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雲泉 2017-06-27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勒功街,在明清时期与东埠街、湘湖街和三龙街并称“浮梁四大古街”。勒功街长约570米,青石铺砌,似一条蜿蜒的飞龙,将整个村庄贯穿起来。历经数百年沧桑,勒功街仍保持着古朴的风貌,主街两边是徽派风格的建筑,启秀门、步云衢门坊、迎官阁等古迹完好无损地保留至今。


嘉庆戊辰进士

位于勒功街中街的“王显二公祠”门口有两个鼓形的石墩,上有楷体阴文刻的“嘉庆戊辰进士”六字。“嘉庆戊辰”即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意味着这两个石墩已有200余年历史,遗憾的是此文物一直未引起相关专家和村民的重视。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石鼓被村民用来磨刀已削去少许

笔者是勒功村人,生于斯、长于斯,从孩童开始就无数次经过这对饱经风霜的石墩,迟至今年暑假返乡才发现上有刻字。勒功村读书之风甚浓,从小听祖辈说村里曾经出过很厉害的读书人,“中了进士”云云,至于哪位进士,却语焉不详。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嘉庆戊辰进士”清晰可见

勒功村以王姓为主,这对石墩又位于王氏祠堂门口,笔者最初的推测应是一位姓“王”的进士。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清代“进士”牌匾

据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嘉庆戊辰年中进士者籍贯为“江西浮梁”的只有黄承祈,在清嘉庆十三年榜录取为第3甲、第112名。又据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黄承祈,江西饶州府浮梁县人”,在“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一百四十三名”中位列第112位,由此可知,这对石墩的主人并非“王”姓进士,而是黄承祈,古代流传“冯黄两岸,施叶半街”,黄姓曾经是勒功的主要姓氏。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这对石墩应是族人为纪念黄承祈高中进士而打造并放置在黄的家乡,以示“学而优”的功名荣耀和对同族后学的垂范。黄承祈何许人也?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道光)浮梁县志》中有载

黄承祈,字雨甘,江西饶州府浮梁县(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人。据清代乔溎《(道光)浮梁县志》载,黄承祈于嘉庆戊午年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中举人,嘉庆十三年中进士,“任湖北恩施县知县”。又曾国藩《(光绪)江西通志》:“浮梁人,进士,知县”可知,黄承祈官至湖北恩施县知县,正七品官员。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旗杆夹、旗杆石墩

王氏宗祠门口的这对石墩叫旗鼓石,因形状宛若响鼓、竖旗时作为旗杆的基石起稳定作用而得名,常见于明清时期的宗祠或“进士第”、“探花第”等建筑门口,以彰显功名,光宗耀祖。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古代旗杆部分样式

勒功村这对旗鼓石为青石料,除“嘉庆戊辰进士”的刻字外,石鼓通身素纹无纹饰,呈朴拙庄重之风。旗鼓石高53厘米,鼓面外圈直径61厘米,内圈直径23厘米(插旗杆之用),鼓身最宽处周长260厘米,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文物史料价值。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广东的三斗、四斗旗杆

为何彰显黄承祈功名的旗鼓石会放置在王氏宗祠门口呢?笔者的推测是这对旗鼓石本应放在黄氏宗祠或黄承祈的进士第门口,因各种客观原因,黄氏宗祠或其进士第未能完好保存下来,因此被移至如今“王显二公祠”门口。

作者简介

王隽,浮梁勒功人士,文学博士,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在此鸣谢

王志远先生

王祺宏先生

欢迎公众号内留言纠错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据记载,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七品分正七品和从(zhong)七品。正七品是品级的十三级,岁俸45两。

欢迎大家投稿

<泛滥文化>


景德镇遗迹|浮梁勒功街“嘉庆戊辰进士”是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