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成了生意人 医疗的真相(24)

 水木年华138 2017-06-25

截至目前为止,许多国家,例如德国,主要是由医疗界评估大众需要哪些医疗程序。给大众多余的程序其实并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使然。尤根·布洛伊勒(Augen Bleuler)就指出,坚持无意义的程序其实也和医生的自以为是有关。这位苏黎世的精神病科医生在1919年发表大作《医疗界固步自封的思维及其克服》,指出医生如何忽视先进的知识,执着于一些医疗措施,并借此投合病患难以达成的期望:“求诊者一时的迫切需求也使医者很难说明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以及最好不要为了办不到的事浪费时间和金钱。”

医生成了生意人 医疗的真相(24)

医生成了生意人 医疗的真相(24)

当医生用激光在心脏穿洞,或是用糖溶液清洗患者听力减退的耳朵时,所依循的就是这种“希望法则”。若按照这种思考方式,每种程序都有道理——尤其是它们还关乎开处方者的收入和饭碗。所以,医疗程序简直应有尽有。在德国,每一代医生比起上一代来,用药和手术的支出都会增加20倍以上;但是,近几十年来,政府在私人或法定被保险人方面每年的支出都高达数十亿,却没有使全民的健康水平持续提升,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医疗体系的扩充或许并不表示大众更健康,而只保证了医疗界不断产生新的工作机会。

而且,医疗的成长要是得不到全民健康这种回馈,就等于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力量。这种医学-产业复合体的支出,随着增加的劳动成本而增加,也就是说,医疗服务的劳动要素日益昂贵。

医生成了生意人 医疗的真相(24)

为医疗产业设下限制并诉诸道德或许是曲高和寡。个别医生所能做的不外乎克尽职责。医疗缺失根源于体制,体制则朝着日益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影响所及,若干医护人员的行为就像说客一般。例如,德国某个名叫大脑联盟协会的会长汉斯·莫勒教授(Hans Jürgen M?ller),就在德国联邦议会卫生筹备会中提倡通过抗阿尔兹海默氏症药物。大脑联盟本身由生产该药物的厂商赞助。莫勒完全不否认这种争议性药物的“有限效果”,甚至以奇特的主张来推广其应用。他表示,癌症患者不也在服用一些效果相对不显著的药物吗?正因如此,大家不应该指责、对抗阿尔兹海默氏症的用药。换句话说,他强调的不是药理效果,而是主张公平处理的原则,好让尚有疑义的药物进入大众市场。

医生成了生意人 医疗的真相(24)

另外,医生转换角色到生意人这个观点,可拿健康技能检查、也就是自费者的医疗业务来佐证。医生及其训练有素的团队,先是唤起病患对若干医疗花招的需求,并加以强化,随后健康检查医生就贩售这些医疗废料,佐以冠冕堂皇的辞令来自圆其说,例如不过是顺应病患们的愿望什么的。乌珀塔尔的内科医生库伯林支出,对抗无谓的治疗,医生之所以不开诚布公而按捺疑虑,经济利益居于首要位置。连医学教授都和制药公司、厂商往来密切,收取高额佣金,接受旅游招待及学术研究赞助等等。库伯林认为:“金钱赞助是导致医生压制疑虑并阻碍学术进步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这种赞助可以说不合道德,就算没有公然违法也是如此。”柏林内科医生里德尔的批评更是一针见血,他说德国卫生事业当中“不知节制的牟利、专业性的缺乏、谬误的特权以及可耻的欺诈等歪风,已然蔓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