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顶山市教育局信息浏览 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木一过 2017-06-27

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建琛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01

  由于工作关系,有机会参加一些中小学的课题研究活动。从中很高兴地看到,学校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非常之高,纷纷选取课题立项申报省、市“十一·五”课题研究。与此同时,也不难看到有些学校由于缺少有力的指导,或者由于时间仓促,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还不够充分。在选取课题和制定课题方案时,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大、高、多、少”四大缺陷

  一些学校在选取课题和制定课题方案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有“大、高、多、少”四个方面的缺陷,即课题大、要求高、内容多、措施少。

  ()课题大,概念模糊

  有些学校选取的课题,题目很大,而对课题的界定、课题的概念却比较模糊,未能把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念明确地、清晰地表述出来。有些课题方案在标题和文字、逻辑性和语法方面,都存在着不够严谨严密、文字欠通顺等问题。有些课题方案的项目内容还有缺陷,显得不够完整完善。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明确认识中小学教科研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是促进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尤其是要促进中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教科研的核心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服务。选取的课题应紧密联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富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既要有利于培养学校精神,形成办学特色,又要适合教师研究,促进教师成长。也就是要把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重点、热点和关键问题,作为教科研的选题,把教科研的立脚点和出发点,放在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上。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既容易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与欲望,而且研究也容易见成效。

  课题选定立项后,要认真撰写和完善课题方案,对课题内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过程安排、研究力量组织(包括经费投入、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要作好周密考虑和具体安排。同时,制定好与主课题相对应的子课题的具体操作方案或计划(包括教师参与研究的课题具体操作方案或计划),而不要用三言两语的表格式来敷衍了事,应付检查。子课题方案和计划不具体,或者说缺少方案或计划,将给研究的具体操作带来一定困难,更不要说如何进行成果检验或结题鉴定。

  在拟定撰写课题方案时,可先简后繁,先拟定好基本框架,然后再加以补充修正完整;可先易后难,先把考虑好的容易撰写的先行写好,待后再继续增添,补充完整;也可先听后写,先将基本框架安民告示听取教师意见,吸取有益建议,最后加以完善。从选取确立课题到课题方案的撰写,是一个反复思考的准备过程。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美国凯斯工学院基金会的调查表明:一个科研人员用在一个科研项目中研究图书情报资料上的时间,约占全部科研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因此,切忌急功近利,临时抱佛脚,不要明天课题论证,今天才撰写课题方案,应有一定的时间做准备,留有足够的空间余地。

  ()要求高,目标不明

  有些学校的课题计划,课题研究的目标要求定位很高,提出要从理论上作探索研究,摸索出规律性问题,但如何从理论上进行探索研究,又缺少明确具体的要求。有的课题方案提出的研究目标有七、八、十来条。但这种课题研究目标既不明确又不集中,更没有突出重点,似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谈不上有什么重点,更缺少应有的特色。

  中小学的课题研究,一般来说,主要以应用性、实用性研究为主。提倡研究的课题应小而实在,富有新意;研究要求应适度恰当,目标明确,不但要有研究的总体目标,还应有研究的具体目标。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应将目标具体化、清晰化、系列化,有可能应形成层级“目标树”。课题研究目标越具体明确,越有利于开展研究,也越有利于过程检测和成果鉴定。

  一般说来,开展课题研究必须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条件。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研究水平、知识储备、兴趣特长、时间精力等方面,即研究者对选取的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准备、实践经验,并有充足的研究时问和精力。客观条件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的态度,以及重视和支持的程度,学校整体的教科研氛围,必要的资料、设备、经费等。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全面权衡主客观条件,选取自己考虑比较成熟,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和特长的课题,即可选取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内容比较具体,过程操作易于掌握,研究周期较短,且容易见效的课题。这样有利于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正确处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的关系,促进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双丰收。

  ()内容多,缺乏重点

  有些学校的课题方案,提出的研究内容非常全面,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然而,这些课题方案提出的研究内容,共性方面的较多,即把别的学校、别的课题已研究过或正在研究问题,也列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而缺少紧扣课题目标的个性化、特色化的要求和具体内容。

