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张图揭秘贡品款建盏典型特征

 建盏 2021-09-17

宋代建窑长期烧制贡品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大量的贡品款标本以及部分整器。目前被公认为贡品款的「供御」、「進琖」有什么特征?如何辨伪?本篇揭秘。

底款是建盏考古、鉴藏时的重要参考,也为建盏文化增添许多色彩,兼具史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老盏的底款种类繁多,按制款方式分,可分为手刻款、印章款、墨书款三类;按款识纹样分,可分为贡品款、姓氏款、数字款、其他汉字款、符号款等类别。

其中贡品款出土实例多,为考古界、收藏界所乐道,中科院的材料学专家也多次对贡品款的建盏标本做分析研究,本篇统一梳理介绍最受瞩目的贡品款建盏。

公认的贡品款供御、進琖,以及它们的烧制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东亚地区活跃的欧美人,开始注意日本古董商交易的一种神秘典雅的黑色瓷器。

1935年,对建盏一见难忘的美国人 J.M Plumer (詹姆士·普拉玛)决定亲赴窑址解开这神秘黑瓷碗的来源之谜。

付诸行动后,他不但准确地找到水吉建窑遗址,而且发现了大量标本。

▲ 普拉玛氏1935年水吉考察时发现的「供御」标本

普拉玛氏的成果在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发表之后,引起西方陶瓷界、收藏界的轰动。从那时候开始,欧美的收藏家就一直在留意收藏宋代建盏。

普拉玛氏发现的标本中,就有不少带底款的碗底。包括「供御」款。他的举动也让沉寂数个世纪的建盏,作为农业时代的奇迹,重新出现在工业时代。

▼ 普拉玛氏1935年水吉考察时发现的姓氏款标本

建国后,我国考古学者多次对建窑遗址开展保护性发掘工作。

并在统计底款种类、数量时表示,建窑在宋代是有烧制贡品的,且最直接的实物证据来自于「供御」、「進琖」两个底款

「供御」即供予御用之物;「進琖」简体字就是进盏,意思是进上之盏。「供御」款多为手刻款,「進琖」款多为印章款。

▲供御VS進琖

水吉建窑遗址出土供御、進琖标本的时期,从北宋中晚期横跨至南宋中晚期,于芦花坪、大路后门2处窑场均有出土,说明建窑在宋代是长期烧制贡品的。

▼芦花坪窑址的古代堆积物

不拘一格的「供御」款

「供御」款是建盏底款中知名度最高,现存实例也最多的贡品款。

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绝大部分都是手刻的楷书,手刻笔法有狂放不羁者,有笔法成熟者,不同个体之间风格迥异。

不同风格的「供御」款标本

没有书法基础的读者也能看出,不同标本间结字水平是有显著差距的。图片数量较多,注意流量。

从以上标本可以看出,「供御」款的建盏不仅刻款手法千差万别,釉色也是什么样的都有,有火候不够的生烧品,有茶叶末,有柿红,有乌金,也有兔毫(其实还有极少量的油滴)。

这是因为建盏的底款都是进窑前刻的。建盏工艺决定了进窑后精品率得看天意。刻100个「供御」,出窑后真正能达到进贡标准的也是凤毛麟角。

而不符合进贡标准的盏,即使对其他阶层来说有价值,也不允许流入民间,只能就地打碎处理。

所以水吉才会出土数量可观的「供御」残片(但其中油滴残片极少)。而日本珍藏的传世建盏多数是无款的,四只国宝建盏也无款。

无款而釉色出众一样是珍品,但徽宗和南宋皇室亲用的贡品款盏未能传世还是颇为遗憾。

目前能看到的一些贡品款整器,多数在窑址附近发现,一般是毫较少的黑釉盏或生烧品,可能是窑工私藏或装运至南浦溪前,工人偷偷掩埋。也是幸亏有这些遗珠,才让我们对「供御」款建盏的理解更为全面。

