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号、问号、冒号的误用

 sun918 2017-06-26



分号的误用


1.并列词语之间只能用顿号和逗号,不能用分号。例如:


①《雷雨》中的人物对话;《红楼梦》里的心理描写;《水浒传》中故事情节的铺叙都极富特色。


②报名者请带户口簿;身份证;高中毕业证书;体检证明;两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


分号一般用来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不用于单句中。例①、例②均为单句,例①的3个并列词组在句中作主语,例②的5个并列词语在句中作宾语,句中的分号都应改为逗号。


2.应该用句号断开的两个独立的句子间误用分号。例如:


这样的豪言壮语,究竟出自谁人之口呢?不是别人,正是林彪;它是赤裸裸的反马克思主义谬论。


“林彪”后面的分号应改为句号,因为此分号前后为两个独立的句子。


3.非并列关系的分句间误用了分号。例如:


①去年12月13日,在河北省香河县公安局的配合下,通州区公安局破获了盗窃高压电线路铁塔塔材的案件;抓获犯罪分子二十余人。


②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超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例①是承接关系,例②是递进关系,皆非并列关系的分句,分号都应改为逗号。


问号的误用


问号主要用来表示疑问句(包括设问句和反问句)末尾的停顿。问号的误用主要是把非疑问句误为疑问句。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带有“谁”“哪”“什么”“怎样”“几”等疑问词和“是……还是……”疑问结构的非疑问句里。例如:


①至于谁来当我们的处长?目前尚无从知晓。


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②他不知道怎样才能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③他独自走着,低着头,分不清天上下的是雨,是雪,还是雪珠儿?


④据张国宾交代,和他一起在金谷大厦住的,有一些很有钱的“朋友”。天知道张国宾此时是不是又在吹牛皮?


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⑤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这个秘密没有?


“不知道……没有”表达的是陈述语气,非疑问语气,句末的问号应改成句号。


问号的讹用还有一种情况:表示强烈的疑问,常常问号与叹号并用,问号与叹号的位置有时会错置。例如:


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故,作为一校之长,你难道没有责任!?


正确的用法应是问号在前,叹号在后,因为表示强烈疑问的句子首先应是疑问句。


冒号的误用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冒号的讹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文中间的插入语(通常为“某某说”)后面误用了冒号。例如:


“不做生意?”翁亮说:“不做生意打那么多长话?鬼才相信,你一定是在做大生意!”


此处的“翁亮说”为插入语,非提示性话语,其后一定要用逗号。


2.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例如:


①我跳下车来,说了声:“忠爷爷再见!”就往家里走。


“说了声”后面的冒号应删去,同时应删去“再见”后的叹号,在引号后加逗号。


②同来的人有:李大民、张小美、林莉华等。


“有”后面不应有停顿,冒号应删去。


③厂领导及时提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


“提出”指向的是宾语“新思路”,其后不应有停顿,删去冒号。


3.在一个句子里出现了两重冒号。例如:


也还有另一种观点:当作品涉及某些阴暗现象的时候,有的同志会说:“你写的现象虽然是真实的,但要考虑文艺的党性原则。”


在一个句子里不能出现两重冒号。第一个冒号应改为句号。


4.该用冒号的地方没有用冒号。例如:


①企业长期亏损,出路只有一条,改革。


②前锋线上派出了上届西班牙大赛时为夺冠立功的三名前锋,罗西、孔蒂和阿尔托贝利。


“出路只有一条”和“三名前锋”为提示性话语,其后应该用冒号。


5.冒号与比号混用。该用数学符号比号(∶)的地方误用了冒号(:),该用冒号的地方误用了比号。(冒号位于字的下标,比号位置居中。)例如:


①地图比例尺1:300000


“1:300000”中的冒号应为比号(1∶300000)。


②早餐时间:7∶30


“7∶30”应为7:30。表示时分秒之间的间隔用冒号,不用比号。


6.起解释说明作用的冒号与“即”同时出现。例如:


脑海中闪过一个带有几分哲理性的问题:即群山与高峰的关系。


这里,冒号与“即”所起的作用相同,删“即”或改冒号为逗号。


本文摘自《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四版)

黎洪波  利来友  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