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北京出现降雨天气,气温也有所下降。在这样的“倒春寒”时期,有四类疾病需要我们注意预防: 呼吸内科:春季感冒、哮喘 春季北京昼夜温差大,风力变化无常。一旦气温发生变化,如果不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就会难以适应,机体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及体弱多病者,会导致病源微生物乘虚侵入体内,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如感冒、鼻炎等。 此外,有哮喘病史的人对温度、湿度等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喘。有哮喘病史的人应尽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原因,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调好空调的温度,防止受凉。还要注意加强营养,重视锻炼身体。 消化内科:老胃病易发作 气温下降时,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容易复发,有此类病史的人特别注意: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消极低落;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应; 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腹部保暖; 坚持定时定量进餐; 忌暴食和醉酒,避免服用对胃肠粘膜刺激性大的食物药物。 心内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天气突然寒冷,血管收缩,血循环阻力加大,引起心脏供血不足,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在“倒春寒”时节,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暖,外出时可考虑携带治疗药物。 神经内科:小心脑梗 在“倒春寒”天气,人体受到低温刺激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还使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形成。同时,由于春季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因此,如果出现脑梗的早期征兆,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这些征兆包括短暂性视力障碍、眼前出现“黑蒙”、不断打哈欠等。 应对“倒春寒” 专家支招 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 出去旅游时携带保暖绒衣; 起居规律,不要熬夜,也不要思虑过度,高血压患者要合理用药控制血压; 多饮水,合理安排饮食,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食品如黑木耳、银耳、蘑菇等; |
|
来自: 小五zlsmeex53x > 《北京12320》