  课题研究内容必须从课题的具体要求出发,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即学校和教师的主客观条件,做到能抓住课题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力求具体明确,紧扣研究主题,且有一定深度。能紧紧抓住和突出一、二个主要问题,作为研究的内容,深入开展研究。注意要突出研究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对别校已做或正在做,或别人已研究过或正在研究的一般化的共性问题,可不再作印证性的研究,而列入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为此,在确定课题研究内容之前,应运用文献研究法,检索文献资料,查阅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依据、研究背景、目前他人对同类课题研究的状况,如研究的目标内容、层面水平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了解掌握前人和他人同类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帮助我们明确确立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具体目标和内容,以拓宽视野,进一步端正课题研究方向。在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时,要防止和克服华而不实的镀金主义,外强中干的形式主义,盲目轻率的拿来主义,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以确保课题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有序地进行,如期达到研究的目标,从而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效。

  ()措施少,操作困难

  有些学校的课题方案对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开展课题研究,考虑得很少。有的方案对研究措施甚至提也未提。即使考虑到、提出了,也是笼而统之,既不明确也不具体。如采用研究方法,一般都只提教科研的“老三法”,即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对教科研“新三法”即行动研究法、个案(案例)研究法、教育叙事法等,却很少提及,有的甚至只字未提。有些课题方案列举采用的研究方法,则有五、六种之多,甚至把教科研的一般方法全都罗列出来,而不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选取恰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

  为确保课题研究有序顺利地运作,必须制定保证措施。如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研究力量的组合,研究人员分工、训练和培训,研究过程的确定和具体安排、聘请顾问、指导教师、后勤保障等等。在考虑方案时就必须筹划好,而且要明确具体而不含糊。教育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所选取课题的设计,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一般要经过选取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整理分析资料、研究成果表述等过程。选取确定研究课题,设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这是课题研究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能否认真地设计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完整、周密的研究方案,其中自然包括应采取的研究措施,是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成败和研究质量高低的重要工作,必须认真对待。

  实施课题研究过程,就是将课题研究方案付诸实施,将纸上的文字变为实际行动,最终成为现实的过程。它对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开展课题研究是培养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促进其专业成长发展的必要途径和重要形式。为此,必须注意课题选取和课题方案制定,做到课题小而实在,富有新意;课题要求适度恰当,目标明确;课题内容少而精炼,重点突出:课题措施具体周到,操作性强。

  二、具体对策——坚持开展三项研究

  为使课题取得良好的效果,各校都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许多活动。“十五”期间的课题研究实践证明,为克服和纠正上述存在的问题,保证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坚持校本研究、合作研究、行动研究。

  ()坚持校本研究

  从学校课题研究的目的上,要求坚持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研究制度的简称。校本研究蕴涵的基本理念:即学校是校本研究的基础,校本研究根植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校本研究的问题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体,校本研究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强调教师即研究者,将教师的日常教学、教科研工作和在职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科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校本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师要获得专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校本研究的引领。校本研究还强调校长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确立起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教科研制度的建设,形成激励机制。校长要成为校本研究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校本研究具有“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基本特征。

  为此,学校领导要引导教师深刻认识教育教学研究与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关系;提高教师素质与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起“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同时,要让教师充分认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要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即是研究者”,是时代对每一位教师的起码要求。新时期不会搞教科研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还要帮助教师克服和消除错误的教科研观念,如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研究是专家们的事情;认为教科研没有用,搞不搞科研没有多大关系,照样可以教书。学校要积极构建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帮助教师自觉更新教科研观念,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参与教科研,使自己尽快成为研究型的新式教师。

  ()采取合作研究

  从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上,要求采取合作研究。校本研究强调团队精神和同伴互助,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提升和专题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从而为学校培植起一种学术探讨和学术批评的文化。校本研究本身要求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另外,从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上看,也要求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因为学校教师的力量有限,规模大一点的小学可能有上百名教师,一般学校也只有几十名教师,规模小的小学只有一、二十名教师。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学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反映在教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力水平上也有较大的差距。有的学校提出:要求教师人人参与教科研,个个要有教科研课题。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对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可以的。但从具体研究工作上,对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则未免过高。这种“一刀切”、“一律化”的要求和做法,并没有从教师实际情况出发。由于教师存在的差异性和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人人都投入教科研,更不可能要求个个都开展课题研究。即使是这样要求了,甚至老师们也都选取课题进行研究了,其结果也不容乐观,很可能出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的倾向。这方面已有很多的教训。

