉色精美者,性价比是很高的。以金缮、大漆等手法修复会比较美观、自然。


▼两只修复的盏,左金缮右大漆


然而残缺件和全品的价格差,也让一些商贩动起心思。部分修复手段高超者,修复瑕疵缺损部分后,不告知买主,并在修复处做旧、仿色,将残缺瑕疵件冒充全品销售。

这类伪作可仔细观察,或以金属刮全盏听声辨认,全品与修复品声音有不同。


口沿釦边的盏也要小心上手观察,墓葬出土、传世品带的老釦边是没问题的,但如果发现是新釦做旧,很可能是为遮掩口沿缺损而釦。


▼釦金边的宋代油滴盏


此外还有商贩会将宋代其他窑口(如茶洋窑、东张窑)烧制的黑釉盏,伪称建盏出售。其实它窑产品的烧制工艺和成型工艺都与建盏有明显区别,辨认起来很容易。具体可参阅→30张图分清建窑系黑釉盏与建盏


建盏色深,胎厚,其艺术风格与大众印象中,瓷器以色清浅形轻薄为美的传统审美迥异,却成为宋代第一茶器,可以说是逆向思维的胜利。

虽遭遇数百年断代,建盏大巧若拙的宋瓷之美,依然鲜明体现出宋人的精神风貌,也吸引越来越多人开始欣赏、收藏。


对于新盏,主要问题是怎么分辨好坏。

对于老盏,主要问题则是分辨真假。


新手收藏老盏前做足功课,多上手真货(标本残件也可),多了解市场行情,可以避免很多明显的雷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