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木一过 2017-06-27

 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重(申请、立项)数量、轻成果

现在,为了提高自己参与评职的层次,很多教师往往会尽力争取省、市级,甚至国家级课题,觉得课题越多越有把握,级别越高越加分就多,注意参与课题研究的数量和层次,而争取到课题后,拿到立项通知书,完成开题报告之后,就不再过问了。至于课题研究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这些成果能否推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这已不是教师所关心的了。

问题二:重形式、轻过程

申请课题——课题招标——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这是现在很多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个程序里面,开题轰轰烈烈,有关会议均到场,笔记做的很完整,只为了充实材料;而结题要么是草草收场,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交出一份结题报告,课题研究就结束了,要么在结题前搞临时集中的材料突击,忽视了最为重要的研究实践过程,以至于很多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都是短期内胡拼乱凑的结晶,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问题三:重演绎、轻实践

有些课题选题宽泛,研究的主要方式就是找资料、闭门造车、搞文字突击,缺少实际的调查、测量、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只通过理论的演绎推理,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脱离实际。

问题四:重功利、轻实效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功利性很强,只是把课题研究作为认定县级骨干、名师、创造评聘职称条件的工具,立项之后就悄无声息了。这样的研究必然就带有很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这样的研究必然也是一种浮躁的研究,缺乏实效性。

问题五: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

面对现实,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的教育科研并没有真正给教师带来变化,往往轰轰烈烈科研一番,教师的行为依然故我,学生的行为仍同往常,教师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科研是与教师自身问题的解决集合在一起的。凸显教师的特色,破解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才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应有之举。但我们似乎在很大程度上遗忘了这一点。科研的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师的痼疾;科研的行为有了,却没有真正解决自身的问题。所谓教育科研,最终只落得个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的草草应付。

问题六:课题研究一味求新,缺乏后续研究。

为了追求所谓眼球效应,许多教师在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时喜欢标新立异。一旦出现了新的动向或潮流,常常闻风而动。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殊不知,这些新名词新概念的出现,许多老师一下子并不能真正了解和理会,反而拉大了他们与课题研究之间的距离,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一味地求新求异,使教师教育科研缺乏主体性,阻碍了对自身实际面临问题的洞察和捕捉;也让教师的课题研究变得曲高和寡,极大地影响了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问题七:研究成果单一,只求编撰论文

谈到教育科研,很多人以为就是撰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似乎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一些教师为了所谓的考核打分,甚至只注重教师所谓论文发表、获奖的数量,却忽视了平时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许多老师的论文也大多应景之作,并没有真正体现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论文只是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似乎只要和精深的理论携手,就能彰显论文的力度和分量。进而造成论文话语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以及论点论据的空泛松散。这种纸上谈兵式的论文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教育科研真正的实践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