  无疑,教师是学校教科研的主体力量。但如何运用和发挥这一主体力量,则是搞好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关键。鉴于校本研究的要求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为使学校课题研究取得应有的成效,学校应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工作,区别对待,分类组织。应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针对他们的特点和特长,让他们围绕学校研究的主课题,从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以年级组、学科组或者自由组合,选取研究课题,开展合作研究。通过课题的合作研究,让学校的教科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

  ()运用行动研究

  从学校课题研究的操作上,要求采取行动研究。以往学校课题研究也像科研工作一样,被要求采取观察、调查和实验等方法。由于校本研究是指向学校教师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所遇的实际问题,是为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各种实际而具体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富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如果小学课题研究再采用“老三法”进行研究,显然已不能适应课题研究的要求。新形势下的新课题研究要求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教育案例研究和教育叙事研究等方法。事实证明,运用“新三法”开展课题研究,更切合学校课题研究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能保证学校课题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教育行动研究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式;以合作参与为主要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强调教学反思;以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为研究内容;以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为研究背景;以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育者的专业提升为研究目的。由于教育行动研究具有注重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强调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实质性合作,充分体现研究过程的开放性,追求研究结合的及时反馈性等特征,因此,已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是教师最直接、最方便、最合适和最有效的研究途径和研究方式。它能深入探讨复杂的教育现象中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无疑为加强校本课程研究,提升教师素质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由此可见,行动研究在研究的范围、研究的主体和研究的目的上,与其他形式的研究活动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实践者的研究与纯粹的学者的研究不同。行动研究关注实地情境中发生的教育实践,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既要做行动者,又要做研究者,将研究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等在“理性”传统下被人为分离的东西在实践中统一起来。实践者研究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增进和体系的构造,而在于提高行动的质量,增进行动的效果。为此,要有计划地指导教师研究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学会开展行动研究,明确行动研究应做的工作。首先,要找到找准研究的起点。教师可围绕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或根据自己的实践、思考,发现教学中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或者从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盲点问题出发,确定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查找有关文献资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筛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问题做出解释。最后,寻求行动研究策略,制定行动研究方案,实施行动研究,检验和评估行动研究。通过不断开展行动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与此同时,还可采用教育案例研究和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就是讲述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它是指发生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包括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典型事件。教育案例研究包括:背景,即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有关情况,要着重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特别的原因和条件。主题,案例中的主题,就是案例中所要反映的问题。细节,即要使所描述的主题清晰、突出,拟就应对与主题有关的细节作针对性的交待。结果,教育案例不仅要说明教育活动的思路,描述活动的过程,还要交待活动的结果——某种教育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和教师的反映。评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

  教育叙事研究,即叙述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叙事就是讲述故事。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有过程,有“事件”和“情节”。叙事是把教师日常生活的教育教学经验组织成有价值结构的事件,串连成有现实意义的链条,从而将看似平凡普通单调重复的活动赋予独特的体验和韵味,叙事研究就是对这些富有价值的教育事件和具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描述与揭示。

叙事研究,通过对访谈、观察所获得的详细资料的质的描述,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释、理解和理论阐述,为人们勾勒出有关问题的具体情形,使人们有机会了解变化多样的、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叙事研究讲述的是过去已经完成的教育教学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重视叙事者的处境和地位,尤为肯定叙事者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是个人与社会故事的建构与重塑,叙事者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讲述的故事中,必须有与教育教学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叙事研究重新关注叙事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要把作者自己摆进去,把写作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是人与知识打交道或者说是人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某种故事。同时,采取“心理分析”技术,针对某个人或某群人做出解释、理解和合理想象。叙事研究必须具有一定的“情节性”,要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而不是记流水账。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叙事研究采取归纳而不是演绎的方式,以获得某种教育知识或教育信念。

源:河南教育科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