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摘】如何做好家校沟通

 静林麓 2017-06-26

问题缘起

李钟(化名)本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初一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他还考了班级第四名。当时我想:这孩子有希望考上我们县里的示范高中。哪曾想他父母在外打工,对他失去监管,他初二开始就迷上了网络。为了上网,爷爷奶奶的钱,他发现多少就拿多少,就连姑姑来家留宿,身上的钱晚上也被他“席卷一空”。他七十多岁的爷爷来学校告状,希望我能禁止他“拿钱”。我劝老人说:“您一大把年纪了,还是叫他父母回来管教他吧,是赚钱要紧,还是孙子的前途要紧呢?”老人连连点头:“等他们过年回家,我就办‘交接手续’。”过完年,我看到老爷子又来送学费,感到奇怪:“您怎么又来了,‘交接手续’还没有办好吗?”老人含着泪说:“交接不了啦,儿子一听说我要办‘交接手续’,年都没有回来过。”

我哑然,只好直接给李钟的父亲打电话,没想到他父亲在电话里说:“老师,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请你教育的,你总是打我电话干吗?”说完就挂了电话。

遇到这样的家长,班主任该怎么办?


问题本质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学生希望快乐、充实地生活、成长:在家里,希望有安全感,舒适、开心;在学校里,希望学到东西,满足他的好奇心,有时间和空间去满足他的探求欲望,与伙伴们一起玩得开心;在社会上,希望有机会去锻炼、去实践、去发挥才干。

教育事关一个家庭和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家庭、学校、社会对此都很重视,都希望做好配合工作,发挥整体合力。但是,合作需要沟通,家校作为合作的双方,需要相互交流,做出相互配合的行为,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长非常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看看孩子在校是如何学习与生活的,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特长,有哪些在家里不愿意说的表现、行为,等等;老师们则希望看到一个完整的人,这个学生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他的生活经历怎样,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帮助孩子面对自己,帮助孩子学到知识,发挥潜力,寻找人生的方向。

因此,家校合作,就要多到对方那里看看,多听听,了解更多的情况。切记互相简单指责,粗暴对待,以免增加矛盾,造成分裂。


可能存在的误区

1.招之即来与挥之即去

很多班主任平时很少与家长沟通,只有当学生出现问题以后,才会打电话通知家长过来处理,可谓“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会给家长带来不尊重他的感觉。同时,由于不经常联系,家长没有心理准备,以至于在学生出现问题以后,家长不能理智、正确地面对。这既不利于问题的处理,更不利于良好的家校关系的建立。

2.言听计从与阳奉阴伟

部分班主任由于社会整体环境与家长的态度强硬,在家校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对家长的要求言听计从,生怕家长有意见。这样只会让部分素质不高的家长得寸进尺,导致教师处处被动。还有部分班主任表面迎合家长,对家长的态度非常好,但事后却按照自己的做法行事,给家长以不真诚的感觉。

3.报忧不报喜与报喜不报忧

有些班主任在家校沟通工作中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给家长打电话告状,告诉家长孩子在校的一些不良表现,希望家长予以帮助;还有一些班主任为了让家长高兴,还在孩子表现好或者获得奖励和表扬时与家长联系,以期换得家长的欢心。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班主任“报忧不报喜”或“报喜不报忧”,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长期只“报忧”会让家长觉得他的孩子在校的表现一塌糊涂,在老师心中没有地位,进而怀疑教育效果;而长期“只报喜”的话,会让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关注,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一时会无法接受,以致产生家校矛盾。


预案

六类家长应对法

□ 温剑文

在家校沟通工作中,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家长,只有充分了解家长,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分析家长的类型。

第一类:彼此信任型。这种类型的家长本身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与教育理念,能明白班主任的难处,能信任和支持班主任的工作。这种类型的家长,几乎不要我们为之劳神,只要我们能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他们往往会无条件地支持我们。

第二类:漠不关心型。这类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失望或者是完全不关心孩子,几乎从不与班主任沟通,也不会提任何的个人意见。这种类型的家长看似可以忽略,但如果我们真的忽视了与这些家长的沟通,孩子的教育就将成为我们的大难题。很多所谓的“问题生”就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就是大问题。当问题出现后,原先漠不关心的家长又常常会怪罪于班主任。

面对这种类型的家长,我们却不可掉以轻心,反而要时常跟他们联系,从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关注教育的角度下功夫,力争让家长成为我们工作的有力助手,预防孩子出现重大的问题。

第三类:好高骛远型。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会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希望与要求,对孩子的成绩往往特别在乎。他们不太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但很希望孩子在短时间内成绩能取得巨大的进步。他们急功近利,一旦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就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质疑,给我们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也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

这种类型的家长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家校关系,帮助他们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形成对孩子正确的评价机制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只有用足够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

第四类:百般宠爱型。个别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同时,他们也会挑剔学校的各个方面,对大事小情都会提出很多的意见与建议,对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毋庸置疑要听取和采纳,但大量的精力也常常被消耗在这里。

虽然这种类型的家长不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我们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去跟他们沟通,而且绝不能是应付。改变他们的观念很难,我们不妨从建立良性的家校关系开始,一步一步改变他们的观念。

第五类:固执己见型。个别教育工作者、文化素养较高者、有独立个性与思想的家长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他们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会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才是正确的。他们会对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听不进去,并时刻提醒班主任应按照他们的方式和方法开展工作。对于正确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当然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和加以运用,这也有助于我们工作能力的提高,但有些情况下学生的问题也会因为家长的固执己见而很难解决,这也会让我们的工作难以开展。

面对他们,我们绝不能言听计从,相反我们还必须争取家长的信任,让工作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需要我们用足够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用良好的工作业绩证明自己,用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来展现自己,更需要用坦诚的为人态度来面对他们的“明察秋毫”。

第六类:强势莽撞型。极个别家长自视甚高、性格有缺陷,一旦孩子在教育上出现问题,不能冷静思考而采取过激的手段。

这种类型的家长虽然是很少见的,但现实中却是存在的,尽管是极少数。平时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与这种类型的家长多沟通,力争在平时的工作中赢得他们的尊重。当问题出现后,我们不妨坦诚面对我们自身的问题,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地面对他们不正确的质疑。

(文章源自源创图书《给班主任的48个教育预案》,方庆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新班主任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hbjyxbz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