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猛将薛仁贵:领兵二千余人,连夺四十城,灭掉高丽国

 昵称VChmUhmv 2017-06-26

大唐猛将薛仁贵:领兵二千余人,连夺四十城,灭掉高丽国


薛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乃公认的大唐猛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贞观末年,薛仁贵投军,勇焊盖世,征战数十年,威名显赫,堪称一代战神,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传奇。

说起对高丽的战争,众人皆知,隋唐两代四位帝王进行数次征讨,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次次失败,损失惨重,可以说强大隋朝帝国的灭亡,是跟不断讨伐高丽有很大关系的。

唐太宗的征伐也被困在了安市城,成为这位伟大帝王的终身遗憾,而其他征讨多为小规模的战争。而到了唐高宗时期,国力强盛,唐高宗雄才大略,决定完成父亲遗志,灭掉高丽。

公元666年,高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向唐朝求援。

同年六月七日 ,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 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丽。9月,庞同善大败高句丽军。大唐猛将薛仁贵:领兵二千余人,连夺四十城,灭掉高丽国

同年9月,薛仁贵统兵出征。12月,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数路大军合击高丽。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赋以供辽东军用。公元667年,李绩兵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留契苾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新城是一座战略极其重要的城市,乃是整个战场的枢纽,地位不言而喻,而且李绩亦言“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馀城未易取也。”而李绩占取后却疏忽了的防守,不久后,泉男建率大军夜袭大唐军营,新城告急。

关键时刻,薛仁贵率军狂奔而到,神降天兵,突然杀到,把处于劣势的形式瞬间扭转过来,倒过来斩杀敌人数百人,解救新城之围。

同年10月 ,庞同善继续进攻,在金山路上遇高丽大军10万余人,被打得落荒回逃,薛仁贵率本部兵马冲杀出来,将敌人大军拦腰截断,敌军大乱,薛仁贵领兵奋力杀敌,此战杀的得昏天暗地,敌人数不剩数,最后大败高丽军,斩首五万人。

值得注意的一点,斩首多少人并不是敌人的总兵力,而指的只是斩杀人数,并没有算逃跑等人数。

薛仁贵率军乘胜攻占南苏、木底、苍岩3城,与泉男生部会合,赢得金山之战的胜利。高宗亲笔写诏书慰劳仁贵:“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敌,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大唐猛将薛仁贵:领兵二千余人,连夺四十城,灭掉高丽国

金山之战是唐初年罕见的大规模遭遇战,是灭高句丽四大战役最关键,最大的一次战役,基本消灭高句丽精锐部队,为彻底胜利奠定基础,此战由薛仁贵亲自指挥,功不可没。

同年11月下旬,薛仁贵仅带2000余兵马,发兵扶余城。

面对将领大力反对。他则豪言,“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历史上说如此“大话”的将军,确无几人。兵贵神速,接着一场人类战争奇迹又出现了。

高丽派出数万大军快速出兵新城,想夺回主动权,正好应了薛仁贵的计谋。

时逢冬天,东北大地,白雪蔼蔼,薛仁贵2000玄甲骑兵全部着白衣。

当他们发现高丽大军时,薛仁贵当机立断,利用骑兵平原优势,冲杀敌人。于是在白色的雪域平原上,正在行军的高丽兵看见一大团白色飞冲而来,仿若雪崩之势。是战,薛仁贵指挥杀敌,仅用7个时辰击溃敌军,斩杀俘虏敌人万余,剩余军队四散溃逃,这次战役也要看出唐玄甲军的战斗力恐怖之处,据考证这是最早利用保护色的战役。

接着薛仁贵率领2000将士继续前进,公元668年攻占坚固的扶余城。

之后高丽连续40多座城市直接向薛仁贵投降,薛仁贵声名鹊起,威震辽海,神威四方,自此,高丽所最惧怕之人为薛仁贵。

薛仁贵大军沿途破城抵达平壤城下,与李绩等诸路大军会师平壤,大军合围,攻破平壤,薛仁贵亲自接受高丽国王投降,据史料记载,高丽国王高藏投降签字时,连抬头看薛仁贵一眼都不敢,可见威慑力到了何种地步。真有张辽使江东小孩夜不敢哭的风采。

正如后世《明史记事本末》所赞:军若惊飚,彼同败叶,遥传仁贵,咋舌称神。

自此,隋唐几代帝王灭亡高丽的愿望,得以实现.如果仔细研读此段史料,大家会很清楚,高丽实为薛仁贵所灭,他起了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而并非是李绩。

之后,高宗命薛仁贵率兵留守平壤,并授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

后世许多人评价薛仁贵嗜杀,但史书却有不同的记载。

薛仁贵他任安东都护期间,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原文如下:“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从这里看出,可以使人忘记亡国之痛,足见他的政治才能也有过人之处。

“卿父勇猛罕见,古之未有。”后来唐玄宗对其子曾如此赞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