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飞将军李广:为何说浪得虚名,难以封侯非不公

 昵称VChmUhmv 2017-06-26

大汉飞将军李广:为何说浪得虚名,难以封侯非不公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代诗人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曾经如此哀声高咏,上演了一出壮志难酬、大才不伸的历史悲剧。每每谈到李广,在历史上有不少人为之叹息,现代人也多有认为封侯不公,怪罪于汉武帝。

但在笔者看来,其实很多人理解有所偏差。

说起来李广确实也是有真本事的人,尤擅骑射,勇猛绝伦,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曾将草中卧石误作猛虎而射之,结果箭没石中,而且为人清正廉洁,家无余财,赏赐皆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相同,可谓于将士同甘共苦之典范。

汉景帝时典属国公孙昆邪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司马迁则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誉他。

不只是中原人,就是匈奴人中李广也有极高的声誉,赞之为“飞将军”,他所镇守的地方,匈奴人是不敢随便去骚扰的。

然而,尽管汉武帝时期因功封侯者多达数十人,这位名震天下的“飞将军”为何始终与封侯无缘?到底是否真是汉武帝的不公?其实则不然。

大汉飞将军李广:为何说浪得虚名,难以封侯非不公

事实上,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除了描述其诸多优秀品质外,还写了他为何难以封侯的原因?这些却被大多数文人忽略了。

第一、私受军印

景帝刚即位时,李广任陇西都尉后改任武骑郎将,在吴、楚七国叛乱时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叛军,在昌邑城下夺了敌人的军旗,本来可以立功扬名了。可是中间出了一件事,当时梁孝王(汉景帝之弟)有窥视帝位的野心,把将军印授给李广,李广缺乏政治上的敏感,接受了。所以引起了当朝皇帝的疑忌。文颖解释说:“广为汉将,私受梁印,故不以赏也。”

第二、官报私仇

李广和灌强一起隐居兰田,常到南山中打猎。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随从和别人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不知在哪也喝醉了,大声喝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便扣留李广在霸陵亭下住了一宿。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韩将军迁调右北平。天子任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

第三,杀害已降

李广一生命运不济,他的部吏封侯者不少而李广始终不得侯爵。他曾私下悄悄地询问相命算卦的专家王朔:“难道我的相貌不配封侯吗?或是命中注定不该受爵?”王朔说:“将军自当省察,平生是否作过愧对良心的恨事?”

李广说:“过去我镇守陇西时,羌人造反,我曾使用诈术,诱羌兵八百多人投降,加以坑杀,至今追悔不及,感到终身引恨。”王朔说:“最大的罪咎,莫过于使用诈术,最大的灾祸,莫过于杀害已降,这就是将军平生不得封侯的原因了。

第四、缺乏战功

这一点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这很可能和李广本人虽勇猛惊人,但不善于指挥大军作战有关。

元光六年(129年),汉朝开始派大军越过防线,深入草原沙漠主动攻击匈奴以后。这是中国对匈奴战略一大变。在此变化后,李广似乎不适应。

卫青先后七次,霍去病先后四次出塞作战,对匈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将其赶至漠北。李广出塞作战四次。

第一次,元光六年(129年)汉武帝派卫青等四路大军出塞,李广以骁骑将军率其中之一出(山西)雁门,战败受伤被俘,佯死夺敌弓箭马匹逃回,按律当斩,赎为庶人(不久又起用为右北平太守,可见武帝也不总是有意打压他)。而同时出上谷(河北怀来)的车骑将军卫青则打了胜做仗。

第二次,元朔五年(123年)为后将军,随卫青出塞,未见有立功记述。

第三次,元狩二年(121年)李广率军出右北平,与敌激战,因伤亡多,无赏。

第四次,元狩四年(119年) 李广为前将军,随卫青出塞,因迷失道路被责备,不愿到军法部门为己辩护,自杀。

以这样的战绩,没能封侯,也不必怨天尤人。

李广领军,不管“部伍行阵”,宿营时“人人自便”,夜里无值班(“不击刁斗”)。司马迁赞誉他以身作则,不用下命令就可贯彻其军事意图(“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只有在能直接和他接触的小范围内可行。若统领超过千人的队伍,没有慎密的部署和严明的号令,是不行的。他身怀绝技,极勇敢,品德又高,统领数量不大的精锐部队,可能如鱼得水,但若遇上大量敌人,自然会吃亏。

其实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找不到李广某次战役作战大胜,歼敌多多的具体描述,一次也没有。文学的倾向力是很厉害的,水平越高,影响越大。

大汉飞将军李广:为何说浪得虚名,难以封侯非不公

第五,擅自出兵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

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数奇,就是单数,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那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卫青出征,卫青让其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李广调开。

李广也知道内情,坚决要求大将军收回调令,卫青不答应他的请求。

一气之下,李广没向卫青辞行就回到军中,从东路进发,军队没有向导,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卫青之后,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

回兵后,卫青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看李广,顺便询问迷路的情况好向天子报告,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所以说,李广是一员战将,但他不是大将和统帅的料。

文帝说得很清楚了:“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在刘邦起家造反的时候,真是太需要一员战将了。

李广生不逢时,命运不好,为后人扼腕。

人们常常叹息李广生不逢时、受人排挤压抑的坎坷遭迹,但大多是没有真正了解这位飞将军情况来说的,这也算是一个习焉不察的历史误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