「供御」款整器体现的「供御」款标准器形

「供御」款建盏多为束口盏,且尺寸基本在某个范围内,个体差异小。

具体见下图整器与数据。无注明者皆为束口。

▲整器1, 高5.6cm 口径12.2cm 底径4cm

▲整器2,撇口盏,高6.5cm 口径15.4cm 底径4.8cm

▲整器3,撇口盏,高6.7厘米 口径15.8厘米 底径5.2厘米

▲整器4,高5.8厘米 口径12.5厘米 底径3.8厘米

▲整器5,高5.8cm 口径12.3cm 底径4.3cm

▲整器6,高6cm 口径12.3cm 底径4cm

▲整器7,高6.3厘米,口径12.6厘米,底径4.2厘米。

从肉眼上看,「供御」款建盏只要是束口器形,造型风格都高度相似,尤其是腹部曲线和束口线处。

从数据上看,也是如此。

因为建盏素坯入窑高温烧制冷却后会收缩。所以即使「供御」款束口盏严格限定素坯的大小,出窑后,数据还是会有5毫米左右的出入。

▼请看以下一组「供御」款束口盏数据统计

可以看出,即使受到烧制后收缩的影响,不同「供御」束口盏之间的数据出入依然很小(见标准差),而且它们的宽高比也是一直围绕着2:1浮动。

可以合理推断,「供御」款束口盏制坯时就是冲着口径12cm,高6cm,宽高比2:1的标准去的,有明显的统一定制的痕迹。

那么「進琖」款建盏的器形是否也是如此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雅致的「進琖」款与数据细节

「進琖」款的特征为,款识多数为印章楷书款,且多数款都很近似,应为某个时期专门刻章定制的贡品款。

 风格较为一致的「進琖」款建盏

▲ 口径12cm,高6cm

▲ 口径12cm,高6.1cm

▲ 口径12.2cm,高6.4cm

▲上海博物馆藏「進琖」款建盏整器

宋代建盏底款多数种类都是手刻款。已发现的印章款种类是较少的。印章款本身就是定制的痕迹。

而且「進琖」款建盏的数据和「供御」款高度接近,也是围绕口径12cm,高6cm,宽高比2:1的标准,整体造型也和「供御」款高度相似。

甚至在盏壁的厚薄上,二者也有同样严格的要求。二者盏壁都做到了仅仅是微厚,在3~5mm左右浮动。这就要求胎土的铁铝含量也要严格把控一致。

这两种底款的束口盏,应为皇室按照同一个尺寸和造型定制,只是底款不同。

贡品款建盏的辨伪

因为贡品款的整器、标本价格都很高昂,市面上不断出现仿冒品。「進琖」因为是印章款,仿制难度较大。「供御」的真品本就随性,故而仿冒者众多。

不过虽然宋代窑工的书法水平有上下,他们刻字的时候都是干脆利落的,今人新刻意模仿者,刀法多有拘束。通过这点可以筛选掉一批拙劣仿品。

而且「供御」、「進琖」款的盏如果是束口盏,宽高比都是非常接近2:1,尺寸也基本是12×6,腹部曲线也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如果遇到数据明显差很多的束口整器,就要打个问号了。

撇口口径会大一些,有机会另开文讨论。

新手想收贡品款,最好从标本开始,现在瓷片标本也价格不菲,如果没条件收到碗底标本,可以先从垫饼开始。如果都没渠道收,可以多看图片。

▼「供御」字样的垫饼

古法装烧的重要道具之一就是垫饼。龙窑烧盏时坯体与匣钵之间隔以垫饼,能防止底部与匣钵粘结,亦可以较软质地保持坯体水平。

垫饼为饼状,多用粗质粘土制做,比较软,所以底部有铭刻的建盏烧制时易将字形拓在垫饼上。若没有条件收到建盏瓷片标本实物,可从较为易得的垫饼开始入门。

另外,贡品款的盏比同品质没款的价格至少多个0,从价格也可以排不少雷了。

除这二者之外,还有其他贡品款吗?

「供御」、「進琖」是学界公认的贡品款,最简单的道理,古代不是皇帝谁敢用御、进这样的字眼?而其他一些印章款、单字款则处于争议范围。比如「新窑」款。

「新窑」款是贡品款的可能性多大?后面的文章再详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及时收到推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