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刀法练习的几个着重点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篆刻理论里很多说法都是难在刀法,本文的目的旨在把刀法说得简单一点,便于初学者记忆理解。

最简单的刀法理解就是,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把石头上所有不需要的部分刻掉,对,这才是最简单的说法,但这种最简单的说法,毛用没有。于是,本文的目的是既说简单 ,又对初学者有点用。

刀法古往今来有丰富的理论比如周应愿的“七刀法”,再比如许容的“十三刀法”,姚晏的“论刀十九说”等等,什么复刀、补刀、埋刀、舞刀、涩刀、留刀……刀法种类多到数都数不完,但终归最为大家理解的刀法就只有两种,一种是冲刀,一种是切刀

切刀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在运刀的时候,轻轻用力将刀锋切入石内,然后推动刀杆,顺着笔画方向切进(刀杆前后小幅摆动),使刀锋一起一伏地切刻入石,迟涩前进,这种刻法往往一个线条会由多次起伏组成,并使刻痕显得不平滑和有起伏感,刻出来的线条是刀锋逐步推进而成的,它的运刀以一个切的动作完成为周期,经过不断的重复,以完成线条的锲刻。

(切刀示意图)

浙派的刀法就是切刀,很多初学者,在刀法没有基础时,也大多用切刀刻印,于是自己说,我这是在学浙派。其实不是,是对自己的冲刀没有把握。对于初学者,切刀的优势是:对于线条来说,一点一点切出来的线条,要比冲出来的长线条更容易控制,而冲刀因为要一刀完成较长的线条,没有基础很容易刻不直,且切刀刀法切出来的线条自带浑朴稚拙味道,极富金石气,这补掉了新手刀法稚嫩的问题,于是,新手容易满足于切刀切出来的线条。但也因为切刀很有可能形成一点点剜掉石头的刻法,这种刻法基本上丧失了笔画的完整性,印面文字的笔墨意味往往荡然无存。

(冲刀示意图)

冲刀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运刀时,刀锋入石后,掌握一定的深浅度和力度,并做到用力均匀,刀杆角度不动或者小幅摆动,顺着线条平稳推进,相较而言,冲刀的运刀速度比切刀快,并且往往一个线条的单刀推进一气呵成,即使多刀刻成,也在笔意甚至形式上看起来是一气呵成的,连贯性比较强,趋势感、方向感比较明确。因此,大部分冲刀都更适合表现笔墨意味。

不管用何种刀法,如上所述,目的简单 ,其实就是刻掉石头上不要的部分。需要注意的大概仅仅就是以下几点的控制:

1、刀刃与石面的夹角;

2、刀杆与石面的夹角;

3、刀刃向下的力度大小;

4、刀刃向前的力度大小;

5、刀刃运行的速度。

我们都知道,刀分两种,厚刃刀与薄刃刀,没有好坏之分,各有千秋:

(薄厚刀的刀刃)

1、刀刃(即上图所示的红色刀刃部分,或称刀锋)与石面的夹角。

这个角度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看法,比如:

吴让之刻印多用薄刃刀,刀刃基本平躺在石面,因此刻出来的印章锋颖毕现,线条灵动鲜活,因为是斜躺入石,刻痕则明显倾斜(甚至有人说他就算是披刀法了),朱白交接处刀痕浑脱,情态稍显朦胧,如下面的“梦里不知身是客”;

(吴让之“梦里不知身是客”)

赵之谦的刀刃则基本垂直于印面,因此刻出来的印章刻痕陡峭,线条边缘刀痕犹在,看上去雄浑苍劲,如下面的“何瀓之印”。

(赵之谦“何瀓之印”)

刀刃与石面的夹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印章风格,当然也影响整个印章的创作,大家可以先记住这个角度,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夹角度数,在完成同一笔画时,保持角度不变。

2、刀杆与印面的夹角

对,这大致只是指的冲刀,这个角度是指的整个刀杆与印面的夹角大小,如图:

(刀杆与印面的夹角)

这个角度当然也影响运刀,自然也就对印面风格有影响。一般情况下,夹角越大,运刀越吃力,而越小,越容易走刀,通常情况下,夹角越大,为了表达线条越容易刻得深;夹角越小,为了表达线条越容易刻得浅。当然这个深浅还跟其他因素有关系。

3、刀刃向下的力度大小。就是指刻刀向下刻入石面的力度,这也是刀法的一个组成元素。

4、刀刃向前推行的力度大小。当然,这主要是指的冲刀,切刀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推得力度大,出来的线条非常爽利,但不易控制走向,也就是说,容易跑偏,同时还会因为有收不住的情况,刻到左手的情况也是因为用力过猛,遇到砂丁,一用力,左手被伤。用力小了,出来的线条有显得软弱无力,肉感十足,不挺劲。

5、刀刃向前推行的速度。当然,这也是主要指的冲刀,这一条与上一条密切相关,力度大,相对自然速度快,力度小,相对自然速度慢。

我们把刀法剖析得这么细的原因,是让新入门的篆刻人知道,刀法并不神秘,注意以上这些注意点,就足以练好刀法。运刀快慢,刻石深度,运刀力度,入石角度,思考清楚了,仔细揣摸各种元素,保持稳定的角度,力度,当自己的入石角度、用力的大小,手势姿势都能保持恒定的数值时,自然就能刻直直线了。最初能刻直短直线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较短的距离内,运刀者的角度、力度在短时间内是保持恒定的。

如果用运动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刀法训练,其实就是通过无数次的运刀刻石,让自己的手部肌肉产生记忆。这种记忆,包含以上各角度、力度、速度因子。

补个概念:肌肉记忆(Muscle Memory)人体的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于是需要练习量和正确的姿势。)但一旦获得,其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

比如打乒乓球拉弧线球的动作,比如骑自行车的动作,比如篮球投篮的动作,姿势和动作一旦形成肌肉记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错误的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很不易改动或忘掉。而篆刻刀法里的手部肌肉记忆也属于这种记忆,这种记忆能准确地把刀刻在它最应当刻到的地方,这时候,我们自己的刀法已经算是入门了。

(【老李刻堂】之1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